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管理学

汪大海 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汪大海 编  

页数:

324  

内容概要

人类管理实践活动几乎是与人类文明曙光同时出现的。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管理活动,它是人类协作劳动和群居生活的产物,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管理思想源远流长,管理知识浩瀚无边,探索管理思想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中国和古希腊。从中国古代的《论语》、《孙子兵法》、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城邦管理思想,发展到现代的“学习型组织”,已经形成各种各样的管理学派,形形色色的理论观点盘根错节,‘林立丛生,可谓是“管理理论丛林”,并在人类的知识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明确的研究内容、概念体系却肇始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庞大的知识体系和学科分支的复杂学科。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伟目标,管理学被引进我国高等教育,虽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却发展迅猛。管理学被视为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甚至还被列为其他非经管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对管理学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国内管理学的教材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正如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所说,“发展最快,变化最激烈的学科当属管理学。”本教材的编者为常年承担教学工作与管理实践的学者,力图为国内的读者奉献一本适用于中国学生学习的管理学教材。  与国内一些教材相比,本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下特色和优势:(1)针对性。本教材专门为中国学生设计。编者在多年一线教学过程中经常总结归纳,注重理论思考,本教材与其说是内容翔实的教科书,不如说是编者对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凝练与升华。(2)系统化。本教材通过深入浅出的叙述,循序渐进地将管理学的知识娓娓道来,构建了一个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系。不仅对管理学的知识、方法、工具进行了选取、整合,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系统的管理学学科体系,而且避免了“知识大拼盘”、“理论大会餐”等问题的出现。(3)本土化。为体现教材的中国特色,本教材在注重吸收西方先进管理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汲取我国古代管理学思想和管理学理论的精华,从我国管理学发展的实际出发,着力寻求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发展相契合的管理体制、制度、体系、行为方式等,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发展思路与路径。(4)以学生为本。本教材坚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本,对于未来即将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的特点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教材中既融合了人力资源、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知识体系,又有工具、技术、方法、策略的应用手段;既有翔实厚重的理论铺垫,又不乏生动鲜活的现实案例。  本教材的基本框架包括:“名家箴言”“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关键词”“正文”“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案例分析”“推荐阅读材料”。其中“名家箴言”部分使读者在品读知名管理学大家的真知灼见的同时,对该章的基本主题有一个宏观-把握与总体认识;“本章学习目标”和“本章关键词”则明确了具体学习内容,使·读者对本章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可为读者考试复习和总结使用,加深其对内容的深刻理解;“案例分析”则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和生动性,并帮助读者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推荐阅读材料”列出了本章论述内容的参考读物,是为帮助有兴趣的读者的进一步阅读或加深对本章的理解。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管理和管理学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关键词】 1.1 管理和管理的职能  1.1.1 管理的定义和性质  1.1.2 组织的定义和性质  1.1.3 组织中的管理者  1.1.4 管理的基本职能 1.2 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1.2.1 管理者的角色  1.2.2 管理者的技能 1.3 管理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管理学是什么  1.3.2 管理学的性质  1.3.3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1.3.4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3.5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本章小结】 【本章思考题】 【案例分析】幸运一时,管理一世 【推荐阅读材料】第2章 管理理论的沿革和管理学流派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关键词】 2.1 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萌芽.  2.1.1 早期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2.1.2 管理理论的萌芽 2.2 古典管理理论  2.2.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2.2.2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2.2.3 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2.3 行为科学理论  2.3.1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2.3.2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 2.4 管理学流派  2.4.1 管理理论丛林出一卿灼胆团  2.4.2 管理学各大流派  2.4.3 变化中的管理实践  2.4.4 眺望未来 【本章小结】 【本章思考题】 【案例分析】汽车生产方式的改变 【推荐阅读材料】第3章 管理的环境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关键词】 3.1 管理环境概述_  3.1.1 管理万能论与管理无用论  3.1.2 管理环境 3.2 管理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3.2.1 管理环境对组织管理的作用分析  3.2.2 内部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第4章 决策:管理者工作的实质第5章 计划与计划的实施第6章 组织工作:明确分工协作第7章 人力资源管理第8章 激励理论与应用第9章 领导和团队管理:落实权力第10章 组织沟通第11章 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第12章 运营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率管理第13章 变革管理与创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组织文化的内容  从最能体现组织文化特征的角度来看,组织文化包括组织价值观、组织精神、伦理规范以及组织素养等。  ①组织的价值观。组织的价值观就是组织内部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对该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以及指导这些活动的一般看法或基本观点。它包括组织存在的意义和目的、组织中各项规章制度的必要性与作用、组织中各层级和各部门的不同岗位上的人们的行为与组织利益之间的关系等。  ②组织精神。组织精神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成为凝聚组织成员共同奋斗的精神源泉。组织精神是指组织经过共同努力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组织精神是一个组织的精神支柱,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组织的特征、形象、地位等的理解和认同,也包含了对组织未来发展和命运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  ③伦理规范。伦理规范是指从道德意义上考虑的、由社会向人们提出并要求遵守的行为准则,它通过社会公众舆论规范人们的行为。组织文化内容结构中的伦理规范既体现组织自下而上环境中社会文化的一般性要求,又体现着本组织各项管理的特殊需求。由此可见,以道德规范为内容与基础的员工伦理行为准则是传统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的补充、完善和发展。正是这种补充、完善和发展,使组织的价值观融入了新的文化力量。  ④组织素养。组织的素养包括组织中各层级员工的基本思想素养、科技和文化教育水平、工作能力、精力以及身体状况等。  (3)组织文化的特点  ①客观性。在组织文化的形成过程中,组织的创始人起了关键性作用。一个组织的文化反映了组织创始人的使命和价值观。但是,从总体上讲,组织文化的产生和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是一个组织,在组织中就必然会形成相应的组织文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组织文化具有客观性。  ②个异性。由于每个组织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拥有韵资源各异,组织的使命和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的组织除了某些共同的组织文化外,大都有其个性鲜明的、独特的组织文化。  ③民族性;众所周知,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而任何组织必然存在于某一区域内,也必然受到所在地区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组织文化也就必然带有区域性、民族性和时代特征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管理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