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刘勰评传

杨明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5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明  

页数:

431  

字数:

302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内容概要

本书叙述了刘勰、钟嵘的生平事迹;通过对其著作《文心雕龙》、《诗品》的剖析,全面地论述他们的文学思想及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对于刘勰的佛学思想、史学和诸子学思想以及钟嵘在政治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点,也作了介绍。本书的特点,一是努力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尽可能按照历史本来的面目加以认识和表述,阐释文献力求符合原意,对于一些概念、用语作了较细致的解释;二是对于两位思想家的理论、观点,努力追溯其历史渊源,考察它们与时代风气的关系,并与后世的文论进行比较,从而论述它们产生的必然性,评论它们的历史地位。本书努力吸取学界已有的成果,同时也有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

作者简介

杨明,1942年生于四川重庆。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任中学语文教师。1978年考取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该校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著有《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均为王运熙、杨明合著)。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刘勰评传》前言第一章 刘勰的生平 第一节 在定林寺中:入仕之前 第二节 从入仕到出家第二章 捍卫佛法的《灭惑论》第三章 不朽的文论著作《文心雕龙》 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性质和全书结构 第二节 文之枢组:关于文章写作的基本思想 一、论文章的本原 二、论学习经书 三、论学习《楚辞》和酌取纬书 第三节 执正以驭奇,为情而造文 一、提倡风骨,反对讹势 二、以情纬文,反对繁滥 第四节 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论创作思维 第五节 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论作家个性与文章风貌 第六节 论文辞修饰 一、论声律、对偶、用典、用字等 二、论比兴、夸饰、隐秀 第七节 批评理论与实践 一、论批评原则 二、评论历史各体文章 第八节 论文章与时代的关系 第九节 刘勰的思想方法与《文心雕龙》的历史地位 一、刘勰思想方法的一些特点 二、《文心雕龙》在我国古代文论中的地位第四章 刘勰论史书和诸子书 第一节 刘勰的史学思想 第二节 刘勰论诸子书附 《钟嵘评传》 第一章 钟嵘的生平 第二章 《诗品》:我国最早的论诗专著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中华民族史学传统悠久,史籍丰富。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沿袭旧说,称黄帝时已有史官仓颉,那当然只是传说而已;他又说《尚书》中包含尧、舜、夏、商时代的史料,也并不准确。《尚书》中所记尧、舜、禹事迹,乃后人追述,不能视为尧、舜、禹时代产生的文献。但是,就目前所掌握的文物、文献而言,商代已经有甲骨文字,也就已经有了史事的纪录。《尚书》中确已包含殷商时的作品,更有不少西周时的文献①。至于刘勰说周代中央王朝和诸侯列国均有史书,是符合事实的;只是他说周公已制定史书写作的方法、体例,却未必然。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春秋》,便是东周时期鲁国的史书,据说曾经孔子之手加以整理修订。②《春秋》是极为简略的大事记,《左传》则就春秋所记事项,详细地叙述其经过,因此刘勰称之为“圣文(指《春秋》)之羽翮”。该书据说是孔子同时人左丘明所撰。⑧到了战国时代,正如刘勰所说,“纵横之世,史职犹存”,各国仍设史官。西晋初年汲县大冢中出土的《竹书纪年》,便是魏国的史书。

后记

刘勰、钟嵘这两位文学理论批评家的评传已经写完。感谢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给予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把学习中的一点体会呈献于读者面前。能够有机会参与匡老亲自规划、主持的这项重大工程的工作,在我是深感荣幸的。刘勰、钟嵘都说文学的起源很早。刘勰举出上古葛天氏时的乐辞,认为是最早的诗歌;钟嵘则举出舜时的《南风》和《卿云》。其实他们同时代的沈约也已经说过,“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确实,在人类的幼年时代,就有了文学,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成长而发展,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那么,有关文学的思想理论,本身也就是人类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等等一样,有它独立的存在价值和自身的发展逻辑。文学思想的发展当然会受到其他社会现象、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决定其发展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还是文学创作的实践。我国古代文论,尤其具有实践性的品格。


编辑推荐

《刘勰评传》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刘勰评传 PDF格式下载



  钟嵘(468年-518年),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出身世族,“好学,有思理”,精《周易》,有辞章修养,在南朝齐梁时代曾作过参军、记室等小官。
  曾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方式撰写《诗品》(原名《诗评》,北宋后改称为《诗品》),成书于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年)以后,品评自汉至梁122位五言诗作家,齐梁之际,文学思潮浮靡讹滥,故书中提倡风力,反对玄言,是一部专论五言诗的古典文学批评名著。《诗品》有评曹操父子,钟嵘将曹操置于下品,乃嫌其“古直”而少文彩。
  目录 [隐藏]
  1 特色
  2 重要主张
  3 争议
  4 贡献
  5 参考文献
  特色[编辑]
  
  钟嵘建立了“历史法批评”方法,以探索源流及评定价值为两大要务:
  他将从汉到齐、梁时代的一百多名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铨次。’其中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共122人。
  他对于各家的作品,往往肯定其源出于某人与某体,标出国风、小雅、楚辞为五言诗的三大系统。
  重要主张[编辑]
  
  反对用典
  反对声病
  反对玄风
  争议[编辑]
  
  作家与作品的价值,我们可以分析说明,但是很难评定等级,这样作很容易流于主观成见。钟嵘《诗品》中较有争议的作家等级,如:刘桢、陆机、潘岳、张协列于上品;曹丕、陶渊明、鲍照、谢脁列为中品;而曹操列为下品。
  贡献[编辑]
  
  《诗品》最成功之处,应在对各家诗歌风格之论析,往往极其中肯。如:陶渊明虽置于中品,但其评语不仅备极推赏,而且能说出陶诗最大的优点,从评语来看,钟嵘对陶诗的推崇,实在超过对其他列为中品,甚至上品的诗家,只是碍于当时的文学风尚,以及钟嵘认为陶渊明的诗源自于中品的应璩,而《诗品》并没有源下而流上的例子,因此陶诗不能超过中品。


  据《梁书·刘勰(xié)传》记载,刘勰早年家境贫寒,笃志好学,终生未娶,曾寄居江苏镇江,在钟山的南定林寺里,跟随僧佑研读佛书及儒家经典,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终于书成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巨著,该书共计三万七千余字,分十卷五十篇,书超前人,体大而虑周,风格迥异,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颇大。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共十卷,五十篇,分上、下部,各二十五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五篇,论“文之枢纽”,阐述了作
  刘勰
  者对文学的基本观点,是全书的纲领和理论基础。从《明诗》到《书记》的二十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可称是文体论。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二十篇,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
  文心雕龙
  的问题,是创作论。《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四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进行专门探讨.可称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下部的这两个部分,是全书的精华所在。最后一篇《序志》说明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文心雕龙》从内容上说虽然分为四个方面,但理论观点首尾一贯,各部分之间又互相照应,体大思精,具有严密的体系,在古代文学批评中是空前绝后的著作,是我国文学理论遗产的瑰宝,对于我们现在从事于文学创作、文艺批评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研究由上古至南齐以前我国文学的发展,更是不可或缺的依据,值得我们重视和好好研究。其成就是杰出的、空前的、是举世公认的。
  然而,由于刘勰身名未显,当时的学术界还不大知道他,《文心雕龙》问世后,这部心血的结晶却得不到文坛的重视,名流的首肯。当时沈约名高位显,在政界和文化界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刘勰想首先取得他的承认,却没有机会接近他。一次,刘勰把书背着,像一个卖书的小贩似的,在大路边等着沈约。当沈约坐车经过时,便拦住了他。沈约好奇地把《文心雕龙》拿来阅读,立即被吸引,认为此书“深得文理”(《南史·刘勰传》),大加称赏。后来又常常把《文心雕龙》放在几案上随时阅读。经过沈约的称扬,刘勰的名气才大起来,《文心雕龙》终于在士林中传播开来。同时,三十八岁的刘勰,也告别了居留十多年的定林寺,“起家奉朝请”,踏上了仕途。
  刘勰所撰《文心雕龙》五十篇,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文学批评著述。他主张文学作品应有“风骨”(充实的内容)、华美的形式(文采),并提出文学批评的六条标准(“六观”)及其必须具备的修养,系统阐述先秦以来文学批评理论,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文心雕龙》引论古今文体及其作法,又和唐朝刘知几的《史通》、清朝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并称中国文史批评三大名著。[1]
  贡献与影响
  《文心雕龙》的创作目的是反对当时文风的「浮诡」、「讹滥」,纠正过去文论的狭隘偏颇。它在文学批评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①初步建立了文学史的观念。他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他在《时序》篇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并在《时序》、《通变》、《才略》诸篇里,从上古至两晋结合历代政治风尚的变化和时代特点来探索文学盛衰的原因
  刘勰
  ,品评作家作品。比如他说建安文学「梗概而多气」的风貌,是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而形成;东晋玄言诗泛滥,是由于当时「贵玄」的社会风尚所决定。注意到了社会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决定影响。不仅如此,他还注意到了文学演变的继承关系。并由此出发,反对当时「竞今疏古」的不良倾向。这些都是十分可贵的。
  ②分析论述了文学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主张文质并重。在《风骨》篇里,他主张「风情骨峻」;在《情采》篇里,他强调情文并茂。但在二者之间,他更强调「风」、「情」的重要,他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形式的倾向。
  ③从创作的各个环节上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败教训。他指出,在创作上,作家「神与物游」的重要,强调了情与景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他还指出,不同风格是由于作家先天的才情、气质与后天的学识、习染存在着差异的结果。针对当时「近附而远疏」、「驰骛新作」的风气,他提出了继承文学传统的必要,论述了文学创作中「新」、「故」的关系。此外,他对创作中诸如韵律、对偶、用典、比兴、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④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在《知音》篇里,他批评了「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各执一隅之解」的不良风尚,要求批评家「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六观」的批评方法:一观位体,看其内容与风格是否一致;二观置辞,看其文辞在表达情理上是否确切;三观通变,看其有否继承与变化;四观奇正,看其布局是否严谨妥当;五观事义,看其用典是否贴切;六观宫商,看其音韵声律是否完美。这在当时是最为全面和公允的品评标准。
  《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巨大的奠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是一份十分宝贵的遗产,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理论工作者越来越多的注意和重视。在中国,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注释、翻译著述颇多。现存版本有影元至正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本,另有今人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等。
  参考资料:(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其他
  除《文心雕龙》外,刘勰还写过不少有关佛理方面的著作,在梁代还有文集行世。据《梁书》卷十五刘勰本传记载,“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然其文集在唐初已失传。今尚存《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和《灭惑论》两篇散文。(本文史料主要引自《南史》、《资治通鉴》、《梁书》等。)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