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二集

温儒敏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温儒敏  

页数:

277  

字数:

34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二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有关语文教育的文字,收文61篇,包括六部分。其一是有关中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高考作文、课改,以及课程标准的思考研究等,有24篇,是本书的主干;其二是关于大学语文的教学及教材编写的讨论,有3篇;其三是谈教师的读书与修养,有5篇;四是讨论大学教育,包括通识教育,以及对目前大学普遍存在的弊病的反思,等等,有12篇;五是有关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些短论,有11篇;六是随笔与访谈,多和作者的学术生活有关,有6篇。作者近年来用较多精力关注和参与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改革,主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担任北大“国培计划”教师培训的首席专家,本书结集的文章是作者经验之谈和深思之论,某种程度上记录了课改的艰难行进,对课改与语文教学、大学教育、现代文学研究等都具有很强的现实参考意义,可供教育部门干部与广大一线教师、学生家长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著名文学史家、教育家,长期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及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等职,受聘教育部主持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参与主编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

书籍目录

前记
再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误导
谈谈阅读兴趣的养成
儿童阅读是为一生打底子
自由阅读,需要毅力
"恶搞"文字败坏阅读品味
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只是半截子的
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
谈谈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的现状及其改进意见
"投入""产出"难成正比 作文怎是配角? --《光明日报》专访
高考作文,改起来并不难--《南方周末》专访
高考作文命题不妨往理性思维靠一靠--《人民日报》专访
能不能别那么关心语文?--答《南方周末》记者
能否用好高考"指挥棒"?
教材 怎样改才让人满意?--答《人民日报》记者
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编写工作启动会上的讲话
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定位不能过高--新浪网访谈实录
关于选修课开设的调查与思考
就语文新课标的学习谈九个问题
目标与内容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中国教育报》专访
课改和高考应相生相克--答《中国青年报》记者
《语文课改与文学教育》序
语文教学为何会被"边缘化"?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集)观点摘录
走出语文,又回到语文--《人民日报》专访
"大学语文"到底能做些什么?
《雷雨》的主人公是谁?
语文教师要做"文化人"
关于"普遍的焦虑"与"职业性倦怠"
多读书,方能气质博雅
在教师的"志业"中享受成就感
乡村教师质朴感人的诗篇
中国大学的五种"重病"
就大学"五病"问题答网友问
北大应坦然宣布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为校训
大学不能当"职业培训所"来办
不摆脱工具性思维,一流大学无从谈起
"教育大跃进"的一种后遗症
和台湾的大学管理做些比较
中文系的困境与前瞻
通识教育建议基本书目
当下通识教育的某些偏误
本科教育应是大学立校之本
找到"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了吗?
体验前辈先贤的精神气度
从一般读者的问题入手编写文学概论
古今诗文中的"客家味"
从一个人看一个时代
在浮躁的世界, 鲁迅仍是精神灯塔
--纪念鲁迅130周年诞辰接受山东大学学生采访
第二代学者对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巨大贡献
再谈文学研究中的"汉学心态"
新的文学传统如何进入普通生活?
协调西方与中国传统学术资源的关系
重视对当代"文学生活"的研究
分析一下孔庆东和"孔庆东现象"
难忘的北大研究生三年
书香五院
北大"蜗居史"
北大中文系建立100年
说说北大中文系的"系格"
别忘了教学是老师的主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二集 PDF格式下载



罗大耳朵读过温儒敏教授不少著作和文章,听过他讲座,比较喜欢他的《温儒敏论语文教育》,是一本不故作惊人之语、而是讲常识的书。但对某些人把他的这本书捧为“语文课改的标志性成果”罗大耳朵却不以为然。温教授的见解和识见并非如何独到,但其声音影响较大,也许还与他作为北大中文系掌门的位置以及课标修订召集人的身份有关。其实,像王富仁、钱理群、孙绍振、巢宗祺、方智范、倪文锦、王栋生、黄玉峰、王荣生、李海林等,对中国当代语文教学和课改的贡献并不比温教授小。罗大耳朵说这些,实际上是提醒温教授不要被身边自吹为孔老二之后的北大醉虾马克吐温之流吹得忘乎所以。但从内心说,罗大耳朵是非常尊重温儒敏教授的,你看,《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二集》刚一上架 ,罗大耳朵在第一时间就买了此书,而且,推荐了数百名一线教师买这本书认真研读。


对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鞭辟入里。


现在难得的说话有份量并且认真做改变语文教育现状的学者之书.


作者是权威人士,但理论中肯。语文专业人士必备参考书。


对于一线教师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民教师,这本书很值得一看,学校推荐看的,不过对自己很有益处,很不错!


感觉不错,还没看,准备推荐给同事。


大家就是大家,很有价值


需要多元化观点。


感觉不错,还没细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