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赵玉冬 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

赵玉冬 著  

页数:

344  

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E-1earning、E-search等以Internet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渐渐成为自主学习的主流方式,如何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成为信息社会人们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而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树立学生求知创新的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内外高校纷纷将信息素质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信息检索课是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和敏锐的信息意识,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识,增强学生各种信息能力,尤其是学生信息利用和知识创新的能力。  (一)信息检索与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既是一种能力素质,又是一种基础素质。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将信息素质(information quality)定义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2003年,国际信息素质专家会议发表的布拉格宣言中,将信息素质定义为一种“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决面临的问题的能力”。同时宣称信息素质是人们有效参与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  一般而言,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方面。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同时也是个体在信息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信息能力,即信息查找、评估和使用等方面的能力。网络环境下,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各种专业数字信息产品层出不穷。信息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学习从阶段化走向人生全过程,成为一种必然的人生态度和不可缺少的技能与习惯。信息社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掌握和利用能力上,因此信息检索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对于用户来讲,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指了解各种信息检索资源/系统的特点并掌握相应的检索方法,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按照检索的对象划分,信息检索的类型有:文本检索、事实和数值检索、声频与视频检索。

内容概要

  《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信息时代的学习特点,将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紧密结合,重点讲述了各类型信息资源的检索途径和利用方法,突出信息资源利用能力的培养。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一、信息与信息资源概述;二、信息资源检索的基本理论;三、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四、信息资源与学术论文写作。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相关的专业数据库和网站,帮助用户发现信息源。  《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文献检索课通用教材,也可供从事教学、科研和生产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文献信息检索时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资源概述一、信息及其相关概念二、信息资源三、数字信息资源四、信息社会与信息素质第二章 信息资源检索基本理论一、信息资源检索概述二、信息资源检索语言三、信息资源检索途径四、信息资源检索技术五、信息资源检索步骤六、检索效果评价第三章 文献资源检索与工具书利用一、文献二、工具书概述三、中文工具书的选择和使用四、西文工具书举要五、工具书指南与工具书书目第四章 网络信息资源搜索一、Internet概述二、Internet常识三、搜索引擎四、网络信息资源五、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发现与利用第五章 电子图书检索与利用一、电子图书概述二、超星数字图书馆三、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四、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五、免费中文电子图书六、John wiley数据库七、其他外文电子图书第六章 电子期刊、电子报纸检索与利用一、期刊及电子期刊概述二、中国知网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三、重庆维普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四、其他中文电子期刊五、EBSCO联机全文数据库六、其他外文电子期刊七、电子报纸查询与利用第七章 特种文献检索与利用一、学位论文检索与利用二、会议文献检索与利用三、专利文献检索与利用四、标准文献检索与利用五、科技报告检索与利用第八章 事实与数值数据库检索与利用一、概述二、国内事实与数值数据库检索三、国外著名事实与数值数据库四、事实与数值免费电子资源第九章 国内书目、索引、文摘数据库检索与利用一、概述二、书目数据库检索与利用三、索引数据库检索与利用四、文摘数据库检索与利用第十章 国外著名大型检索工具一、世界著名三大引文索引检索工具二、ISI其他检索工具三、专业外文文摘检索工具四、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第十一章 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一、信息资源的搜寻与利用二、学术论文及学位论文的写作附录A: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发现途径附录B:事实与数值免费电子资源附录C: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节选)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资源概述  一、信息及其相关概念  “信息”一词古已有之,古人在公元8世纪就已经创造了这个词。古人造字,单就“息”字而言,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可见,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呼吸的,对信息所赋予的含义即“人言务经自心语之就是信息”。据不完全统计,唐宋诗词中有42首含有“信息”一词。比如,唐朝诗人杜牧《寄远》一诗“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唐朝诗人崔备《清溪路中寄诸公》“别来无信息,可谓井瓶沉。”南宋词人石孝友《鹧鸪天》“别后应怜信息疏,西风几度到庭梧。”南宋词人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这些诗词中的“信息”一词,表达了“书信、音信、消息”的含义。而南宋词人陈亮的《梅花》“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以及周密的《木兰花慢·西湖十景》“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这当中“信息”的含义已经有了现代“信息”的意味。  信息与人类认识物质世界和自身成长的历史息息相关,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重要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古人对信息重要性的深刻总结。人类的信息活动经历了使用语言、创造文字、发明印刷术、发明摩尔斯电报技术,到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的发展过程。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创造了人类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随着网络、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的概念广泛地渗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