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养的本原

李景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景林  

页数:

35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写作计划中原拟有“儒家思想渊源”一部分。我们已发表了数篇论文阐述这一问题。现选择三篇论文作为附录置于正文之后。这样做,既可保持本书内容上的完整,更重要的是可使读者阅读时能直接进入正题,以免繁冗曲折之感。

作者简介

李景林
1954年11月生,河南省南阳市人。哲学学士、硕士,历史学博士。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系任教,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曾任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2001年7月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辅仁国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北京市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串国文化。著作有《教养的本原》《教化的哲学》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 儒家心性之学与中国文化的精神上篇 由“神"性回向人性——孔子的性与天道思想 第一章 “晚而喜易”与孔子“性与天道”观念的发展 第二章 以义利辨天命——孔子对天命的人文解释 第三章 性与天道的形上学 第四章 人与仁道 第五章 心知论中篇 由性道一体到即情显性——孔子至孟子心性观念的发展 第六章 曾子传道与思孟学派 第七章 《大学》以修身为本的心物关系论 第八章 子思的方法论与性命思想下篇 内在超越价值形态之证立——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第十章 由性、命分合规定性之内涵及性善之义 第十一章 即情显性——心对性的实证 第十二章 志与气——身心关系论 第十三章 尽心、知性、知天——人的自由与超越结语附录 儒家心性思想溯源主要参考书目再版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教养的本原 PDF格式下载



李景林老师是我的本科论文指导老师,也是我本科、以至大学七年里,对我影响最大的恩师之一。
那时在班里一直是个中不溜的学生,在李老师的《中国哲学史》课上,竟鬼使神差地坐到了第一排,他的眼皮底下。这一坐就是两个学期(《中国哲学史》只开一个学期,怎么可能把历代哲学都讲完嘛,李老师好像只讲到了董仲舒之后。后来他还给我们开了一门课,真正的课程名称倒忘记了,讲的是宋明理学,同样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不过说回来,还是很欢迎这样的不速之喜。)他操着一口河南口音,眼睛似乎不一般大,上课时坐在讲台前,一页页讲义地翻讲。讲到有些字,我们可能会听不懂时,会缓缓起身,在黑板上写上两笔。偶尔兴之所至,会抬头发表一些讨论。
那架势,就是中国典型供批判的学究模样。但是,其他同学我不知道,反正我和睡在我上铺的姐妹(后来她考上了复旦的西马)都是听得如痴如醉,并企图一字不落地将他的字字珠玑记下来——难度太大了,这口音啊。然而,在这波澜不惊的“灌输式”教学中,内心的喜悦像花一样绽放,像遭遇月圆一样喟叹。
于是,在我的教学观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信仰。知识本身就是美好而不可亵渎的,不可以将它变它可口、易服,然后批量兜售。在心智尚在发展的高中阶段以前,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尚可理解。但到了大学,逻辑思维发展成熟时,任何一种转换知识形态的方式,都类似于将凉茶灌成糖水,低估了成人的耐受力之余,削弱了自身的疗效。可能在如今的教学中,我面对这么一群口味已被吊起来的学生,不得不使用PPT,并插入相关但个别性的图片。但是我亲爱的学生们,我真想你们知道——那也是我有幸窥见过的——知识还有着更美的形态。
如今,我仍然一直从《论语》中汲取思想的养分,并教诲学生,我讲“君子不器”,讲“温故知新”;甚至将李老师所总结的“以情应物而无类于物”放在自己的简历中。李老师对我的影响是终身的。
《教养的本原》是李老师的一本代表作,在大学时就曾从图书馆借出并全书复印。今天将新书收下,看到里面熟悉的字句,想起李老师在说“开显”时手部如花绽放的动作。手捧书,心满欢喜。


此书是李景林老师博士论文的主体,也是其主要哲学思想,很有原创性,也很有启发意义。推荐研究儒学的一读。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推荐阅读


这套书非常让人欣悦,无论是书的质量还是内容都是无可挑剔的。


发货速度很快,折扣很大!


认识你自己


李先生的学历史出身,对文献的梳理还是很见工夫。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