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语文
2009-1
武汉大学出版社
张成,曾庆元 著
482
本教材是专为高等学校非中文专业的本专科学生编写的。它也适用于普通高校的通识课程。 本教材定名为《高等语文》是基于以下几点理由:(1)本教材不以字词句的解释、篇章结构的讲述作为重点,以区别于中学语文教学。(2)本教材强调人文素质教育,着重于教材对提升学生做人境界、培养创新思维、规范个人行为的导引作用。(3)本教材要求教师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采取多向设问、专题演讲、课堂研讨、教师小结的互动方法,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以上目的对教材编写、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称之为《高等语文》。 本教材在编写时还强调了两个“兼顾”:(1)在强调教材的人文内涵的同时,兼顾教材的语文特色。也就是说选材时人文内涵虽是第一位的要求,但文章也要好读,合乎规范。(2)在强调人文精神的传统根基的同时,兼顾选材的时代性。既不能数典忘祖,又要与时俱进,面向今天,面向未来。
《高等语文(第2版)》的内容有五大部分:第一、二部分是讲华夏人文传统的;第三部分是讲信息时代高科技对社会生活、传统人文精神的冲击及应对方式的;第四部分是当代文选;第五部分是研讨类的短文,这些文章都是从报纸杂志上精心搜集来的,一事一议,文章短小,意味却很深长,写得十分精粹,有很强的时代感。
第一部分 华夏人文经典第一讲 《易》和《易传》一、《易》和《易传》概说二、《周易》节选三、《易传》节选第二讲 《论语》、《孟子》与儒学一、《论语》、《孟子》与儒学概说二、《论语》节选三、《孟子》节选第三讲 《老子》、《庄子》与道家哲学一、《老子》、《庄子》与道家哲学概说二、《老子》节选三、《庄子》节选(附译文)第四讲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一、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概说二、《诗经》选(附译文)第五讲 爱国诗人屈原和《楚辞》一、爱国诗人屈原和
(一)孔子思想的要点及特色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前551一前479),鲁国昌平陬(z6u)邑(今山东曲阜一带)人,名丘,字仲尼。孔子家道清贫,幼年丧父,青年时做过“委吏”(相当于会计)和“乘田”(管理牛羊)一类的小官。孔子少年时期酷爱学习,30岁开始收徒讲学,后成为著名的教育家,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51岁任鲁国中都宰以及司空(管理土木建筑)、司寇(负责治安)等。57岁带着弟子游说中原各国,效果不大,始终未能成就功名。 孔子“信而好古”,为了给学生选取教材,他倾一生心血整理西周文献,编定《诗经》、《尚书》、《礼》、《乐》、《周易》和《春秋》。因《乐》失传,现存只有“五经”,与后来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合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学的基本经典。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汇编,是孔子门人在他去世以后辑录而成的。《论语》为语录文体,文字简约生动,义理深刻明晰,讲的都是些最能打动学生且让他们终生不忘的道理。其中有许多闪耀着思想光芒的警句格言,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举一反三”,“敬事而信,节用爱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温故而知新”,“朝闯道,夕死可矣”,“见贤思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都可在《论语》中信手拈来,作为有益于我们身心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