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区域与城市发展论

姚士谋,汤茂林,陈爽,陈雯 编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作者:

姚士谋,汤茂林,陈爽,陈雯 编著  

页数:

32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现代城市是社会经济高度发达和科学文化历史发展积淀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城市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社会生产力集聚和商品经济活动以及市场发育的进步标志。城市发展到今天,集聚了从事二、三产业(社会经济)活动的大量人口及其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以及文化娱乐设施日益现代化的一个长过程,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和推动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前沿基地,也是整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中心。 本书的出版,是在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及其教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收集整理了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系统问题,并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由此作进一步深入的分析、探索。本书共分为8章,重点探索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城市化问题,区域发展过程中城市成长、发育机制,城市个性与城市功能新特点;同时也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现代化问题,城乡一体化与都市圈特征以及信息环境下的城市空间的新发展。 城市建设与区域空间开发(含城市新工业区、开发区以及城市新区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本质问题,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前提下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现代化问题。城市建设(从城市规划开始到现代化的建设)与区域空间组织与开发,都标志着人类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战略性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大步骤,直接关系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等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关键问题。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概述 第一节 区域发展与区域板块的形成 一、区域板块形成的重大作用 二、区域板块的集聚和扩散规律 第二节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的相关理论 一、区域规划 二、城市规划及大都市地区规划 三、城市设计 第三节 大都市区相关理论研究 一、都市区(圈)的概念 二、都市区(圈)的空间结构与形成机制 三、都市区的空间界定 四、大都市郊县的特点分析 五、大都市郊县城市定位的理论支撑 第四节 区域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动力源 一、环境条件是区域板块形成发展的始发动力 二、区域内部竞争与协调是区域板块形成发展的内生 动力 三、枢纽经济是区域板块开发发展的外生动力 参考文献第二章 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一、城市与区域 二、城市是区域的核心 三、城市发展的区域基础 四、研究城市发展要有区域观点和全球观点 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综述  一、增长极理论  二、中心一外围理论  三、点轴理论  四、地域分工理论 第三节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内涵 二、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及理论透视 三、区域发展阶段及其空间结构特征 第四节 全球化时代的区域发展及其策略 一、世纪之交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二、全球化时代的区域发展特征 三、全球化时代的区域和城市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第三章 区域发展中的城市化(1)——概念与规律 第一节 城市化的有关概念 一、城市、乡村、镇 二、城市化和乡村城市化 三、城乡标准、城市人口、非农业人口 四、工业化、非农化和乡村工业化 第二节 城市化的指标、测度和质量 一、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 二、城市化的质和量 三、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世界城市化的规律性 一、世界城市化的起源之争 二、城市化发展的世界透视 三、世界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和趋势 四、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五、国际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第四章 区域发展中的城市化(2)——机制第五章 城市发展类型及其职能分类第六章 区域持续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趋势第七章 城乡一体化与都市圈第八章 信息环境下的城市空间的新发展附录一 中国城市化健康的关键性策略附录二 大城市空间扩展规律的复杂问题探索附录三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附录四 南京市生态空间规划附录五 合肥市在长三角城市群区的成长发展附录六 沈阳市城市功能定位的综合研究

章节摘录

  第三章 区域发展中的城市化(1)——概念与规律  第一节 城市化的有关概念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是人类主要的聚居场所,也是工业、商业、交通、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业等的集中地。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引起了各学科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由于人们对城市、城市化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因而需要先对城市化的有关概念加以界定。  一、城市、乡村、镇  城市和乡村是人类聚落形式的两个极端,但对它们都很难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直到今天,仍找不到一个与当今世界相符合的令人信服的城市定义。一般说来,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聚落,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各个时代的城市千差万别,同时代的城市还具有行政、职能、结构、景观等方面的差别。  在我国,“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的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侵袭。“市”指商品交易的场所;最早的市没有固定的位置,后来常设在居民点的井旁,故有“市井”之称。人们在特定的时间相互交易,形成集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经营上的方便,市逐渐转移到人口比较集中又是奴隶主贵族居住的城中,并有固定的位置,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方才产生。到近现代,“市”引申为各级城镇聚落性质的行政建制单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区域与城市发展论 PDF格式下载



当当网四川的快递该换了。同时从**和当当订购,**第二天到货,当当隔了近10天才到!


恩,很好很专业,不过是第二版了,如果是最新的就更好拉!


还行吧,可以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