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业发展研究
2010-12
武汉大学出版社
李志宏,王文清,梁东 编著
232
215000
本书是继《武汉工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后又一探讨武汉工业发展重要主题的研究成果。该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工业发展概览,主要对2009年武汉工业总体发展状况、2009年武汉支柱优势产业发展状况和2009年武汉都市园区及远城边区工业状况等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中篇为工业发展比较,重点比较了武汉与主要副省级以上城市工业发展总体水平以及战略规划,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工业在全国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与问题解决思路。下篇为工业发展探索,围绕武汉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以武汉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为轴心,从与产业结构内涵式发展相关主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上篇 工业发展概览
第1章 2009年武汉工业发展概览
1.1 工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1.2 工业发展亏损额有所下降,经济效益增速放缓
1.3 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持续增长,但出口交货值略有下降
1.4 工业能耗超额完成任务,但“三废”排放及利用需进一步改善
1.5 武汉工业的贡献
第2章 2009年武汉支柱优势产业发展状况
2.1 支柱优势产业总体规模对比
2.2 支柱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对比
2.3 支柱优势产业新产品及出口交货值对比
2.4 支柱优势产业能耗与排放状况
第3章 2009年武汉都市园区及远城边区工业状况
3.1 都市园区和远城边区工业总体规模对比
3.2 都市园区和远城边区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3.3 都市园区和远城边区能耗与排放对比
第4章 2009年武汉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4.1 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增长显著
4.2 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经营状态良好
4.3 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在武汉工业中的地位
中篇工业发展比较
第5章 武汉与主要副省级以上城市工业状况比较
5.1 工业发展总体规模对比分析
5.2 工业发展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5.3 工业发展利税对比分析
5.4 工业投资及其效益对比分析
第6章 武汉与主要副省级以上城市工业发展战略规划比较
6.1 工业发展思路和指导思想比较分析
6.2 工业发展目标比较分析
6.3 工业发展工作重点比较分析
6.4 工业发展措施比较分析
6.5 结论
第7章 武汉工业发展地位及趋势分析
7.1 武汉工业在全国的地位
7.2 武汉工业发展趋势
7.3 武汉工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下篇 工业发展探索
第8章 武汉工业产业结构贡献及竞争态势研究
8.1 研究方法介绍
8.2 基于SSM分析模型的武汉工业产业结构分析
8.3 武汉工业产业结构分析结论
第9章 全球价值链下武汉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研究
9.1 全球价值链状况
9.2 武汉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
9.3 全球价值链中武汉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问题及成因分析
9.4 全球价值链中武汉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策研究
第10章 武汉工业产业集群聚集度分析
10.1 武汉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10.2 研究方法介绍
10.3 实证研究
10.4 结论
第11章 武汉工业结构内生调整模式研究
11.1 长尾理论介绍及其适用性拓展
11.2 武汉工业企业长尾结构分析
11.3 基于长尾理论的武汉工业结构内生调整模式
11.4 结论
第12章 武汉主要产业与武汉经济增长关联度分析
12.1 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及研究数据选择
12.2 武汉产业发展对武汉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度研究
12.3 武汉产业发展对武汉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度结果分析结论
第13章 武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总资产贡献率相关性研究
13.1 近十年武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分析
13.2 近十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现状分析
13.3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的相关性研究
13.4 结论
第14章 武汉工业科技投入产出效益研究
14.1 武汉工业新产品产值现状
14.2 武汉科技投入产出现状因子分析评价
14.3 2001—2008年武汉科技投入产出综合得分比较
14.4 武汉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益对策
第15章 武汉工业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
15.1 武汉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15.2 武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5.3 武汉中小企业信息化ASP模式分析
15.4 结论
第16章 现代生产性物流在武汉工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16.1 武汉物流服务业发展现状
16.2 生产性物流与工业发展关联性分析
16.3 现代生产性物流对武汉工业升级发展的作用
第17章 武汉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17.1 武汉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7.2 武汉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7.3 武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思考
第18章 武汉工业品牌国际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18.1 武汉工业品牌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性
18.2 武汉工业品牌国际化的可能性
18.3 武汉工业品牌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8.4 武汉工业品牌国际化发展对策
附件一 表检索
附件二 图检索
附件三 武汉市工业八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方案(节选)
附件四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节选)
附件五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节选)
附件六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节选)
参考文献
(二)提高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进一步提高部分不属于“两高一资”的轻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足额退税。 (三)调整加工贸易目录。继续禁止“两高一资”产品加工贸易。对全部使用进口资源且生产过程中污染和能耗较低的产品,允许开展加工贸易。 (四)解决涉农产品收储问题。进一步扩大食糖国家储备。鼓励地方政府采取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等措施,支持企业收储纸浆及纸、浓缩苹果汁等涉农产品,缓解产品销售不畅、积压严重的状况。 (五)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支持重点装备自主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支持提高重点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推进节能减排、强化食品加工安全以及自主品牌建设等。 (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尽快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轻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对一些基本面较好、带动就业明显、信用记录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允许将到期的贷款适当展期;建立和完善中央集中式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中心,简化登记手续,降低登记收费,落实债权人的担保权益。 (七)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基金)等向轻工企业倾斜,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加大对符合条件的轻工企业巩固和开拓国外市场的支持力度;按照有关规定,对中小型轻工企业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相关社会保险费率等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