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那一世的风情

郭厚英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郭厚英  

页数:

25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那一世的风情(民国才子情事)》由郭厚英所著,沈从文沿着河中石子清晰可数的沅江支流,坐在一条轻巧的小船上,一边走,一边若有所思地给爱的女子写信。
  《那一世的风情(民国才子情事)》:罗家伦竟沿着张维桢所划定的爱情轨迹,无怨无悔地长跑了整整八年的黄金岁月。
华君武先生在评述过叶浅予生命中的,罗彩云、梁白波、戴爱莲、王人美四位奇女子后,曾经幽默地形容这位老大哥:是专找“霓虹灯”式的女人。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心潮起伏的邵云龙,当即濡笔写下“邵洵美”三字。他今后就改用这个名字。他要用自己的一生,去记住这段美好的年华。

作者简介

  郭厚英,自由撰稿人浸润文字二十余年,文章散见于国内各大报刊杂志,为天涯最近热度写手之一。尤长于历史类、女性情感类等细腻文字的描写。

书籍目录

故事一 千里沅江,载不动沈从文的的许多真情
故事二 叶浅予的爱情辩证法
故事三 酒旗风暖少年狂,一声喟叹罗家伦
故事四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故事五 邵洵美,那一世的风情都散了

章节摘录

沈从文在北平西城达子营创作而成的《边城》,故事结构很简单: 茶峒山城外一里地,有一条寂寞的小溪叫茶峒溪。清水长流的小溪旁,住着一个摆弄渡船的老人,还有他情事初开的外孙女。外孙女是老人从前的独生女儿留下的遗孤。她到了思春的年纪,跟一个士兵有了私情,后来,就跟那个兵士一齐死在了外面。老人为可怜的小小外孙女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翠翠。 如此,那一天天衰老着的老船夫,与那一个胸前小峰渐次勃然骈立的外孙女,便在那安静的小溪边,意态自若地生活了许多年。 当年,茶峒城内,却有一位掌管水码头事务的龙头大佬叫顺顺。这顺顺生有两个英俊挺拔的儿子:哥哥天保与弟弟傩送。 这天保、傩送与翠翠之间,本来没有一丁点的关系。可是有一回,这好得不能分开的两兄弟,来到了新花初放的茶峒溪。他们竟然同时爱上了,仿佛木犀花飘香似的小翠翠。 在翠翠的眼里,天保、傩送两个汉子,都应该是好的,可是一朵鲜花,只能斜插在一个小英雄的鬓发上。既然如此,翠翠便选择了弟弟傩送,而放弃了哥哥天保。 哥哥天保很伤心。便独自驾船往下游走去。他的心神是恍惚的。这时,茶峒溪通向外面的水路,其实跟往常一样,在一种幽箐深崖间,汤汤流过。水面营生的一等好手天保,竟然失手淹死在了茶峒溪中。 这事,在弟弟傩送心头,挽上了一个永远解不脱的悲哀的死结。傩送放弃了已经争取在手的爱情。悄悄地离开了氤氲山雾中、人影冉冉的翠翠。从此,他就常年漂泊在外面,很少回到茶峒的地面。 沈从文这个故事的收局是:茶峒溪的下一个春江水涨季节,迎来了第一个雷雨之夜。摆渡老人终于老死于这样的季节之中,只剩下一个眉宇清冽鉴人的翠翠,独守着宏寂的茶峒溪山水。 往后的时节中,翠翠除了在静夜中会做梦,跟从前的翠翠并无不同。 弟弟傩送对于翠翠的爱恋依然鲜明。只是他一直找不到一个好的理由,说服自己回到茶峒溪中来。 这是我见过的华语小说中,收局最为干净漂亮的一种。没有多余的说教,戛然而止的一种玉字清明。留在读者印象中的,似乎也仅仅不过、不绝如缕的一丝淡淡的悲哀而已。 沈从文在《边城》中语气平缓地给我们讲述的这一个爱情,或许不过是过去中国乡村中,一种被渐渐遗忘的感情。像翠翠那样一位农村的青春期小女孩的小小爱情,即便是放在今天,那又能怎么样呢?或者也不过是路边的一朵野菊花,悄然绽放了吧? 这城市的欲念生活一天天从容地过去了,也销蚀了我们对于过去粹然真爱的一份记忆。 直到有一次,我们再次回归到大自然。我们在纯色的乡村溪涧边散步,却遽然见着路旁人家短篱内的数棵毛笋,茁壮而青秀。我们的心动了,恢复了对于从前春天爱情的一种忧郁与惆怅的记忆。 那样一种爱情,仍然令我们妍思。 P6-7


编辑推荐

《那一世的风情(民国才子情事)》由郭厚英所著,当最好的男子,遇上最美的女子;有几多温润的记忆,遗失在静美的岁月;有几多雅健的风情,散落于苍茫的烟云;他们由色生情,传情入色;真真是入色界易,进情界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那一世的风情 PDF格式下载



写民国男,沈从文、叶浅予、罗家伦、邵洵美四人是颇具代表性的。
写沈从文的文字很多,但沈从文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可以写到这样的情浓似水,就少了。这是新婚后的沈从文,娶回了心仪已久的张兆和,他的心,是溢满了甜酒的。他告别新婚的娇妻独自回湘西去亲,心中有多少万千的情柔,于是,便在千里沅江两岸徐徐展开的清明、高远的风景之中。化为了一种令我们现代人耳热心跳的情话。我们知道,沈从文一生,著作等身,但是,他写得最好的,最展现他个人写作特色的,便是他写的《边城》、《湘行散记》、《湘行简记》等。而这些著作的得来,全是在沈从文收获了爱情的一二年间,一气呵成的。作者郭厚英用她唯美、宁静的语调,将沈从文的湘西、爱情、与无所不致的慈悲的爱,巧妙地串在一起,使我们享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叶浅予当然也是好的。寿登耄耋,回忆疏针密缝的青春往事,人生是如此的多难,如此的不容易,幸亏一路上有那些美好的情事留下了。华君武先生在评述了罗彩云、梁白波、戴爱莲、王人美四位叶浅予爱过的奇女子之后,虽然幽默地形容这位老大哥:是专找“霓虹灯”式的女人。但是,读者千万不要以为叶浅予是滥情的,实际上,他每一段的爱情都是真心地付出的。所以,一个人,一生只爱过一个女子,那当然是好。倘使一个人历经坎坷,每一个人生阶段都遇上过值得爱的女子,我们也可以为之会意地浅浅一笑。
很喜欢这样的形容:酒旗风暖少年狂,一声喟叹罗家伦。罗家伦的人生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五四”大时代,做了搏击风浪的弄潮儿。后来又在31岁的风华正茂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执掌中央大学校印达十年之久,他为中华民族的教育崛起划下了浓彩的一笔。罗家伦的爱情堪称现代好男子的经典版。他一度虽然为徐志摩迷惑,探访过离婚不久的张幼仪。但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始终是预留给张维桢的。他在与张维桢的八年爱情长跑中,曾经写过无数的情信,结果却修成正果。虽然罗家伦长了一只又丑又大的古怪鼻子。但是,罗家伦说,身有彩凤双飞翼,是自己该得的幸福跑不了。
最喜欢的,自然是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邵洵美。作者将他放在最后,本来就有一种压轴登场的味道。邵洵美生命中最具活力的时期,都是与活色生香的摩登民国上海十指相扣的。邵洵美于16岁那年,与表姐盛佩玉定下百好之好,这奠定了他情感生活的“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之唯美景色。而邵洵美与美国女作家项美丽展开一段惊世骇俗的异国之恋,却尝尽爱情之忧伤本色。项美丽是好的,性感、忧伤、风流,不仅带他登上了爱情的顶峰,也助他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有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为民国文化界有影响的人物。因此,说到民国最好的男人,遇上最美的女子,除了邵洵美与顶美丽的爱情传奇,我们还能想到谁呢?
最喜欢这个读本的结尾部分,移用过来,作为本段文字的收结:
“其实,许多的时候,人的一生,最不堪回首的便是往事。
中国近代,自曾国藩草鞋布衣起兵于三湘,遂平定了洪杨,修复了东南的半壁江山,再现了晚清昙花一现的同治中治。其中,多少清艳豪横的钟鸣鼎食之家,曾经趁机茁壮而起。其后,却又经历了民清更替、军阀争权、定都南京、抗战八年、国共政权大陆易手等历历在目的历史剧变。
多少风雷激荡,多少往事如烟。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曲终人散,那属于邵洵美的一世风情,自然也就散了”


读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花一样的男子邵洵美。男人如花,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是,观察他生命中最绚丽的时期,是与民国的摩登的上海紧紧连在一起的。摩登的上海粲然若星空,邵洵美便是那星空下一朵洁白的茉莉花。作者说他可以留给我们“半峰残月一溪水”的水墨印象,那样的男人,不是盛开若花的,又是什么?
邵洵美出身于清末民国初的一个贵族世家。贵族不是可以随便乱吹的,他的曾祖父邵灿咸丰时曾做过漕运总督的极品大员。邵家有数代的荣耀史,便曾拥有过数不清的财富。
邵洵美的爱情很有趣。母亲是清末民初风云人物盛宣怀的亲女儿。盛宣怀逝世时,邵洵美跟着母亲回盛府去奔丧。这时,他遇上了自己茶花柔婉、秾华初放的盛佩玉表姐。事实上,这个时候的盛佩玉是臀部尚未长阔,奶子也尚未圆大的,他们之间自然不能有什么故事发生。
过了许多年,母亲盛樨蕙领了邵洵美回娘家盛府挑媳妇儿。
随了岁月的走过,这时的盛佩玉已经出落成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生烟的一个古典美人儿。邵洵美求母亲:就把盛佩玉表姐许给我做媳妇吧。邵洵美说:他再见盛佩玉,他的心底瞬息间即已摇曳出了一种“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的唯美景色。
邵洵美是喜欢古诗的。后来,邵洵美自盛府订亲回来,他想到自己一生之命运,竟如此奇妙地与盛府的茶表姐维系一起。邵洵美即兴奋得失眠了。他干脆起床挑灯夜读古诗。他读到《诗经•国风•风》中的一段文字,称美良久,一时竟为之痴绝了: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徐志摩后来为好友邵洵美搞了一个现代译文,清浅易懂,也转录于下:
有位姑娘和我在一辆车上,脸儿好像木槿花开放。跑啊跑啊似在飞行,身佩着美玉晶莹闪亮。姜家大姐不寻常,真正美丽又漂亮。
有位姑娘与我一路同行,脸儿像木槿花水灵灵。跑啊跑啊似在飞翔,身上的玉佩叮当响不停。姜家大姐真多情,美好品德我常记心中。
这样的爱情故事,令读者心摇神醉。
本书中有许多像这样,有美邵洵美风流而不下流的经典爱情故事。
读完本书,那一世的风情,那一世文人的人文风骨,将永远的留在我们的心上。


民国的风情是什么?是爱情吗,爱情当然不可或缺,人生少了爱情的滋润,许多事情都黯然失色。但风情这种东西,应该是不止于爱情,若是单纯的男女之情,生命的意义未免单薄了一点。所以,风情这种东西,应该还包含那个时代对于生的感悟,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一种普世价值观的认同。
一开始拿到《那一世的风情》之时,编辑的导读是民国才子情事,但是,一篇读罢下来,才发现我们都被编者骗了。本书作者要讲的事情远不止于爱情,而寄情于民国的山川河山,寄情于人世的沧桑变化,从男女纯净的爱情中,慢慢地沁出了生的忧伤。
郭厚英的文风表现上极清淡的那种。我们在被她带入一种隔世的爱情时,心是宁静的,但是,看着,看着,我们的眼泪却慢慢地流了出来,原来所有美的爱情都是忧虑动人的。这是我阅读郭厚英美文时的最大体会。
沈从文、罗家伦、邵洵美、叶浅予在民国的时空中,都曾经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之前,许多人都写过。但是,郭厚英硬是在世俗的文笔中,闯出了自己的一方独特的风格,这正是令我沉醉的地方。


民国书现在成为了一股热流。这本书是雅俗共赏的类型。作者文字的掌控力度真的做得很好,把该说的人与情干干净净地讲清楚了,不拖泥带水。文字的布局像中国古典的山水画,清明,雅洁、大方,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为之感动。

书中所选的四个民国读书人,沈从文、叶浅予、罗家伦、邵洵美,从纯粹的文学家,到画家、教育家、诗人(出版家),都是响当当的文化人。这四人,有痴情的,有专情的,也有多情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四位最好的男子,所遇到的的女子,自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的风情。

民国时代,是一个民间起兵长啸的时代,也是一个月出横塘、有着民国男子与女子的眉目清好的烂漫生发时代。这样一些爱情旧事,有的已经成为传奇,有的却湮灭于那些万丈红尘之中。时光荏苒,那一个时代的风情、风流、风骨,被岁月淬炼得越发明亮,那些人物的洒然与明快、坚韧与劲直,刻在时光的影子里,令人遐思。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发乎于情,而并非止于情。翔实的史料,清新雅致的文笔,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温情,透过爱情关照沈从文、叶浅予、罗家伦、邵洵美等人的性情底色,再现其与巴金、徐志摩、傅斯年、徐悲鸿、林语堂、胡适等人的嬉笑怒骂、挚谊与龃龉。全书洋溢着民国特有的浓厚人文气息,是不可多得的文史美文佳作。

内中沈从文一篇是我的最爱,反复阅读,每一次都只得一个“美”字。那个在沅江上写下当年全中国最美的情书的沈从文,那个在院子里与巴金一起喝茶谈天的沈从文。凤凰的美,不仅在沈从文的文字里,也在作者的文字里。


昨天在学校图书馆文学书库看到了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忽然就想到了这本书开篇写的才子便是沈从文。他漫游在湘西的人文风情中,提起笔向心爱的人写下款款情意。这样的情意只属于那个时代,更或许只属于沈从文一个人。试想现在的人,谁会有这样的情怀为爱人写下一句句代表自己心意的文字?所以看了沈从文的那一篇,感觉这样的情怀纯真浪漫真挚的可贵。其他三位才子的情事也感人至深,我却唯独喜欢沈从文这篇。或许这也跟当初看他的《边城》一样,唯美凄清的爱情,淳朴真实的湘西。
作者的文笔很细腻,文字浪漫清丽,仿佛让人徜徉在他们的情怀中。那时那人那情,独有的民国风情。


民国是一个特别的时代,暑假里读了一本民国女子的传记体书,现在再看看民国才子,看一看那个时代的作品、人物传记,对了解民国历史很有帮助。从当时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对比中我也可以有所体悟。读读这本书,很好。


好书,值得一读。才子们的情事,像情诗一样。


不错,很喜欢。那一世的风情


从《中国作家网》上看到推荐,就好奇地买了一本来看,书打六折,不是很贵。看过后,觉得品味的起点还是蛮好的,特别是在语言的特点上有自己的风格,不会枯燥乏味。我最喜欢邵洵美的那篇,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读后觉得人这一辈子,还真不容易。我们俗人更应该认真地过好自己的日子。罗家伦一开始不太了解,读了这本书,再百度一下,发现罗家伦果然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哦,这个人其实也是蛮好。不太喜欢叶浅予,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大约原因是叶在四人中稍弱。沈从文唉,这一篇写得太美了。不过,沈从文本来就是这么一股子的劲的,作者这样处理,我也可以接受。
不满意的是纸张摸上去有点软,不硬刮。不过还是给了五星,鼓励一下。呵呵


让我遇见你,在我最美的时刻……请为我填一阕《念奴娇》,用你最动情的笔墨……


文字很好,故事也很有意思,总之是很喜欢


是先看了作者的《尘埃里开出的花》,觉得挺不错,所以一起买的。怎么说,大概觉得书里只有四篇故事,稍微有点小失落。个人还是偏爱《尘埃里开出的话》。


妈妈先看的,看完后只说了一句:那时候的人面相怎么这么好。
我接手看,看后只是一声叹息,怪不得张爱玲写得出红玫瑰和白玫瑰叫人沉吟至今的篇章,原来一切都是发生过的。


这本不错哦。我很喜欢。比较文艺


读了这本书晓得了名人的生活、经历、家庭、感情离我们并不遥远啊


好书!好书!值得一读!


那个时代的境界


还没看,不过报纸上介绍还不错


淡淡风情,意味隽永


语言非常美,之前买过这个作者的那本《尘埃里开出的花》,就喜欢上了她唯美的语言风格。封面挺漂亮的,很有民国的味道。书拿到手里质感很好哦,很适合做枕边书。赞一个!


  民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点慌张,有点零乱,但其中的波澜壮阔却令人向往。这其中,最吸引我们民国发烧友的自然是民国好男与民国好女的恩怨情长。那样的爱情,离我们的时代并不远,或许我们的父辈,祖父辈曾经经历过,或者听说过,但留在今天我们的心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悠长的传奇。  实际上,讲到民国,光有爱情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还要谈到风情、风流与风骨。风情既有情,也有血,还有那个时代男男女女的眼泪与追求,这就是民国的人文了。试问,那个时代的年青男女,有那个不是抱着对未来的一腔激情去追求爱情的?又有那一段真正的爱情不在幻灭与理想中得到过升华?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再来读读沈从文、叶浅予、罗家伦、邵洵美,感受一下他们的真情,他们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我们的精神就得到了一次华丽的洗礼了。  对于这本书,我的评价是,出乎于情,却不仅仅止于情,这是这本书比时下某些民国快餐读本高明的地方。它令我们的精神于不经意处有一种小小的感动。因此,我得出的结论是,它把民国的人文与爱情不动声色地展现给了我们。这是一道很好的精神大餐。


这本书和作者的王牌潜伏一起买的,书内容尚可,纸质强差人意。可在网上下载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