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二十讲

胡化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作者:

胡化凯  

页数:

348  

字数:

416000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二十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由胡化凯所著,本书重点阐述中国古人在长期的认识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科学思想、技术观念、逻辑理论及方法论思想等。全书共二十讲,分为六大部分,具体包括:一、基本概念和理论,即一至四讲的道概念、气学说、阴阳理论、五行学说;二、古人的自然观,即五至十讲的天人关系观念、宇宙演化思想、循环演化思想、自然化生观念、有机论宇宙观、自然感应观念、物质不灭思想、自然规律观念等;三、先秦诸子的技术观及自然资源保护思想,即十一至十五讲的内容;四、宋明理学的格物致知学说及明清时期的实学思潮,即十七、十八两讲;五、古人的逻辑思想及方法论思想,即十六、十九两讲。书中依据大量史料阐述了这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其历史意义。六、第二十讲,讨论了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br/>&nbsp;&nbsp;&nbsp;&nbsp;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二十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科技史专业、历史学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的教材使用,同时还可以为从事科技史、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和中国哲学史等方面的研究者提供参考。<br/>&nbsp;&nbsp;&nbsp;&nbsp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讲 道
一、道概念的产生及其内涵
二、道家论道
三、儒家论道
小结
第二讲 气
一、气概念的产生
二、气的存在形式
三、气的基本性质
四、气的基本作用
小结
第三讲 阴阳
一、阴阳概念的形成
二、阴阳与事物的分类
三、阴阳与万物的生成及变化
四、阴阳相互作用理论
五、阴阳理论在医学中的运用
小结
第四讲 五行
一、五行概念的形成
二、五行生胜理论
三、五行归类理论
四、五行说的本体论意义
五、五行说的符号模式化
六、五行体系的唯一性
小结
第五讲 天人关系观念
一、天人合一观念
二、天人相分观念
小结
第六讲 宇宙演化思想
一、道演化说
二、太一演化说
三、太极演化说
四、元气涡旋运动演化说
五、宇宙膨胀及周期演化说
小结
第七讲 循环演化观念和物质不灭思想
一、循环演化观念
二、物质不灭思想
小结
第八讲 自然化生观念和有机论宇宙观
一、自然化生观念
二、有机论宇宙观
小结
第九讲 自然感应观念
一、以自然感应观念解释物理现象
二、以自然感应观念解释潮汐与天文现象
三、以自然感应观念解释生物节律现象
四、以自然感应观念解释人体生理变化及疾病成因
五、自然感应观念的特点
小结
第十讲 自然规律观念
一、天行有常
二、天地之道
三、万物之理
四、自然之数和自然之则
五、知常日明
小结
第十一讲 先秦时期的动植物资源保护思想
一、先秦时期动植物资源管理组织的设置理念
二、儒家的动植物资源保护思想
三、《管子》及《文子》中的动植物资源保护思想
小结
第十二讲 道家和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
一、“道法自然”和“道常无为”
二、“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三、“以鸟养养鸟”
四、道教提倡的生物伦理观念
小结
第十三讲 道家和道教的超越意识
一、“进乎无极之野”
二、“夺天地造化”
三、“我命在我不在天”
小结
第十四讲 先秦道家的技术观
一、技术应用使人丧失淳朴的天性
二、技术创造是对事物自然本性的残害
三、技术活动的最高境界是达“道”
小结
第十五讲 先秦儒家和墨家的技术观
一、儒家的技术观
二、墨家的技术观
小结
第十六讲 先秦时期的逻辑思想
一、名家的逻辑思想
二、墨家的逻辑思想
三、儒家的逻辑思想
四、明代西方逻辑学的传人
小结
第十七 讲宋明理学的格物致知学说
一、格物致知学说
二、格物致知观念对科学认识活动的影响
小结
第十八讲 明清时期的实学思潮
一、实学思潮的主要表现
二、实学思潮对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影响
小结
第十九讲 中国古代的认识方法
一、知行观念
二、推理方法
三、实验方法
小结
第二十讲 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界对问题的讨论与解答
小结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汉代《孝经纬·钩命诀》也提出了一套与《乾凿度》类似的宇宙演化理论,其中说:“天地未分之前,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有太极,是为五运。形象未分,谓之太易;元气始萌,谓之太初;气形之端,谓之太始;形变有质,谓之太素;形质已具,谓之太极。” 上述表明,《乾凿度》和《钩命诀》的作者认为,宇宙的演化不是开始于“太极”,在此之前,还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这种理论反映了汉代人在思辨的层次上对宇宙演化过程的深入思考。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前人学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太极演化理论。他构造了一幅象征宇宙演化的“太极图”,其中展示的演化过程是:由太极生出阴阳(气),由阴阳(气)生出五行,由五行生演万物。在解释“太极图”时,他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以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也”。 关于“无极而太极”,朱熹评论说:“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根;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物之根。”他认为,“无极而太极”,是说无极而又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这种对“无极”和“太极”的解释类似于老子所说的“无”和“有”的关系。 周敦颐认为,由“无极”而“太极”,“太极”指混沌未分的气;太极之气具有动静两种属性,由动静而分阴气和阳气,阴阳之气交互作用而生五行木火土金水,然后由二气五行化生万物。 与前述汉代纬书的作者不同,周敦颐不再探究在“太极”之前宇宙经历了哪些演化过程,也没有套用《周易·系辞传》的“四象”、“八卦”模式,而是采用了古代流行的元气、阴阳、五行概念,将太极与阴阳、五行结合起来说明宇宙的演化。周敦颐的宇宙演化理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其同时代的李觏和明代的王廷相等都是把太极、元气、阴阳、五行概念结合起来以说明宇宙的生成。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二十讲》可作为高等院校科技史专业、历史学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的教材使用,同时还可以为从事科技史、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和中国哲学史等方面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二十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