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唐诗十二讲

曾大兴 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

曾大兴  

页数:

290  

字数:

236000  

内容概要

  曾大兴是国内知名词学家和文学地理学家,主要从事词学、文学地理学和岭南文化的研究,现为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唐诗十二讲》对初唐的诗人、诗歌,对唐诗的历史,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比如对于初唐诗、晚唐诗和大历诗人,作者的评价都比别的学者要高;而对于别的学者评价很高的陈子昂的《感遇诗》和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诗》,包括他们的主张,作者的评价反而不高。

作者简介

曾大兴(1958—),国内知名词学家和文学地理学家,湖北赤壁人,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词学、文学地理学和岭南文化的研究,现为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2009年,由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投票推选他为“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同年,他在广东电视台开设“大兴说词”专栏,讲授唐宋词,深受观众喜爱。2011年,“超星学术视频”决定拍摄其全部课程,已拍摄课程有:《唐诗十二讲》、《唐宋词十八讲》和《中国文学地理》。

书籍目录

第一讲 王杨卢骆当时体
第二讲 格律诗的定型
第三讲 宇宙人生之思
第四讲 山水田园诗派
第五讲 边塞诗派
第六讲 李白的自由
第七讲 杜甫的眼泪
第八讲 低潮时的落寞与伤感
第九讲 通俗诗派
第十讲 奇险诗派
第十一讲 刘柳中间路线
第十二讲 晚唐的风采
附录 文学经典是如何产生的——以王勃《滕王阁序》为例
后记
曾大兴主要作品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至唐代,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就很多了。盛唐尤其多,知名诗人几乎都写过山水田园诗。而在这些诗人中,又以王维、孟浩然等人最为杰出。王维也写过边塞诗,而且写得很好,但是人们并不称他为边塞诗人,而称他为山水田园诗人。这是因为他在山水田园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王、孟之外,储光羲、常建,以及中唐的韦应物也都是有影响的山水田园诗人。 李白、杜甫也写过许多山水诗,但很难把他们划人这一派,因为他们的题材很丰富,例如他们也写过许多边塞诗。如果我们把他们划入山水田园诗派,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他们划入边塞诗派呢?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兴起,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诗人本身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山水田园诗派的思想基础是佛家思想,尤其是禅宗的思想。唐代是一个儒、释、道三教并举的时代,唐代的诗人除了受正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还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像韩愈这样力排佛老的人毕竟是少数。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如王维、孟浩然、常建、韦应物等,都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禅宗的影响。“禅宗讲体的自性,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藉着具体的物象,来表现难以言传的一点禅机。这是一种更深沉的影响,也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影响。”山水田园诗中那种“空寂的境界,明净和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就是从这里来的”。 第二,由于向往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境界,加之仕途又不那么顺利,所以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都有隐逸山林的经历。例如王维隐于终南山、孟浩然隐于襄阳鹿门山、常建隐于鄂州西山、韦应物隐于长安西郊之善福寺精舍和苏州郊外之永定寺,所以山水田园诗人又称“隐逸诗人”。当然,这些人都不是“全隐居”。鲁迅先生讲:“非隐士的心目中的隐士,是声闻不彰、息影山林的人物。但这种人物,世间是不会知道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王维的隐居,固然是受了佛教的影响,包括受了笃信佛教的母亲的影响,但是与他在仕途上的不如意也是有关系的。孟浩然的隐居,最初是受了襄阳地区隐逸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他后来的再次归隐鹿门,则与科举失意有关。常建、韦应物的隐居,也都与仕途不如意有关。


编辑推荐

《唐诗十二讲》文字流畅、讲解生动,可读性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唐诗十二讲 PDF格式下载



整体比较浅显,但系统性不错,还可以吧。


挺好的,是正品书,排版简洁


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买回来签名~~(今年毕业= =)


不错,当年在学校里就经常逃课去听曾老师的课。曾老师还是我的论文答辩老师,挺感谢他的,有魅力的老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