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俩老头儿

文洁若 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作者:

文洁若  

页数:

227  

字数:

17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巴金不仅仅是文学家,巴金首先是伟大的道德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他在20世纪的中国,犹如卢梭在18世纪的法国,列夫·托尔斯泰在19世纪的俄国。 萧乾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他晚年的作品和思想“极成熟、极聪明,他们尖锐,但不刻薄,他们深刻,但不生僻,总是那么通情达理,总是那么有理有力有节”。 假若巴金不认识萧乾,巴金还是巴金,但假若萧乾不认识巴金,就不一样了。萧乾曾说:“我一生最大的幸运之一,是在30年代初在北平结识了巴金,70年代来一直保持友谊。如果不是这样,我一生会走更多的弯路。沈从文教我怎样写文章,巴金教我如何做人。”

作者简介

文洁若,1927年生于北京,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曾任职于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会员。2002年被推选为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名誉理事,2004年被评为资深翻译家。
1985-1986年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访问

书籍目录

前言一前言二巴金:“忏悔” 一 昨日当我年少时(1904-1923) 二 赴巴黎·闯入文坛(1924-1933) 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1934-1939) 四 代表作《寒夜》问世(1940-1949)萧乾:心债 一 在暗淡的灯光下(1910-1928) 二 蔚秀园巴萧初识(1928-1934) 三 被文艺女神抛弃(1935-1939) 四 萧乾的指路明灯(1940-1949)附录一:书信 巴金致萧乾64封,萧乾致巴金61封附录二:文章 挚友、益友和畏友 巴金:一个敢于透视自己的人 心债 巴金印象

章节摘录

书摘  整整一个世纪前的11月25日(农历十月十九日),一个宁馨儿在成都通顺街一座大公馆里呱呱坠地。头天夜间,母亲做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梦。送子娘娘告诉她:“这个娃娃本来是给你的弟媳妇的,因为怕她不会好好待他,所以送给你。”①  一觉醒来,产妇刚好在自己的诞辰分娩,她格外疼爱这个新生儿,从小对他循循善诱,教导他:“爱一切人,不管他们贫或富……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助的人。”此儿在成年后写的回忆中,称亲娘为“我的第一个先生”②。  这位知书识礼、谦和厚道的妇女,再也想不到日后她这个儿子会成为人品和文品均受举世敬仰的思想家、作家——2004年喜迎一百零一岁华诞的巴金。  巴金,原籍浙江嘉兴。到了高祖李介菴这一代,移居四川成都。曾祖李瑶、祖父李镛都做过县官。关于李镛,巴金是这样介绍的:“祖父是一个能干的人。他在曾祖死后,做了多年的官,后来‘告归林下’。他买了不少的田产,修了漂亮的公馆,收藏了好些古玩字画。  他结过两次婚,讨了两个姨太太,生了五儿一女,还见到了重孙。”③  巴金的父亲是长子,叫李道河。二叔李道溥,清末举人,后赴日本,在早稻田大学学法律。民国后,成了大律师。他器重巴金,曾给这个早慧的侄子讲解《春秋》、《左传》。三叔李道洋也曾留学日本,与李道溥进同一座大学,回国后任南充知县。辛亥革命后丢了官,回成都赋闲。大姑妈排行第四,叫李道沅。祖母汤氏生了以上四个子女,继祖母濮氏生了五叔李道沛。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最后被妻儿逐出家门,沦为“惯窃”,病死狱中。六叔李道鸿则是祖父的宠妾曾姨太所生。  由于李道河官运不济,他的妻子陈淑芬没少跟着受罪。陈思和指出:“巴金已经有了生命但尚未出世的一段日子里,他母亲是在忧郁伤心,担惊受怕,忍气吞声中度过的。这正是巴金生命的形成时期,母亲的忧郁对他的性格形成不会没有影响。”④只有从这一点着眼才能解释巴金为什么反复这么诉述了:“黑暗,恐怖,孤独,在我的灵魂的一隅里永远就只有这些东西。……我永远走着那寂寞的大沙漠……”⑤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出生时,已有二兄二姊。大哥叫李尧枚,二哥叫李尧林(按照大家庭惯俗排行,巴金称他三哥)。  巴金长到五岁,父亲李道河出任广元县令。母亲带着五个子女,从成都到了川北的广元,与丈夫团聚。家里聘请一位刘先生,教孩子们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晚上,母亲教他们读《白香词谱》或娓娓动听地给他们讲故事。  P3-4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俩老头儿 PDF格式下载



到了一定年纪可能才会了解巴金他们那一代人。我也不认为自己有兴趣关心他们那些有些琐碎的回忆,可是竟然看完了。萧乾挺帅!


  
   作为翻译家的文杰若,文笔自然了得。两位先生半生的友谊在她的笔下,是如此温情。两位老人如今都已归去,留下的这些故事里面还依稀能分辨出那时的一些记忆。不用说什么道德人品,感情纠葛了,从文字里面找找我们失去的东西吧。


   最近看了萧乾的妻子文洁若的新书《俩老头》,关于萧乾与巴金的友情,手边还有巴金的《随想录》,两本书参照着看,颇有感触。
   萧乾晚年对当初抛弃自己的发妻王树藏感到很愧疚,写了一篇小文忏悔。看了书中的照片,我必须承认他当年也是一个帅男,衣着时髦,思想先进,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外语也十分的流畅。这样的男子难免会收到美女的吸引,尤其是有着文学气质的男人,骨子里就透着天生的浪漫,虽不能说来者不拒,可也不是干干净净的主儿。结果就是他抛弃了发妻,他所喜欢的女人也抛弃了他,转而和别人结了婚。在这件事上,巴金的态度一直就很明朗,不赞成且十分的反对,不仅因为他的妻子萧珊和王树藏是好友,还因为他看不惯萧乾的这种行为。
   在萧乾的人生中,巴金的作用是无人可及的,他指导他写文章,在最困难的时候资助他,即使在文革中他也对他从不放弃,这种坚固的友谊陪伴了萧乾一生。巴金之于他不仅仅是益友亦是良师。
   在文人中,结婚——离婚——再结婚不在少数,虽然有些人自称当初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自己要追求真正的幸福,可他们所抛弃的妻子中多为一人孤寡一生,连鲁迅先生的第一任妻子朱安也未可幸免。那些可怜的女人顶着离婚的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一件耻辱,光是舆论就可以让她们遭受灭顶之灾。所幸,王树藏是一位新时代的女性,她虽有痛苦但仍是接受了现实,给了自己获得新生活的机会,也就有了以后一段美满的婚姻。
  


这本书内容写的好不好啊?文洁若文笔没问题的 但内容是不适合青年人看啊 当当正在打特价 很想买


买一本看看吧,是一本适合读很多遍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