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创造教育概论

刘道玉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道玉  

页数:

269  

字数:

253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开始研究创造教育,在长达1/4世纪里,共撰写了5本书。它们是:《知识.智力.创造力-谈创造教育》,1989年9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创业与人生设计》,1995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创造思维方法大纲》,2002年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创造教育新论》,2003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又完成了《创造:一流大学之魂》一书的初稿。平均算来,大概是5年写一本书。它们分别反映了我在创造教育基本理论、创造思维方法培养、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怎样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等方面的基本观点,是我学习、研究和实践创造教育的心得体会。  2006年初,我意欲约见武汉大学出版社陈庆辉社长,想与他们洽谈我的新作《创造:一流大学之魂》一书的出版事宜。不料,庆辉社长却礼贤下士,执意要到寒舍拜访。在交谈中,他得知我先前在创造教育方面已出版了4本书,建议我将这4本书与将要出版的新书结集为“创造教育书系”出版。这在全国教育研究领域似乎尚没有先例。我接受了庆辉社长的好意,表示愿意修订旧作,出版我的“创造教育书系”(5本),以了却我毕生研究创造教育的夙愿。  原已出版过的4本书中,其中有3本书的版权在湖北教育出版社(列入其“创造教育丛书”),另1本版权属于武汉大学出版社。显然,要实现结集出版书系,必须得到湖北教育出版社的版权转让授权。我立即与湖北教育出版社联系,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与授权。湖北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十分开明。邱菊生社长亲自批准,正式行文同意将3本书的版权转让给武汉大学出版社。

内容概要

创造教育是创造学与教育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开始了创造教育的试验,但它作为一门学科是在40年代末形成的。作为中国研究创造教育最早的人之一,刘道玉先生历经8年的积累和思考,完成了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创造教育的著作——《创造教育概论》。 研究创造教育必须发扬创造精神。本书围绕着知识、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对创造的本质、创造力的要素、创造过程与认识论的过程、创造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实施创造教育的制度方法和环境等,都作了详尽的论述,“言他人之未言,言他人之不敢言”。细心读完全书,不难发现,本书相当有“创造”精神和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刘道玉,字叔嘉,男,1933年11月24日出生,湖北省枣阳市人,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教育家、教育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
1956年3月8日加入共产党,1957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后留校任化学系助教,先后晋升为讲师(1964)、副教授(1982)和教授(1985)。19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知识、智力和创造力释义 第一节 从培根的名言说起 第二节 知识不等于力量 第三节 知识是智力的基础 第四节 创造力是智力发展的最高表现 第五节 必须重视的新课题第二章 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 第一节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 第二节 国外创造学发展的概述 第三节 创造学在我国的兴起 第四节 破除对创造的神秘感第三章 创造教育概说 第一节 创造教育是时代的产物 第二节 创造教育的目的 第三节 创造教育的任务 第四节 创造教育的特征第四章 创造教育理论的探索 第一节 创造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创造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创造教育的原则 第四节 创造教育体系第五章 创造教育的实施 第一节 创造教育过程及其本质 第二节 教学过程与创造过程 第三节 科学研究与创造 第四节 课余活动与创造 第五节 思想工作与创造第六章 创造性教学 第一节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第二节 教学方法与创造 第三节 教学艺术与创造 第四节 创造性教学方法第七章 创造性学习 第一节 学生是主体 第二节 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第三节 自我设计 第四节 锻炼“创造脑” 第五节 有效的学习方法第八章 创造教育与教师 第一节 创造型教师的素质 第二节 创造型教师的作用 第三节 大学教师必须做研究工作 第四节 教师应当是教育家 第五节 教师的职业道德第九章 创造教育的环境 第一节 人才与环境 第二节 信息与教育 第三节 竞争与合作 第四节 奖励与荣誉 第五节 科学学派的作用第十章 创造教学制度与管理 第一节 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制度 第二节 创造教学制度 第三节 创造教学的管理第十一章 创造型人才的发现与保护 第一节 摒弃旧观念 第二节 创造型人才的发现与识别 第三节 敢于保护人才第十二章 创造从这里开始 第一节 少年儿童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 第二节 抓好创造教育的关键期 第三节 为了21世纪主要参考文献第1版跋语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  大约六十万年以前,历史进入到一个新时期,开始了人类的纪元。五千年以前,人类发明了文字,从而开创了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人类是如何从低级动物进化到万物之灵,从愚昧到文明,从手工制作到智力密集的产业呢?这一切,都是源于劳动,是劳动锻炼了人的创造的大脑,是人脑的创造力创造了世界上的一切文明。  第一节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  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各有自己的创世纪的理论。有神论者认为,世界本身以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这就是《旧约?创世纪论》的基本观点。无神论者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历史是由具有高等思维能力的人创造的。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至于有神论者是如何杜撰创世纪论的,我们且不去考究它。重要的是,如何认识人类创造的历史,并且引出必要的规律,以便更自觉地、有目的地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1.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创造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创造。事实上,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翔实地记载着人类一切发明、发现和创造的历史。让我们简单地透视一下人类的文明史,那些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技术领域中闪烁着璀璨光泽的成果,又有哪一项不是通过创造而得来的?又有哪一项不凝聚着人们创造性劳动的智慧?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创造,就没有 人类,就没有人类的历史,也就不会有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类是如何通过创造来谱写自己的文明史的呢?人类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是广阔的,广至无边无际的宇宙,阔至整个人类社会。人类的实践动,按照对象划分,可以分为认识、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按照产品的性质划分,可分为物质产品的创造和精神产品的创造。创造存在于一切实践活动中。物质生产者,不断创造新的物质产品,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社会实践者,不断创新的社会理论,不断地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教育工作者,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并通过他们再去创造物的和精神的财富。精神产品生产者,通过学术研究,不断地创造有价值的精神产品,包括学术理论著作、文学创作、美术工艺作品等。体育作者,不断地创造新的教练方法,创造高雅、高难度的动作,创造世界的新纪录等。各个部门的这些创造。构成了整个人类的创造。正是各部门的这些创造,并通过它们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不断地丰富和推动着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  2.创造引起的革命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一般来说,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先导。科学革命是指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它的直接后果是引起一门或相邻近的数门学科的发展,也随之导致人们思想方法上的改变。技术革命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它将导致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同时也导致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不论是科学革命还是技术革命,它们都是创造引起的,是以一项或几项重大的发明创造成果为标志的。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五千多年,我们无须去追溯那遥远的过去,仅通过近现代几次工业革命,便可以窥见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几条线索。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主要是在英国、美国。后来影响到整个欧洲。这次工业革命,主要是由纺织机和用煤炼铁两项发明引起的。纺织机于1764年由哈格里沃斯(James Hargreues,1745—1778)发明,它不仅提高了纺织业生产的效率,而且还推动了其他行业生产的机械化。用煤冶炼铁矿石的发明,它的直接意义在于使炼铁生产工业化成为可能,并为其他工业的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这次工业革命,其进步意义在于,初步实现了用机械代替手工劳动。既然是革命,总免不了有阻力。在纺织机发明后,一些工厂的工人拒绝使用机器,并为此而采取了对抗的行动。所以,一项新的技术的发明,不仅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且还要触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也是在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出现的。这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铁路的营运和转炉炼钢为标志的。关于蒸汽机的发明,还有一段神秘的故事。过去都认为,是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在烧开水时产生了灵感,于是就发明了蒸汽机。事实不是这样的,瓦特的发明,也是集前人发明之大成。事实上,在瓦特发明新型蒸汽机的一百二十多年前,在英国亚历山大城就出现了一种用水蒸气推动的机械。18世纪初,英国铁匠纽科门发明了第一台矿山抽水用的蒸汽机,并且在煤矿生产中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瓦特恰恰是在修理纽科门蒸汽机时,克服了它的缺点,发明了新型的蒸汽机,为此他耗费了10年的心血。新型的蒸汽机不仅降低了原来能耗的3/4,将热效提高4—6倍,而且使其成为一种工业上普遍使用的原动机。  第三次工业革命于20世纪初发生在美国。这时的工业革命中心已由欧洲转移到美国。这次工业革命是以汽车制造、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化学制品的大量发明和生产为标志的。电动机是1829年发明的,从发明到使用,历时57年。汽车是1868年发明的,从发明到生产使用,历时27年。这两项重大发明,的确是重大事件,它们是工业的先行和原动力,给各工业生产部门都带来深刻的影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化学及其工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许多新的化学制品,如塑料、尼龙、农药、抗菌素、避孕药、精神病药、染料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它们不仅给其他工业提供了所必需的原材料,而且也满足了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  目前,正在兴起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了的,现正在向着纵深方向发展。这次工业革命,是以材料、电子计算机、激光、生物工程和能源方面的重大发明为标志的。这次革命不论是在规模上或是在深刻性方面,都将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工业革命,它从各方面影响着社会的深刻变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创造发明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又是如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反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为发明创造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切创造力量都要从它所引起的反应中汲取进行新的创造的力量。”总之,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就是一串发明创造的连锁反应过程。  3.创造对人类的馈赠  人类为发明创造,呕心沥血,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创造也不是无情物,它对人类的馈赠也是巨大的。请试想一下,我们今天所享受的一切物质文明,又有哪一种不是由于创造而带来的呢?  今天,科学发明以更快的步伐进入社会生产和人们的13常生活,从发明到应用的周期,已明显地缩短,一般不超过4.5年。我们今天享受的消费品,90%是在20世纪初还不曾有的。这就是说,现在与80年前的世界相比,我们似乎是生活在另一个物质文明更丰富的星球上了。可以预言,到21世纪末,由于某些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物质文明的更加丰富,人们有可能完全或部分地摆脱疾病的威胁和对自然条件的依赖。这说明,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改善了自己的物质文明和生活,从中也享受了创造的无限乐趣和意义。  发明创造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不可能也不必去——列举。我只想从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到原子能的和平利用这一事例。说明创造带给人类的财富是多么的巨大。  这项创造性的研究,是从柏克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1852—1908)在1896年发现铀矿放射现象开始的。经过若干年的研究.居里夫人(M.Curie,1867—1934)和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P.Curie,1859—1906)一起,证明了钋也具有天然放射性质。这些工作奠定了原子物理和化学的开端,因此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一起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为了获得新的放射性元素,居里夫妇在极其简陋的屋子里,经过4年的繁重劳动和实验,从数吨沥青矿残渣中提炼出微量的氯化镭,并分离出了镭,研究了它的性质。由于这一重大发现,居里夫人又荣获19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她是世界上仅有的3个两次诺92尔奖获得者之一,也是唯一的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由于她对放射性元素发现的重大贡献,她曾获得10多次科学奖金,16次获得奖章,获得各种荣誉职衔107个。她曾有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而不应该注意人。”因为创造,她获得了极大的荣誉,但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由于放射性中毒,她于1934年早浙。


编辑推荐

  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开始研究创造教育,在长达1/4世纪里,共撰写了5《创造教育新论(第2版)》。平均算来,大概是5年写一《创造教育新论(第2版)》。它们分别反映了我在创造教育基本理论、创造思维方法培养、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怎样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等方面的基本观点,是我学习、研究和实践创造教育的心得体会。按照新的国家出版标准,我尽力完善了各《创造教育新论(第2版)》的注释,但由于时间久远,一些资料无法找到完整的信息,在此特向有关作者表示歉意及感谢。这套图书的出版,如果能对倡导和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以及建设我国一流水平的大学有某些参考价值,那将是我最大的欣慰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创造教育概论 PDF格式下载



一本好书,对目前的中国教育有思考


刘校长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是颇具思想的校长。这本书已经是第三版了,非常不容易。


帮人买的,满意


书不错,运货速度很快,赞一个。


纸质中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