第一图书网

文学翻译新视野

李冰梅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冰梅  

页数:

262  

字数:

36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翻译问题是目前国內很多学科关注的热点。外语专业师生对翻译的研究必然会涉及两种文本在语言转换层面出现的问题;中文出身的外国文学研究者不能完全摆脱借用中文译本作为研究工具而产生出来的研究对象失真的质疑;比较文学界的译介学研究往往以这两个学科面临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从作为该活动主体的译者、翻译活动发生的文化语境、翻译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预、译本在译人语国家的影响、源语国学界?这种影响的反馈等多角度展开研究,深化对翻译现象的认识,这就是本书的立足点。除了探讨这些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外,本书还提供了典型的文学翻译研究的案例,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研究素材,还给有志于做文学翻译研究的学生展示了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

李冰梅,女,1957年9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获北京大学英语语言学硕士,首都师范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教授、中国文体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译介学、中外文学文化关系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英语文体学、英语教学研究等,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相关专业论文。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文学翻译中的热点问题 
 一、文学翻译的本质及特点
  1.多重因素介入翻译 
  2.文学翻译中文学性的再现 
 二、翻译的理想与理想的翻译之辨
  1.翻译的理想 
  2.理想的翻译
 二、译者主体性问题
  1.负面隐喻下的重负
  2.译者主体性呈现
  四、译者的文化身份与翻译策略的选择
  1.译者的文化身份问题
  2.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
  3.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之间的动态关系
 五、认识文化差异
  1.英汉文化差异
  2.文化空缺的几种表现
 六、操控文学翻译的三个因素
  1.诗学
  2.意识形态
  3.赞助者
 七、芙洛托的女性主义翻译观
  1.实验性女性主义写作及其翻译
  2.翻译场中的女性主义
  3.重振父权社会中“丢失”的妇女作品
  4.进一步的更正措施
 八、小说翻译中的风格重构
  1.风格可译论
  2.译者风格举证
 九、伪翻译的居间性
  1.伪翻译的概念的沿革
  2.伪翻译存在的原因和用途
  3.伪翻译的二重性
 十、文学经典复译的必要性
  1.多译本存在的必然性
  2.文学经典复译的意义
 十一、文学翻译不可逆归性
  1.回译的类型及作用
  2.回译对于文学翻译的意义
  3.“People Hide Their Love”的“回译”实验
第二部分 中国部分古代文学经典的译介与个案分析
 一、西方汉学家英译的《诗经》
  1.从节译本到全译本
  2.《诗经》翻译三难
 二、英美国家唐诗的英译
  1.唐诗在英国的译介
  2.唐诗在美国的译介
  3.唐诗英译之难
  4.著名诗人诗作翻译赏析 
 三、韦利译白居易诗对英语诗歌的影响
  1.韦利对白诗的偏爱 
  2.再现白诗的不同风格 
  3.韦译白诗在英语文学中的经典化 
 四、汉语“朦胧诗”的跨界呈现 
  1.英语中ambiguity的多?性
  2.《锦瑟》代表的“朦胧”
  ……
附录一 现当代英译中国文学的英美汉学家
附录二 现当代英译中国文学的中国翻译家
附录三 现代当英译中国文学的海外华人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三是人类知道自己联合起来的能量,因此从没放弃学习他者语言和重建巴别塔的努力。翻译就是人类渴望打破自身的孤独以便认识更广阔世界的手段,并且是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沟通行为和手段,不管是在实际运用上还是在研究上都广泛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人们的心中有着“翻译的理想”。实际上,“翻译的理想”就是让所有操着不同语言的人能够沟通,说这种愿望只是一种理想,因为上帝并不是把人类的语言只变成两三种或者七八种,而是变成数干种,人的能力无法和不朽的神相比,在人的有生之年要掌握十几种语言都是不可能的,何况数千百种。但人类是聪明的,他们把这种彼此沟通的努力放到了人类历史长河之中,通过学习和翻译,并通过两两语言问的互译,相交成一股股的涓涓细流,汇入到历史长河之中。“洪荒造塔语言殊,从此人间要象胥”①道出了对翻译起源的艺术概括,而“通天塔应该是神话起源之神话、隐喻之隐喻、叙述之叙述、翻译之翻译”②说的也只是一种“无源之源”式的期盼,表达了人在认识上的限制和对语言世界的想象。历史上留下的许多译本展现了人们彼此交流的现实,对译本的评论体现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与希望。这就让人们在欣赏着自己创造的翻译史的同时,也常常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在质疑中不断提高翻译水平和翻译研究水平。人们质疑最多的问题之一是可译与不可译,这个问题直接反应了翻译理想的建构与破灭。可译性及不可译性的争论伴随着整个翻译发展的历史。持不可译观点最极端的是诗人对诗歌翻译的抗议。


编辑推荐

《文学翻译新视野》:京华学术文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学翻译新视野 PDF格式下载



买来还没仔细看,但视角很新颖,回头好好看看


前部分理论,后部分实例分析,挺不错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