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10辑)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编  

页数:

41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北硐居简著作的编纂流传及与日本僧人的密切关系、略论《史记会注考证》的体例及特点、日本近代文化语境下的《论语》解读——武内义雄与津田左右吉、《全宋诗》回顾与补编之展望、《全宋诗》杂考(三)、《锦绣万花谷别集》宋佚诗考、《全宋诗》辑佚77首、《订补》商榷——兼谈宋诗文献整理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等。

书籍目录

日藏《新编诏诰章表事文拟题》《新编诏诰章表事实》初探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考述
吉光片羽看宋本
——以日藏宋刻残本《豫章先生文集》书影为例
北硐居简著作的编纂流传及与日本僧人的密切关系
略论《史记会注考证》的体例及特点
日本近代文化语境下的《论语》解读
——武内义雄与津田左右吉
《全宋诗》回顾与补编之展望
《全宋诗》杂考(三)
《锦绣万花谷别集》宋佚诗考
《全宋诗》辑佚77首
《<全宋诗>订补》商榷
——兼谈宋诗文献整理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四书辑释》编刻补考
论《礼记》“孔子少孤”章为信史
《通鉴》史法例释
——读鉴注随札
读《四库全书总目》札记(20则)
读《桐城吴先生尺牍续编》
宋代金石学与校勘学之互动探析
才女王微别集考
论戴震利用避讳校勘古籍的影响
《古逸丛书》本《周易程传》
睡虎地秦简《编年记》对于《史记》文本考证的意义
宋代官方医书刊刻与传播考略
明代万宝全书的流布及其价值
古代小说中的典故价值
齐地早期方仙信仰的文化考察
春秋少数民族与中原诸侯国通婚考
早期北京大学与传统经学的近代转型
——晚清民初经学探研录之一
金开诚先生的楚辞研究
春秋战国礼贤考
从《周易》看中华先民理性思维的发展脉络
秦人早期都邑新考
——对西垂、犬丘、西犬丘的再诠释
中唐三韵诗结构研究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论著随之必然要论及的问题是屈原与《九歌》的关系,对这个问题的论说是由表及里、逐次展开的。作为国家固定祀典中的乐神之歌,《九歌》不可能是屈原的首先创作,论著先表明了这一点。但这里更要论及的是屈原与《九歌》的关系。指出下面的几点原因,论著论定屈原对传统的乐神之歌作了很大的修改加工。首先,《九歌》辞章优美,意境精深,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很难想象出自巫师之手。其次,更直接的证据是《九歌》中有不少词语也见于屈原的其他辞作,论著对此作了众多的列举,认为词、句、构词法和句式上如此多的相同之处,是表现了同一个人的语言风格,令人深以为是。特别精切的是,论著指出“屈原大量使用芳草人诗,乃是他追求华美风格和运用比喻象征手法的一种表现;芳草形象的广泛出现是与屈原的艺术个性相联系的,所以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印记”。论著还精细地发现屈原心目中的芳草是分等级的,这一点在《九歌》中与其他屈原辞作也是一致的,更足以表明它们属于同一作者所为。接下来的问题是屈原在什么时候对《九歌》进行的加工?论著在这里从三个方面论说王逸说(以《九歌》为屈原放逐于沅湘时所作)的不能成立。特别是从文辞的情感特征上来谈《九歌》不可能是屈原晚年流放时的作品,“《九歌》所表现的情感特征是活泼而明朗的,并且是以节日求福的欢愉之情为基调的”。王逸和朱熹对这一情感基调不能把握,王逸把屈原的辞作都与他的放逐联系起来进行解释,又认为屈原辞中无处不有比兴寄托,朱熹在后一问题上表现更甚,在《九歌》的解释上曲意穿凿,说《九歌》诸篇“事神不答”,说篇中显现了屈原的忠君之义。对此,论著语出醒人,指出这些说法“既未理解原文,又不深思事理”,神圣的祭祀乐歌,屈原又怎能在其中陈情述志?论著主张《九歌》应作于屈原任三闾大夫时期,是合乎理宜的。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10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10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