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股东知情权理论与制度研究

丁俊峰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丁俊峰  

页数:

248  

内容概要

  赋予股东知情权,特别是主动获取公司信息的权利,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股东的权利意识及私法精神的培育。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和判断,《经济法文库(第2辑)·股东知情权理论与制度研究:以合同为视角》从合同“知情权”产生的根源、价值及发展历程人手,解读公司股东知情权的理论基础;以股东查阅权制度为典型,分析知情权的权利属性和基本内容,并重点探讨股东知情权救济的程序性机制。

作者简介

  丁俊峰,男,江苏海安人,2007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 获经济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法官, 主要从事商事案件再审工作。曾在《法学》、《当代法学》、 《法律适用》、《人民司法》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 篇,参与编著《民事再审程序新问题裁判标准》一书。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现代合同知情权理念和制度的嬗变第一节 “知情权”的公、私权属性第二节 合同知情权的经济基础和制度形态第三节 现代合同知情权理论的基本构想第二章 合同视角下股东知情权的形成第一节 股东知情权理论研究视角的选择第二节 寻找股东知情权的合同路径第三节 股东知情权理论框架的初步分析第四节 股东知情权合同视角的解读:以信息提供义务为中心第三章 股东知情权之典型制度--查阅权制度研究第一节 股东查阅权基本问题研究第二节 股东查阅权立法:以美、英、日为研究中心第三节 国外股东查阅权立法之差异性思考第四章 合同视角下股东查阅权的立法构建第一节 宏观层面上股东查阅权立法选择第二节 合同视角下审视我国公司法查阅权制度第五章 股东知情权之典型制度--质询权制度研究第一节 股东质询权基本问题研究第二节 国外股东大会上质询权立法--以德、日立法为研究重点第三节 我国公司法上股东质询权立法检讨第六章 股东知情权的诉讼机制研究--以股东查阅权为研究重点第一节 股东知情权诉讼理论研究:信息获取的视角第二节 完善我国股东查阅权诉讼制度的若干建议结束语--法律演进与移植的效果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完善我国公司法上股东质询权立法之必要性  现实中由于存在一些原因,使得股东信息获取不充足,导致股东会表决权流于形式,股东对公司的监督形同虚设。具体表现为,股东会召开次数的法定化,在有限责任公司中,除了股东查阅权的规定,公司法上没有规定股东对公司经营的日常质询权,使得股东了解公司经营管理资讯的渠道很少。股份公司中查阅权的范围过于狭窄,股东不可能充分了解公司的状况,而股东大会上质询权制度不具有可操作,可以说只充当了公司法上确立质询权的一个“象征”而已。纵然上市公司股东可通过公司的年报、半年报、季报和月报知悉公司的经营资讯,然而,股东经由该等渠道,仍不足以充分掌握公司真实的经营信息。并且,上市公司的众多小股东普遍是小额投资,只关心投资利润多少与股票行情的变化,缺乏投资理性,偏向短线投机套利。如果信息不能免费获取,股东将不会十分热衷去获取信息,且不愿独自承担收集信息的费用。公司管理层及大股东常利用其特殊地位充分取得公司的信息,小股东则因信息不足,往往通过小道消息,甚至不实的传言捉摸公司的动向,有悖于股东平等原则的贯彻。  股东们通过召开股东会才能行使经营权、盈余分配请求权,同时,借以了解公司内部营运状况。故从股东充分行使表决权及盈余分配请求权的角度看,在股东会召开过程中,信息是股东行使权利的关键。然而,股东要了解公司的信息,只能借由董事会依照公司法以及其他法规所要求的方式和内容公开公司信息,但是所公开的公司信息,未必都能满足股东所要了解的具体内容。此时,股东行使表决权,可能处于信息不充分的境地,从而造成表决权行使不适当的情形。例如,在股东会决议合并事项时,须通过公司合并信息的披露,股东才能够得知公司经营者在订立协议时的主客观依据,进而判断合并协议中的条件是否公平合理。②然而,在我国公司法上,公司的合并仅仅规定了公司合并应当履行对债权人的通知义务,广大中小股东几乎没有渠道获取有关合并事项的详细内容。并且,在股东会上公司合并事项的决议,只是规定了最低的表决权数比例,并没有规定公司董事会应当向股东会就记载相关事项的合并计划书、协议、合并的主客观因素作详细说明,公司管理层为求合并成功,极易隐瞒相关信息或含混其词,强迫股东勉强作出合并决议。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股东知情权理论与制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