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学数学教学论

崔克忍 编 北京师大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北京师大  

作者:

崔克忍 编  

页数:

332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发挥“奠基”作用的基础教育,是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环节。基础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国家未来的人才素质,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和复兴。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主渠道,教师教育必须敏锐感知基础教育对师资素质的需求,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师。高师院校作为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实施主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近些年来,适应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国内高师院校普遍进行了教师教育改革,千方百计提升教师教育质量。近年来,山西师范大学集中力量实施教师教育改革,并对国内外教师教育模式进行了考察调研,在《光明日报》等刊物上相继发表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模式选择》、《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模式与实践》等理论文章。虽然高师院校的改革模式各有特点,但都能紧紧围绕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这一核心,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习实践环节和教学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等重点作为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内容概要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发挥“奠基”作用的基础教育,是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环节。基础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国家未来的人才素质,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和复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数学课程理论 第一节 中学数学课程的演变 第二节 世界各国数学课程的比较 第三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介绍 第四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介绍第二章 数学教育基本理论 第一节 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理论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节 情境认知理论第三章 数学教学理论 第一节 数学教学原则 第二节 常用数学教学模式与方法 第三节 数学概念、命题、推理教学 第四节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第四章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节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 中学数学课堂导入技能 第一节 导入技能概述 第二节 导入技能的类型第六章 数学课堂语言技能 第一节 数学课堂语言的功能 第二节 数学课堂语言的原则 第三节 数学课堂的语音技能 第四节 数学课堂语言技能结构要素与类型 第五节 教师体态语言运用技能第七章 中学数学课堂板书技能 第一节 板书技能概述 第二节 数学课堂板书设计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板书的类型与要求第八章 中学数学课堂提问技能 第一节 提问技能概述  第二节 提问技能的类型 第三节 提问技能在教学中的实施第九章 中学数学课堂组织管理技能 第一节 数学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意义 第二节 数学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形式 第三节 数学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原则和要求 第四节 数学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方式 第五节 数学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巧第十章 中学数学课堂反馈与强化技能第十一章 中学数学课堂结束技能第十二章 数学教育评介第十三章 数学教育实习

章节摘录

  (3)数学教材的分量和难易程度应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识能力发展的客观过程,概念尽量从实际引入,由具体到抽象,由浅人深,并注意通过培养训练及早为接受较难概念的能力做好准备。《建议》提出以函数为纲,打破原来分科的界限,把原来的算术、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等课的材料结合在一起,处理成为统一的数学。  这次大会前后,各地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方案,编写了大纲与教材,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研究小组编写的《中学四年一贯制数学教学大纲(初稿)》和《九年一贯制数学教学改革方案》,要求初中毕业时达到相当于大学一年级的数学水平,高中毕业时达到相当于大学三年级的数学水平。显然,这是一种急躁冒进的做法,违背了教育规律,而且对传统的数学内容否定过多(尤其是几何),削弱了知识的系统性,新的内容增加过多,学生难以掌握,使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实验未能获得成功。三、“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阶段(1961~1966)  始于1961年,止于“文化大革命”开始。  在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指引下,认真总结了全面学习苏联和教育大革命的经验教训,1961年和1963年教育部先后两次修订了中学数学教学大纲,1961年10月制订的《全日制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提出了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1)必须选择算术、代数、几何、平面三角、平面解析几何各科中主要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既能全面、又有重点地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适当增加在近代科学技术上广泛应用的数学知识,如函数的知识应特别加强,近似计算、概率、视图等知识应适当介绍;  (3)注意与高等学校的学科衔接,如关于极限的概念在中学就应当引入,长期培养;  (4)必须注意反映我国数学上的优良传统和成就,如勾股定理、祖暅原理、祖冲之圆周率、杨辉三角等。这个十年制教学大纲,把初一算术完全下放到小学,平面几何完全下放到初中,高中增加了平面解析几何和概率初步,基本上符合既缩短学制又提高程度的要求。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学数学教学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