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华尔街投资银行史

盖斯特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6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者:

盖斯特  

译者:

向桢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克拉克·道奇,杰伊·库克,库恩·娄布,塞里格曼,布朗兄弟,哈里曼,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狄龙·瑞德,美林,高盛,赫顿,所罗门兄弟,德雷克塞·本海姆,雷达飞瑞。 上面一串辉煌灿烂的名字代表了华尔街投资银行百多年历史中最成功的金融家。华尔街合伙制投资银行的故事永远充满着魔幻主义的色彩,同时也洋溢着地道的美国风格。它们代表着繁荣、兴旺、成功以及失败。它们在美利坚的历史上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传奇人物,在长达15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的名字曾经是华尔街的同义词。远在体育明星和流行乐手占据新闻版面之前,他们是这个国家真正的社会名流。 本书向读者全方位展了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历史,这是第一次有人如此细致入微地研究考证这些美利坚的金融传奇。无论是那些对美国历史以及商业杂志大标题背后的故事感兴趣的人,还是那些想知道美国的金融大亨们是如何掘到“第一桶金”的人,这本书都值得他们一读。

作者简介

盖斯特是美国曼哈顿学院的金融学教授。他早年曾经担任资本市场分析师,也曾经是一位投资银行家,并且撰写了10余本关于金融和金融史的专著,包括畅销书《华尔街风云一百年》和《华尔街的历史》。盖期特博士还是全球亨有盛誉的投资银行财务顾问。

书籍目录

鸣谢时间表引言第一章 美国佬的银行:拉克——道奇和杰伊——库克第二章 “我们的伙计”:塞里格曼、雷曼兄弟和科恩——娄布第三章 浮华的银行家:布朗兄弟——哈里曼和奥古斯特·贝尔蒙特第四章 破坏与吸收:基德——皮伯第和狄龙——瑞德第五章 百老汇和华尔街拐角处:J.P.摩根和摩根士丹利第六章 华尔街和主街拐角处:美林和E.F. 哈顿商号第七章 为利反目:所罗门兄弟和德雷克赛——本海姆第八章 最后的据守者:高盛和雷达飞瑞大结局译者的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华尔街投资银行史 PDF格式下载



一本华尔街金融的历史


了解华尔街的过去,知道咱们的现在。


刚收到还没读,


这本书很有阅读价值


This is a good book.


要了解美国的投资银行历史,特别是历史严格就应该读一读


书非常不错,就是有点贵。


介绍各大投资银行的起源,能对过去有所了解,因为篇幅的原因,每个银行介绍的就相对少很多。又由于书本内容的不同,感觉上不如其他专门写华尔街某个事件或某人的职业生涯来的精彩,比如《说谎者的扑克》、《对冲基金风云录》写的就很引人入胜。不过这本书对过去的描述,华尔街投行的兴起和在市场中面临的问题等等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纸张一般,但内容还可以


只适合研究各大投资银行发展历史,写法枯燥,文法一般。。。。很难提起兴趣。用同样枯燥的文采,一家一家银行写下来。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此书原版为《The Last Partnership》,2003年曾以《最后的合伙人:华尔街投资银行的秘密》的书名翻译出版过,不知道翻译得怎么样。现在居然又有人重新翻译,换个书名出版了,2013-5-1第一版,搞得跟新书一样,我差点买了。建议看英文原版。


   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是从合伙人公司开始的,合伙制的投资银行在华尔街坚持了许多年,直到1998年,高盛才最终放弃合伙制进行IPO。为什么他们在操刀了无数起IPO之后,自己却迟迟不肯进行IPO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也是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股份制的设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风险的分担问题,股份制是有限责任,这样风险就被控制了。第二是资本问题,通过股份制能够募集大量的资本。第一次股份制公司的浪潮是和大航海时代相关的(和路飞无关,和新大陆有关),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那个时代通往新大陆的航线,需要消耗大量资本,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因此股份制几乎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手段。第二次股份制公司设立的浪潮是铁路时代了,铁路的建立需要募集大量的资本,合伙制显然无法满足资本募集的需要,因此,股份制企业在这个阶段得以迅速发展。美国的资本市场也在这个阶段得以迅速增长。
   但是这两个问题,在投资银行业并不突出,长期以来,投资银行业都秉持着“白手套”原则,所谓“白手套”原则,就是指投资银行在经营业务时,不动用自有资本,既然不动用自有资本,就无所谓风险问题和募集资本的需求了。因此,长时间以来,投资银行都没有变成股份制公司的激励。此外,投资银行业是十分重视关系的行业,在传统的投资银行业中,家族的关系网是其最重要的资产,只有合伙制,才能将这项资产留在企业内部,不至于外流。
   然后,一切,都随着投资银行的自营业务的发展而改变了。传统的坚持“白手套”业务的合伙制投资银行在新生的大力发展自营业务的投资银行面前节节败退。其传统的关系网络,也在新生投资银行极具侵略性的报价中逐步被瓦解。
   投资银行想要生存,就必须动用自有资本进行自营业务的经营,传统的不需要动用自有资本的IPO业务,也随着业务竞争,变得需要耗费大量的自有资本。这一切,让传统的合伙制投资银行逐步走向了没落。其引以为傲的关系网,在新生的投资银行的雄厚资本面前黯然失色。充满贵族气息的“白手套”老式投资银行家逐步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满口粗话,极具侵略性的交易员(目前,各大投资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都是自营业务)。
   “落潮时,我们就能看见谁在裸泳。”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新兴的过分依赖自营业务的投资银行系统被吹的七零八落,老式的投资银行虽然盈利能力较弱,但是由于其经营中动用较少的自有资本,因此承担的风险也较小。这使得其在危机前,反而取得了一定的优势。比如家族色彩很浓且至今仍然拒绝上市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它几乎在此次危机中毫发无损。
   因此,合伙人制度未必是一种差的制度安排,其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要好于股份制。“收益永远与风险成正比”,“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两条简单的经济学法则,在此依然有效。我猜,老式的合伙制的投资银行与老式的投资银行家将依然继续存在下去,尽管他们看上去老迈不堪,但是,他们却能活的更长。正如一个罗斯柴尔德在接受《对话》采访时所言,“如果你们像我们一样传承了如此多年,你们也会非常重视风险问题,对于罗斯柴尔德而言,风险控制是最重要的。”这个古老的家族,依旧是老式的“白手套”投资银行家。自营业务在他们的业务中,占比依旧不算太高。但是,他们已经传承了六代了,还将继续传承下去,而进行了IPO的雷曼,则已经破产了。
   这本书是建立在翔实的资料的基础上,中间有各种八卦,如果你和我一样热爱八卦,对合伙制的历史充满兴趣,你也会热爱这本书的。当然,翻译的确实不太好。许多句子翻译的很生硬。
  


   由于合伙制在中国很少,中国没有文化基础。所以这本书我基本上看不懂,书的结构不是很流畅,能在工作中借鉴的东西也不多,总之是翻了一遍就不想再看了,希望有能看懂的朋友介绍一下这本书。


  翻译的很不顺畅
  让人感到行文的逻辑顺序很不清晰
  看起来比较累
  
  但全书还是一本适合闲时阅读的华尔街投行发展史的书籍
  


我绝对同意这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