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日本的银行兼并与经营

戴晓芙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戴晓芙  

页数:

460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发动了被称为“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烈度和深度是日本金融史上空前的。其中,银行业的兼并与重组尤为壮观。尽管这种空前剧烈的兼并和重组是伴随着动荡、痛苦,乃至血泪而展开的,但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以后,日本银行业开始摆脱困境,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其银行业与我国的国有大银行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在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框架,政府主导型不完全竞争金融体系等方面,中日两国有不少相像之处。这就使得研究、借鉴日本银行业在“大爆炸”式的改革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借鉴了日本很多经验。尤其是中国根据入世承诺,在2006年全面地开放了金融市场。在此新形势下,中国金融改革的滞后性日益凸现,如何快速提升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成为十分紧迫的课题。基于上述想法,笔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本书的写作。笔者殷切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能够帮助读者系统了解泡沫经济破产后日本的银行业发展总体轮廓,把握其改革的取向与进程。

内容概要

本书研究的切入点是日本都市银行在“金融大爆炸”中的兼并与重组。本书的分析与叙述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 第一个层面是对日本的银行业兼并重组的进程和特征的回溯,以及对在大兼并中形成的三大金融集团的历史描述。 日本的银行发展史是聚合与兼并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后期启动的超级银行大兼并形成的三大金融集团鼎立的新竞争格局打破了日本金融界的传统力量格局,预示着日本银行业未来的竞争将会越演越烈。 在本书第一章中,笔者对战后银行大兼并的进程及其特征,分阶段进行了归纳、概括。 本书第二~第四章按照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以及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组建的时间顺序,对其发展进程作了历史性追溯,概括分析了兼并后的三大集团的整合情况,以帮助读者深入解读当前日本银行业的整体轮廓。 笔者认为日本银行业的两元结构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大金融集团之间的超巨型化兼并浪潮中,被成倍放大,日本银行业整体结构的不平衡状态进一步加剧。这种失衡结构与日本金融市场竞争化的改革目标之间的矛盾为日本政府、学界以及银行本身留下了思考与研究的空间。 第二个层面是对日本超巨型金融集团诞生的过程及其合理性的分析。 本书第五~第七章以现今日本的最大银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为例,分析了在超大型金融集团诞生过程中政治权力和市场力量是如何相互交锋的。从而为读者深入了解当前日本银行业“三强争雄”格局的内在合理性及其对外冲击力提供了线索。 第三个层面是对日本的银行大兼并内外因素的解析。 本书的第八、第九章分析了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浪潮、泡沫经济破产、美国的政治压力等国内外因素对日本银行业大兼并的影响与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各种因素的相互联动关系,对日本银行业的生态环境作了全景式的描述。

作者简介

戴晓芙,女,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1988年9月留学日本山口大学经济学部,199 1年3月获山口大学硕士学位,1 991年4月~1996年8月任职日本山口银行总行国际部,1996年8月留学回国任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师,2005年4月~2006年3月任日本长野大学客座教授,2006年4月~2006年7月任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海外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经济、金融。开设课程包括“日本经济概论”、“现代日本金融”等。
主要作品及译作包括《现代日本经济》(桥本寿朗等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主编《日本式经济、政治、社会体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东亚发展模式与区域合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主要论文包括“日本的经济、政治、社会体系一二十一世纪的课题与展望”(《日本研究集林》2000.1),“日本式金融体系之特征与大企业的资金循环”(《现代日本经济》200 1.2)“日本的企业教育能力开发”(《复旦教育》2002.7),“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与金融改革”(《市场化和政府的作用》2003.3,日本大学经济学部)等十几篇。

书籍目录

导言:日本金融体制的形成、发展与特征 第一节 战后金融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战后金融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型的制度安排 第四节 产业金融优先的制度框架 第五节 都市银行的支配地位第一章 日本银行业的大兼并 第一节 大兼并的进程与特征 第二节 “三大巨无霸”竞争的新格局第二章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第一节 三井住友银行的诞生 第二节 三井住友银行的整合第三章 瑞穗金融集团  第一节 瑞穗金融集团的诞生 第二节 瑞穗金融集团的整合第四章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第一节 三菱东京金融集团 第二节 日本联合控股集团 第三节 日本联合控股集团的整合第五章 三菱日联兼并风波  第一节 大兼并的一波三折 第二节 兼并整合的新课题第六章 超巨型化兼并及其效果  第一节 超巨型化兼并的背景 第二节 兼并模式的主要类别 第三节 兼并效果的考察 第四节 超巨型化的效果分析第七章 超巨型兼并的影响与课题  第一节 三强争雄的冲击力 第二节 垄断化及其对策 第三节 超巨型金融集团的监管第八章 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大爆炸”  第一节 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 第二节 金融“大爆炸”第九章 泡沫经济与银行危机  第一节 泡沫经济与不良债权 第二节 “银行不倒神话”的破灭 第三节 银行危机的蔓延结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日本银行业的大兼并  日本的银行发展史是聚合与兼并的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启动的大爆炸式金融改革中,主导日本银行业的都市银行由1996年的10家相继兼并重组为三大金融集团。这一新格局,不仅打破了日本经济、金融界传统的力量对比,而且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变数,预示着日本银行业和国际银行业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加残酷。  第一节 大兼并的进程与特征  世界银行业的发展史同样不外乎是兼并发展的历史。纵观世界所有知名银行,无一不是通过不断兼并实现了扩大经营范围、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知名度的目的,跻身世界大银行之列的。日本银行业发展同样也遵循了这一进程。  一、大兼并的动能  1971年和1973年,都市银行谋求生存的大兼并催生了第一劝业银行和太阳神户银行。这次兼并是源于这一时期决定都市银行未来命运的若干要素的胎动加速所致。即世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不断推进的影响,以及内外金融竞争日益激化产生的危机感是导致都市银行选择兼并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促进日本都市银行大举兼并的另一要素则是来自日本金融当局的表态。1999年3月日本政府为稳定金融动荡局势,决定向几家代表性都市银行注资。金融再生委员会借机公开表示日本的银行数目过多,从事国际性业务的银行只需3~4家即可。这番敦促重组合并的发言表明了日本大银行的大股东——政府对银行改善效率的意愿。此外,在日外资证券公司的分析家也频频发表言论,说“在日本的银行中,最终能够生存下来的只有四家”等等。尽管提出如此具体数字本身并无根据,但这种巧合表明,在政府依然拥有控制权的日本的银行体制下,无论是对银行界,还是金融市场,乃至民生社会,监管当局的上述发言的威慑力不言自明。日本金融当局敦促银行实施兼并的真实动机可归纳为三点:第一,兼并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化;第二,通过兼并催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银行符合国家利益;第三,面对金融业的不断衰退,通过兼并可以确立少数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支配地位,形成便于援助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提振日本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金融行政。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为了摆脱经济和金融萧条的困境,出台的金融体系“大改造计划”的真实目的也在于此。  ……


编辑推荐

  《日本的银行兼并与经营》研究的切入点是日本都市银行在“金融大爆炸”中的兼并与重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日本的银行兼并与经营 PDF格式下载



书很好,工作之余,抽空的读一读,是描写当代日本经济和金融问题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