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英语与中国

牛道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牛道生  

页数:

48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英语与中国》侧重论述英语对中国近代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在近代中英语言文化交流方面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英美在华基督教会学校英语教育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学校英语教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英语热”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21世纪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将怎样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等。

作者简介

牛道生 1946年出生,山西省文水县人;1966年山西曲沃中学高中毕业,“文革”期间曾任邮电部第七研究所附属中学英语教师;1982年1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先后多次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以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修和做高级访问学者;曾任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和硕士生导师;2001年11月,调湛江师范学院工作,现任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省情调查与对策咨询专家库专家、中国比较教育学会理事。已出版专著6部、译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在山西师范大学和湛江师范学院先后承担并完成6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获教育部教育科研优秀奖1次,山西省社科一等奖1次,山西省教育厅社科一等奖3次;2005年9月,专著《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获“中南六省(区)优秀教育读物一等奖”。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早期进人中国的英语文化 第一节 中英语言文化交流的起源 一 中英两国的最早交往 二 “海禁”和“禁教”限制了中英文化交流 第二节 中英语言文化的第一次历史性冲突 一 礼仪冲突导致英使团访华失败 二 早期中英双方对学习对方语言_的态度反差 三 中英文化首次交锋的历史教训 第三节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语言文化交流 一 中英语言文化交流的开拓者——马礼逊 二 利用英语“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第四节 近代中俄日三国对西方语言文化态度之比较 一 中华民族两大盛世注重学习外来语言文化 二 西方语言文化对俄、日两国振兴的巨大影响 三 封杀中英语言文化交流使清廷作茧自缚 四 清廷蔑视英语文化的恶果——《南京条约》第二章 教会学校的英语教育及早期中国留学生 第一节 教会学校的英语教育对中国的影响 一 教会小学的英语教育 二 教会中学的英语教育 三 基督教会大学的英语教育 第二节 清廷早期公派留美英学生对中国的影响 一 中国最早公派留美学生 二 中国最早公派留英学生 第三节 清末留日、欧美学生对中国影响之比较 一 留日学生规模远胜留欧美学生 二 日本外来语汉字对中国汉语文化的影响 三 近代留日、欧美学者之间在翻译问题上的争论 四 日本“西学”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三章 近代中国杰出翻译家和英语教育事业 第一节 中国近代英语翻译思想家的杰出代表 一 东学西渐的译坛大使——辜鸿铭 二 “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严复 三 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马建忠 第二节 清末时期的中国英语教育 一 《中英天津条约》迫使清廷创立英语教育 二 清末时期中国普通学校英语教育 三 20世纪初的“留学欧美潮”推动了中国的英语精英教育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中国英语教育 一 国民党统治时期学校英语教育 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英语教育 三 英语在中国革命时期发挥的作用第四章 当代中国的英语教育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英语教育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英语教育的严重失误(1949—1956年) 二 开始走上正轨的中国英语教育(1956—1966年) 三 遭受“文革”摧残的中国英语教育(1966—1976年)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英语教育(1976年至今) 一 获得新生的中国英语教育(1976—1985年) 二 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中国英语教学(1985—2000年) 三 面向21世纪的中国英语教育(2001年至今) 第三节 影响中国英语教育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一 影响我国英语教育质量的因素 二 改进中国英语教育的对策 第四节 21世纪中国应重视英汉双语复合型人才培养 一 时代呼唤“双语教育” 二 我国中小学双语试验教育现状 三 中国急需加强英汉双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第五章 新中国借助英语走向世界 第一节 新中国外交战线上的英语翻译先驱 一 新中国诞生前的我党英语翻译先驱 二 朝鲜战场上的我方英语翻译人员 三 中关外交谈判中的我方英语翻译人员 第二节 新中国的权威英文出版物 一 《北京周报》 二 《今日中国》 三 《中国文学》 四 《人民画报》 五 《中国日报》 六 郑易里和《英华大词典》 第三节 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的英语学习生活 一 毛泽东的英语学习生活 二 周恩来的英语学习生活 三 江泽民的英语学习生活 四 毛、周、江学英语给中国人的重要启示第六章 英语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的“英语热” 一 火暴的中国英语培训市场 二 迎“奥运梦”促使全民学英语 三 被汉语大量借用的英语词汇 第二节 快速走向世界的现代汉语 一 文字改革促进汉语走向世界 二 中国强盛加速汉语走向世界 三 高科技发展凸显汉语优于英语 四 汉语将成为未来英语的强劲对手 第三节 中国英语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 中式英语的现状 二 英汉差异对中国人学英语的影响 三 英汉思维的区别 第四节 探索中国英语规范化的有效途径 一 中国英语规范化的必备条件 二 发挥汉语优势促进中国英语发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早期进人中国的英语文化  第一节 中英语言文化交流的起源  一 中英两国的最早交往  (一)西方强加给中国人的歧视性英语国名——China  据史料记载,西方语言最早主要是随着西洋人来中国经商或传教而被带人中国的。英国人来中国的时间比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要迟得多,但是英语对中国造成的历史性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西方语言。  在英语中把中国称为China,它的原意是“瓷器”的意思,即中国是“瓷器之国”。据1989年美国出版的《威伯斯特第九版新大学词典》(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有关Chna的注释,China一词最早进入英语词汇是在1579年;而有关中国人的英语单词Chinese是于1606年最早进入英语词汇的,①它是由China加上表示人的英语单词后缀“-ese”合成的。后来,西方人称呼中国各地的人时,也同样在中国地名的英语单词后面加上“-ese”构成,如广州人——Cantonese,上海人——Shanghainese,北京人——Pekinese等。在英语地名单词后缀“-ese”表示人的单词后缀“一ese”,表示某某国家或地方的人的用法,只用于被英国人认为下等、弱小民族的国家,如日本人——Japanese(1604年最早进入英语词汇),越南人——Vietnamese(1947年进入英语词汇)等,这种用法很明显带有对落后国家或地区人民的歧视,因此具有贬义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英语与中国 PDF格式下载



叙述比较清楚,事实例证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底。
书中许多有关历史方面的知识,是宝贵的资料。
不仅是学英语的人,学语言的人看看这本书都很不错。


为什么我们要学英语?英汉差别和英汉关系如何?英汉各自的未来发展趋势怎样?讲解很有启发性!


这本书买了很后悔,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完全是一本死板的教科书。除了讲一些英语历史外,里面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大道理啊,什么堂堂中华五千年,什么泱泱大国啊,乱七八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