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象无形

姜金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姜金元  

页数:

21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大象无形:美学思想与中国文学本体论建构》以中国古代文论的“原道”为切入点,以道家创始人老子对“道”的理解为基础,以“道”与“象”的原始统一为核心,以“无”为本质特征,来分析和展现中国古代文论的形而上之维度。  《大象无形:美学思想与中国文学本体论建构》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姜金元,1963年生,湖北鄂城人。自幼牧牛,喜春野及夏日河滩。少时入湖挖藕,遇一支,追至中途又遇他藕,复追之,往复无穷,及归,收获甚瘦,每被同伴所讥。1982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96年入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入南京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实则不博,更不专。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文系,授《大学语文》、《文学理论》。于《人文杂志》、《江汉论坛》等刊发论文数篇。

书籍目录

中国古代文论形上之思(代序)第一章 文论本体与方法第一节 本体论概说一 本体论二 中国哲学的本体论三 中西方本体论的差异——道与逻各斯第二节 文学本体论第三节 中国文论本体的方法探寻一 “为道日损”与“现象学还原”二 “心斋”、“坐忘”与“陶醉”三 “丧我”与“先验自我”四 “游”与“畏”第二章 中国文学本体论的基础——大道第一节 文艺学、美学与哲学的关系第二节 原道一 道的词源学考察和作为一般范畴的“道”二 《老子》的道论三 老子道论与中国文论第三章 中国文论本体——大象第一节 “象”的词源学与发生学考察一 “象”的本义二 “象”的引申义三 “象”的本义的发生学考察与本体猜想第二节 象——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点一 思想及其方式二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及其特点第三节 《周易》的“象”:“在天成象”与“天下之赜”一 《周易》中“象”的基本含义二 《周易》象论与文论第四节 《老子》的“象”、“大象”一 道与象——“其中有象”二 象与形——“大象无形”三 “大象”的特征四 大象——形上世界的开启第五节 “道”的“理化”、“象”的“形化”与“形”的“象化”、“理”的“玄化”第四章 中国文论本体的特征——无第一节 “无”——形而上学的追问方式第二节 《老子》的“无”一 相对的“无”二 绝对的“无”第三节 虚静说一 本体之“虚”二 功夫之“虚”三 无心四 无我第四节 “无”的意义一 “无”与世界的统一性二 “无”与万物的自性三 “无”与文化和谐四 “无”与文学第五节 魏晋时期的艺术本体论探寻一 嵇康:“声无哀乐论”二 宗炳:“澄怀味象”三 刘勰:道·神·隐四 本体世界追求下的文学创作第五章 中国文论本体的表现形式——形第一节 形略说一 形的内涵二 形的外延及其层级三 形的意义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论“本体范畴”检查一 意象略说二 意境略说三 境界略说结语 重返“象”之域——意义的世界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哲学与文学、思与诗在根源处原本是合而为一的,它们都力图超越经验的、知识性的世界,而呈现出一个形而上的世界、本原的世界和富于意义的世界。西方哲学家、思想家,特别是现代欧洲大陆哲学家往往将“诗”作为他们哲学的核心。即便是作为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人物的维特根斯坦也感觉到哲学研究与美学研究奇特的相似之处:哲学只应该作为诗歌来写作。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文学和哲学更是密不可分,从本质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鲜明的“诗性”品格。基于哲学与文学的近邻关系,甚至是同一关系,本书试图从中国古代哲学、古代思想中寻找理论资源,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形而上的审视,力图寻找中国古代文论的本体。  《大象无形:美学思想与中国文学本体论建构》对文学本体研究的思路有别于中国大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以西方哲学、西方文论为资源,并带有某种实体属性和经验色彩的各种文学本体论。而是以中国古代文论的“原道”为切入点,以道家创始人老子对“道”的理解为基础,以“道”与“象”的原始统一为核心,以“无”为本质特征,来分析和展现中国古代文论的形而上之维度。中国古代对“美”的理解并不局限于“感性”层面,不论是老子的“大象无形”,还是庄子的“大美”,以及宗炳的“质有而趋灵”、司空图的“象外之象”。本书认为,中国古代诗学、文论并非哲学本体论的衍生物,它自身就有形而上的维度。从某种角度说,它比哲学(主要指“哲学化”的哲学)更具形上特质,它不仅超感官,而且绝名言,它指向人与天地万物同和的“无言”之“大美”。  《大象无形:美学思想与中国文学本体论建构》的基本观点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本体是“象”(大象)。“象”在中国古代思想中不仅仅是一种思维的工具或一种表达的符号,同时,从本体上看,它是一种具有形上品质的本原性的存在,是一种整体性的状态。“象”的问题与“道”的问题在本原处是相互交织的,甚至可以说本原意义上的“象”即“道”,“象论”构成中国古代的形而上学。  本书在内容安排和结构上以老子的“大象无形”为基本框架,分五章:第一章《文论本体与方法》,此章为导论,主要从本体论、形而上学等概念辨析人手,分析文论本体的含义,介绍学界的研究状况。在方法论上,将道家的内在精神和西方现象学的分析方法相结合,探寻适应于文论本体的方法。第二章《中国文学本体论的基础——大道》,此章从老庄哲学出发,探索道家的“道”的性质、特征及其与艺术、美学和古代文论的会通。第三章《中国文论本体——大象》,此章描述先秦道家和《周易》的象论,阐发“象”在先秦的形而上的特性及其作为文论本体的理据,分析“象”实体化、“形”化的原因。第四章《中国文论本体的特征——无》,此章以“无”为形上之思的主导问题,分析《老子》中的“无”,分析魏晋玄学背景下音乐、绘画、文学领域本体论的建构。第五章《中国文论本体的表现形式——形》,此章分析形象、意象、意境、境界、图像等文论范畴,阐明这些文论范畴均不足以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本体,而只是中国古代文论本体“象”的某个角度、某个层次的表现形式。通过论述,说明“象论”在中国古代文论重构中的地位和意义。  本体论研究对于文学研究十分必要,因为“诗”不是简单的经验事实的描述,诗比历史更高级。本书所说的“本体论”并不拘于与西方哲学中的“ontology”对译,而是指具有虚灵和超越意义的形而上境界,“本体”也就是“形而上”的维度。形而上之思对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避免将美和文学艺术局限于表象形式,防止文学艺术表现中的表象物对文学艺术本身的遮蔽,防止形而下的“形”(形象)对形而上的“象”(意义世界)的遮蔽。在图像文化泛滥,甚至世界变成“世界图像”的今天,强调美的形而上的特性还具有现实的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象无形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