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风俗、意见与时代之特征

沙夫茨伯里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1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

沙夫茨伯里  

页数:

367  

译者:

李斯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目然神论的经验论基础在16世纪的欧洲,南部拉丁语世界中蓬勃开展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潮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北部日耳曼语世界中也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这两场南北呼应的、波澜壮阔的文化运动开创了西欧现代化的历史起点,一个新兴的西方文化正在从旧世界的母腹中挣扎而出。但是在16世纪,这两场运动所蕴含的现代性意义并未彰显出来,那个时代的人们仍然生活在中世纪沉郁的精神氛围中,传统的基督教信仰仍然具有不可动摇的神圣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目的都只是要改变基督教的组织体制和行为方式,而不是要改变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和精神实质;它们批判的矛头都是指向教会和神职人员,而不是指向基督教本身。因此,无论是宗教改革的领袖,还是人文主义的大师,其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式仍然是中世纪式的,他们所倡导的文化运动开创了历史新纪元,但是他们本人却仍然站在旧时代的门槛上。罗素认为,文艺复兴时期在科学上和哲学上都是一个“不毛的”时代;布林顿等人强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士们也无疑地与他们的祖先一样地笃信宗教,轻信人言,满怀阶级意识和封建思想。”

内容概要

  自然神论事17世纪产生于英国的一种宗教思潮,它在17、18世纪具有理性精神和自由思想的英国科学家和哲学家中影响甚巨,并且从英国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根源。自然神论的基本特点就是强调宗教信仰的理论依据,如果说16世纪宗教改革的显著特征是用信仰的权威来取代教会的权威,那么17世纪自然申论的显著特征就是用理性的权威来取代信仰的权威。自然神论构成了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上帝与牛顿之间的重要中介,它是理解西方社会从一个宗教氛围浓郁的文化环境向一个理性精神勃兴的文化环境过渡和转化的关键。这套“自然神论译丛”将对17、18世纪英国自然神论者的经典著作和资料汇编进行系统性的翻译出版。

书籍目录

第一卷论宗教狂热论智慧及幽默之自由独白或给一位作家的建议第二卷论德行与价值道德学家

章节摘录

犹太人天生就是性情忧郁的民族,他们不愿容忍哪怕一丁点善意的嘲讽,更不用说对属于宗教教条或意见的讥讽了。他们以阴沉的眼光看待宗教,若有人提出什么新的启示,绞杀无赦就是他们开出的唯一药方。最高水平的辩论就是“钉十字架”,“钉十字架”。虽然他们对我们的救主和救主的门徒愤恨不已,积怨甚深,假如他们发挥一丁点想象力,尝试一下蔑视基督的木偶表演,正如时下保皇党们打着救主的旗号所做的事情,我不禁想到,那他们极可能对我们的宗教造成了更大伤害,远远超出他们能够想出的其他严厉手段。我相信,我们最伟大和最有学问的使徒发现,对雅典敌手的轻松处理方式所得益处,远不如在逼迫最严重的犹太城镇里实行的粗暴和诅咒之风来得大。对于罗马法官率直坦诚与端庄言行的改进,远不如对犹太会堂内的热忱和国内圣品的激情的改善来得明显。当我思考这位使徒或者出现在机智的雅典人面前,或者挺身罗马裁判庭,并直面那些优雅的绅士淑女时,我看到他优容自得,对于更懂礼貌的那些人内心的忧惧和脾性毫无畏惧,可是,我觉得,他也并没有拒绝使用智巧和适当幽默的手段。他不怀疑自己的事业,却愿意慷慨大度地让自己的事业接受证据的检验,并在所有尖酸刻薄的嘲讽面前考验它。犹太人从来都不乐意以这种方式在我们救主或其门徒面前考验他们的智巧或恶意,但是,异教徒里并无虔诚心的一部分人,却早在很久以前便以自己的智慧来对阵最圆熟的教义和他们当中从未有过的最优秀的人品。这样做到最后并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反倒使那些人的品格与教义获得最大益处,由于经受住证据检验,那些教义与人品证明是切实公正的。异教世界里出现过的那位最超凡脱俗的一位,就在那个智慧时代的顶点,竟然遭到所有诗人中最有智慧的一位的无情嘲讽,而且还专门搬弄了一台喜剧实施此目的。


编辑推荐

《人、风俗、意见与时代之特征:沙夫茨伯里选集》:“自然神论”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风俗、意见与时代之特征 PDF格式下载



沙夫茨伯里是启蒙运动独一无二的人物,确立了审美的无所为特性,并通过审美与道德的内在关联,论证了纯粹道德的可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