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亢龙有悔的老年

邓天中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邓天中  

页数:

281  

内容概要

  《亢龙有悔的老年:利用空间理论对海明威笔下老年角色之分析》以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的米比波普勒斯、《永别了,武器》中的葛雷非、《桥边的老人》中的无名老人、《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安塞尔莫、《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老年酒客和《老人与海》中的老年桑提亚哥为主要对象,运用列斐伏尔、福柯、德勒兹、齐泽尔等人的空间理论,并结合《周易》的空间隐喻,对海明威作品中人物的身体器官、姓名言语、栖居处所、认知空间、家园梦想、宗教追求等状况及变化,作了较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最终论证老年人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诗意栖居的自由空间,提出人生可以从七十岁开始的诗学假说。

作者简介

  邓天中,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批评理论、英美文学批评。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引用一篇。主持浙江省教育厅课题一项、浙江省社科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社科课题一项、国家社科青年课题一项。

书籍目录

解读人生年轮的刻记(代序)导论一 本研究的背景与目的二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与角度三 本研究的意义第一章 时空能三位一体的空间悖论理论一 理论背景二 本研究中的三个空间维度三 空间的悖论四 《周易》与空间能量变易第二章 异托邦感知空间里的两位老人一 老年“异托邦”空间二 镜像般的老伯爵三 空间死亡符号的老年四 空间符号性困境第三章 战时认知空间里的老人一 乌托邦式认知空间二 老人在桥边空间里的犹豫三 安塞尔莫的空间孤独四 以“虚”受人的泽山“咸”第四章 困于城市空间的老人一 城市背景下的咖啡屋特性二 海明威笔下咖啡屋性的“三位一体”三 城市空间下的言说与宗教第五章 寻找历验空间的老人一 年老的器官与能量二 老年空间的命名三 老年空间的家园、梦与罪孽感四 老年空间里的语言结语 亢龙有悔到从心所欲一 海明威老年母题的嬗变二 海明威的“人的宗教”与“不思人生”三 诗意栖居的空间自由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罗伯特想从叙事空间的倒置中寻找因果,即:桥=乔丹=以色列人=约旦河=国家=缅因州……所以,他身边的这座桥马上就要被炸掉,而与之相连的其他空间概念也将随之一起消亡。他也就不必再为是“人杀人”还是“枪杀人”的问题来居中狡辩。不管是哪一种叙事,结果都是一样,即对国家、地区、家乡、橄榄球、种族、信仰、杀戮等一系列语言概念的集中颠覆,似乎是“一了百了”,终于可以随着那一声爆炸而彻底解决“多思善想”的大脑的负担。  学者认为:“小说的意义就在于人物如何在恶化了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其生存的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即改善他与他的周围世界的关系,可是他的改善过程与改善结果之间存在着差异,他越是改善环境,他的环境越是恶化。”(廖昌胤,2009:5)如果我们就此打住不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的话,我们就仍然只得到了悖论的前提--反讽,一种与自身意图相反的结局。而在悖论思维中,当主体明明知道自己的努力结果会事与愿违而不加制止时,这种以“知道”、“意识”作为起因的悖论模式才是真实的悖论本质。如果主体仅仅是因无法与命运抗争,而被动地走向自己行为或意图的对立面,那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悖论的“近亲”--命运反讽(宇宙反讽)。在悖论叙事中的人物只有两种选择--自杀或放弃思考。罗伯特先后选择了两者:先是不思考,然后是自杀式死亡。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亢龙有悔的老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