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郑菊如先生诗存

郑菊如 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郑菊如  

页数:

156  

内容概要

  在当今,提起天津的南开中学,寰宇之内可说是无人不知;提起创办南开的严范孙、张伯苓两位现代教育先进,也可说是无人不晓。可是,当南开学校倡办之初,还有一位捐地助学的天津乡贤郑菊如先生,一般人也许就不是那么熟知了。郑菊如,名炳勋,清同治丁卯年九月十三,也就是1867年的10月10号,出生在天津城西门里大街的罗底铺胡同。美庆成罗底铺是郑家祖传的家业,大约开设于明末清初,迨传至郑菊老时,已历二百余年矣。郑菊老幼承家学,虚龄九岁时,因上德堂药铺延李北溟设馆授徒,遂外出就傅。后入天津县学,曾参加乡试二次,一以荐卷落选,一以额满见遗,此后即弃举业。光绪二十九年f1903),经严范孙先生的推举,与李芹香(金藻)、胡玉孙(家祺)、刘竺笙(宝慈)、陈筱庄(宝泉)等二十一人赴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深造,翌年回国。时值袁世凯督直,正在以天津为中心推行北洋新政,郑菊老乃得入新成立的天津教育陈列馆任管理;其间,写有《教育品分级编目》,旋由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周学熙(缉之)呈请袁世凯批准印行,分发直隶各学校备录。

作者简介

郑炳勋,号菊如,天津人,1866年lo月10日生.幼承庭训,9岁出就外傅,23岁考取天津县学附生。1898年经岁科考试列一等,补廪膳生。施设立义塾。还将自置城南空地15亩捐为创建南开中学校址。1901年派往日本,在东京弘文学院师范毕业。1904年归国后,历任天津慈惠寺两等小学堂监学、城隍庙半日学堂董事、正定府视学、直隶工艺总局天津教育品陈列馆管理、北京畿辅学堂国文史地教员、天津北洋优级师范学堂监学兼属小学主事。民国成立后,历任北洋政府农工商部商品陈列馆庋设课课长、京师蚕业讲习所管理兼国文教员、天津劝学所海河区劝学、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庶务长兼管各专修科教务、河北省立第一中学国文教员、天津私立耀华中学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员、天津市立第一贫民救济院主任、河北省教育厅秘书兼第四科主任科员、天津国学研究社诗经讲师、天津崇化学会经学讲师、天津市第二图书馆馆长、天津北洋大学工学院国文教授。1946年创办天津私立崇化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任天津特一中学、众成中学教员,被公推为崇化中学董事会董事长。
1952年8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54年1月21日病逝,终年88岁。

书籍目录

书剑丹心白发人
 一一写在《郑菊如先生诗存》出版之前(代序)
原序
卷一
 南游草
 过姍
 汉口宿迎宾旅馆
 高藩台泽畲来拜
 参观汉冶萍铁工厂
 晚登黄鹤楼
 武昌
 夏口
 南楼
 琴台
 江干酒楼独酌
 馆外闲望
 过江远见船翻人溺
 将之会陵
 至金陵
 宿将军庙寓所
 不寐有感
 闻笛
 雨后同赵紫枢登北极阁
 梯云慈约同游秦淮河
 同梯云慈约游半山寺
 同紫枢白门饮酒
 方孝孺血迹碑
 莫愁湖
 孝陵二首
 买石子
 马神庙寓所卧病
 南洋劝业场
 ……
卷二
卷三
卷四
附文 郑菊如先生墓志铭
后记

章节摘录

  凭高西望  凭高西望雪纷纷,不见楼台只见云。  最是恼人风太利,萧萧落叶那堪闻。  春原  春原不尽意,芳草接天涯。  远水连云涌,孤城抱地斜。  梵铃惊宿鸟,清籁舞回花。  满目皆春意,炊烟万点赊。  送友  乱后相逢晚,闻君有远行。  承平征战少,白首利名轻。  大海呈诗兴,浮云淡旅情。  乡关回首望,笳鼓梦中声。  消夏  长夏不知暑,林深日正午。  天空掩白云,身闲采芳杜。  寄兴水亭间,香生荷叶浦。  送黄星樵之山左  杨柳萧条促著鞭,西风瑟瑟敞离筵。  故人又作齐东客,回首白云长在天。  秋月独步  明月满中天,宵深万籁静。  闲步到阶除,满地秋花影。  杂感  鼙鼓摇江汉,旌旗振域中。  临危安社稷,多难忆英雄。  痛绝华夷恨,频闻将帅功。  吾身任飘泊,无计止兵戎。  送李学使回京人直  使者返长安,匆匆又跨鞍。  星霜三载后,风雨五更寒。  臣子心弥重,君王礼数宽。  恩叨新宠锡,知遇迈千官。  同人登台感赋  日暮登高台,悲风卷地来。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郑菊如先生诗存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