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热

方绍伟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作者:

方绍伟  

页数:

298  

字数:

275000  

译者:

柯雄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21世纪之初,中国的崛起成了世界各地报刊和互联网上无休止地谈论的最热门话题之一。“中国热”处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包括过去从未与中国有过交往的许多人,现在都想要学习中国语言,以便保持竞争力。中国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公司的投资和各国的资源。在美国,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正从中国购进各种元件,Freeborders(福瑞博德软件开发公司)正在把它的软件外包给中国,摩托罗拉把它的生产向中国转移,微软把它的研发往中国搬迁。星巴克使劲在中国搞并购,高盛向中国投资,摩根士丹利在中国开发产业,美林则博弈于中国证券市场。通用汽车公司把生意做进了中国,沃尔玛既在中国做生意又从中国进货。在许多商家看来,抉择是明显的:要么“到中国去”,要么破产。在这“十大生意”红火之时,华盛顿则在辩论它的对华贸易政策,为美中贸易逆差而烦恼,向中国施加压力以促使中国货币升值和保护知识产权,并且不停地琢磨那来自中国的挑战和潜在的威胁。2007年初,中国用一枚地基中程弹道导弹击毁了它自己的一枚气象卫星,这一动作立即被认为是使得美国的低轨道间谍卫星从理论上说是遇到了危险。这是10年前还闻所未闻的议论。美国本来是称霸于外层空间,如今却闯进来了一个中国。中国的反卫星试验使它成了第三个拥有这种能力的国家,迅速触发了西方的广泛关切和忧虑,这就又一次确凿无疑地表明中国如今吸引着世界的注意力。2007年2月27日,中国的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由3049点暴跌到2771点(下跌约9%,或折合1080亿美元)。这10年来最大的单日跌幅,立刻在世界各地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美国证券市场遇到了2001年9月11日恐怖主义袭击以来最糟的一天。道琼斯指数下跌了400多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了将近100点,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50点,跌幅均在3%以上。德国的法兰克福DAx指数和法国的巴黎CAC40指数的跌幅也在3%左右。这一次“中国冲击”清楚表明了中国对世界各地的心理影响力。尽管人们对中国的看法一般说来是好的,但是对中国的经济和军事抱负,一些人仍充满不安、误解和明显的不信任。他们怀疑中国造的食品(包括宠物食品)和轮胎等产品是否安全,还大量召回中国造的玩具。当世界期待着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有些人甚至提议抵制这一奥运会以影响中国与苏丹的关系,或是影响中国在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政治和宗教问题以及总的人权问题上的立场。与此同时,中国在国内和国际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耀眼明星,例如篮球明星姚明,110米跨栏超人刘翔,奥林匹克跳水冠军郭晶晶,电影明星章子怡,个人财富甚至超过了奥普拉·温弗里的最富女商人张茵,以及在中国互联网商贸市场上成功抗击eBay(易趣)的阿里巴巴网站创办人马云。当标明“中国制造”、“中国设计”和“中国印刷”的产品销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中国一些公司也在国际商界小试身手:联想公司完成了一次“蛇吞象”的故事,由Legend变成了Lenovo;华为公司正在大胆地改变着全球电信市场的比赛场地。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这家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曾采取一个引起高度争议的举动,想收购美国的UNOCAL(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它还与中国另几家石油公司一样并购世界各地的能源资产。与此同时,中国的软件领头企业东软公司和温州的公司正在上演中国版的软件外包和离岸外包业务。电器巨人海尔、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万向、机械制造商三一、海运巨头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工具制造商创科都在慢慢地但却稳步地踏进美国的市场。随着大型suVs(运动型多功能汽车)逐渐失去美国驾车人的宠爱,中国的汽车制造公司吉利、奇瑞、长丰和中兴已经被看做是美国汽车市场的下一波入侵者。在新的千年,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正在走向全球。孔子学院出现于中国以外的一些地方。学习中文成为新世纪一大时髦。中国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东方卫视和湖南卫视将中国文化播向全球各地。随着北京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中国正跃上世界舞台。中国人将利用这一绝妙机会向世界展示他们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辉煌。中国的惊人发展是让亿万农民脱离了贫困。国内生产总值的连续翻番正在让数以百万计的城市居民进入新的中产阶级。成千上万的新富起来的中国人现在不只是在国内旅游,而且还出国到世界各地旅游。在香港,甚至在1997年正式由英国移交给中国以后,由内地去访问的人还曾被蔑视为乡巴佬穷亲戚。现在,从内地到香港旅游的人阔绰大方,购买力丝毫不亚于先前来到香港的欧美、日本有钱人,让接待他们的许多商店忙得不亦乐乎。中国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消费群体(13亿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手机用户(4.61亿人)、世界上人数居第二位的网民(1.68亿人)以及世界上最庞大的电视观众(3.5亿以上的家庭),因而构成世界新的经济秩序的一个中心。尽管如此,中国也不是神。财富滋生贪婪,繁荣引发胆大妄为。中国现在出现的严重问题不只是贪污腐败、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分配导向的过热、盗版和侵犯知识产权、医疗保健危机和社会风气低下,而且还有严重的犯罪和社会动荡、失业、贫富差距增大、环境恶化以及易受国际经济震荡冲击。在西方的某些中国问题观察家看来,这种情况似乎神秘莫测,不可理解:腐败环境中竟造就出全球规模的商界淘金热;与集权制度相伴而来的竟是空前的巨大经济繁荣;麻烦成堆的社会风气却隐含着高远的抱负;非民主正统观念却负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这种种奇形怪状的组合都存在于中国,一切似乎令人难以解释。不论你干的是哪一行,中国的事态都会对你有影响。这影响也许不是就在明天,但总会很快来到。关键在于了解在中国起作用的是哪些历史进程以及它们是怎样起作用于中国的现状。有些人希望看到中国发生西方式的民主变革,他们不但要理解中国政治文化的具体机制和民主逻辑,而且要回头看看西方民主制度中的“公共选择”和民主制“道义优越性”的来龙去脉。有些人预言中国行将崩溃,他们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轮回”是否能适用于现时的体制。有些人对“中国威胁”感到惊恐,他们需要明确一下中国作为防御型“疆界扩张者”所起的作用。有些人对中国的经济繁荣感到迷惑不解,他们需要实实在在地了解一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形,而且探讨一下为什么这其实是一个长期的机遇。最后,有些人将中国视为一个新兴的(或复兴的)帝国,对于他们而言,一个尚有待明确和认识的紧迫问题是:中国对美国的挑战到底是何性质。

内容概要

中国向何处去?从“独裁论”到“崩溃论”,再到“威胁论”、“演变论”,本书将回答:中国经济崛起背后的秘密,“面子文化”如何影响中国的抱负,“秘方文化”如何影响知识产权,今日中国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中国君主“家天下”的内部结构及其转变,中国“朝代轮回”的意义,中国为什么不会采用西方民主制,美国的“金融-文化危机”与中国的“制度性崛起”。 中国的和平崛起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本书用七个章节的内容总结了中国崛起的表现,并从文化、经济、制度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崛起的原因,提出了中国的复兴对美国的挑战主要不是经济上和军事上的,而是美国所不愿面对的“国家制度模式”的挑战。

作者简介

FRANK S.FANG,中文名方绍伟,国际关系学院英美文学学士、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美国北伊利诺大学信息管理学硕士、北伊利诺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现任芝加哥“制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美国500强安泰公司医疗经济顾问、班尼迪克大学商学院“中国投资”主讲人。著有《人际关系均

书籍目录

卷首语致谢引言一、美国的“中国热” 竞相在中国采取行动 文化上的奋进 “伙计,我倒是希望中国能给我们出口便宜一点的汽油” 责怪“人民币” 贸易政治的博弈逻辑 知识产权与“秘方”文化 中国热与中国威胁论二、中国人的“脸面崇拜”:笋济奇迹和国民心理 耻感文化与恐感文化 从马嘎尔尼到“EP-3” 赢回面子 “第八奇迹” 世界一流的“商界精英” 中国市场的张力三、权威主导的市场经济:超速发展的故事 来自共谋的革命 市场经济的前沿 轰鸣的出口引擎 毁灭式的创新四、解释经济的兴衰:“都是牛的错” “要投资啊,蠢货!” 藏贿卧贪 最昂贵之死 面临的十大难题 是中国行将瓦解,还是灾难预言家们的一相情愿?五、一山不容二虎:解读政治文化 政治博弈 鸿门宴 “朝代轮回”新解 民主的辩说 被忽视了的革命:从家族政治到政党政治 中国不会采用西方民主的十二大理由六、意识形态冲突:中国对美国 人权与人祸 道义选择还是公共选择? 选举制的合法性与选举腐败 意识形态与军事上的过度扩张七、美国的“金融—文化危机”与中国的“制度性崛起” 历史的教训 走向危机 一触即发的金融海啸 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 金融危机下中国的“制度性崛起”结束语:新的“美国—中国世纪”注释中文版后记:兼论中国的市场与民主

章节摘录

国家就是这样的一种组织,其中暴力潜能分布不平等,主管人能使用具有比较优势的暴力以控制资源。初始契约给国家带来的利益,被随后的利益不同的局中人的最大化行为平衡掉了。要想通过制宪改革来解决民主政体中的问题——例如预算赤字问题——即便不是不可能,也是很难做到,因为公共选择的逻辑也适用于制宪改革。如同罗尔斯和诺齐克的“实体正义”一样,布坎南的“形式正义”也证明了正义理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民主价值观理论的不确定性。民主制是公共选择的结果,而不是道义选择的结果。进一步的考虑表明,人们之所以难于找到或根本找不到一个理论平衡点,是由于下述的不同文化中的实际经验或历史的事实,即:巨大的差距往往存在于平等权利的规范原则与平等权利的不平等实施之间,存在于平等权利的规范原则与平等权利的不同价值之间,存在于平等权利的平等实施与平等权利的不同价值之间。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主国家的人权记录能是干干净净的。民主普遍适用论者常常争辩说,民主制度中的基本自由权意味着人们“有权自由选择行动”。这确实比那种认为自由权即是“有自由”的想法前进了一步。但它仍然是空洞的,因为决定这样行动还是那样行动,其成本是不同的,而且行使每一平等权利在不同时期对于不同的个人而言意味着不同的相对价值。根本不存在一种“平等权利”的“固有价值”(“为其自身而存在的价值”或“自身即是价值”),尽管抽象说“固有价值”也许在理论上有美学功用。你不需要到洛杉矶贫民区或芝加哥河畔去采访无家可归者,就能够明白这一道理。民主制往往被视为富豪统治,而不是罗伯特·达尔所说的“多头统治”,因为基本权利的价值在那些有能力影响政策制定的富人手中要有分量得多。据达尔说,基本的民主原则是,当人们制定集体决策时,一个政治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权让自己的利益得到平等的考虑。在多头统治的国家就有一定的程序作为遵循这一民主原则的必要条件。可是当金钱不仅有用而且还是非有不可时,富豪统治就会将多头统治取而代之。享有“负面的权利”(不受干扰的权利,例如物产权或不受暴力侵犯的权利),它们都是真正的权利,而“正面的权利”(让别人承担义务的权利,例如“受赡养的权利”),若无契约关系,就没有明确的义务承担者。但国家和社会应怎样行动以提供“正面的权利”,不同的文化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见解。@在美国,强调独立的个人主义的文化使得“正面权利”较少受支持,而在中国,强调相互依存的重视关系的文化则使得“正面权利”得到较广泛承认。权利的这种正负二分法还有一个问题。它完全取决于谁是行为人以及这行为人怎样认定好与坏。一个人认为什么东西好,他就希望别人承担对他的义务;一个人认为什么东西坏,他就希望不受其干扰。人性就是这么简单。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西方的黄金规则却是“己所欲施于人”。当人们的选择排序相同时,“施于人”当然不错。然而孔夫子明白这样做有一定风险,所以他的教导看起来似乎有点消极,其实包含着对别人更大尊重。当人们的选择排序相同时,“勿施于人”也包含着避免无为的主动精神。例如,你看到有入溺水时就会马上施救,因为你不希望自己溺水时却见到别人袖手旁观。普遍适用论者的问题在于,他们总是断定人人的偏好排序是相同的。萧伯纳曾经说过:“不要把你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别人也许有不同的口味。”一个人处于行动发起人地位时,他可以遵循西方的为人准则,将己之所欲施于人而插手别人的生活;他也可以遵循孔夫子的教导不干涉别人的生活,自守本分。另一方面,当他处于行动接受者地位时,他可以选择“负面权利”而避免别人的干扰;他也可以选择“正面权利”而要求别人提供帮助。在这里,唱高调没有用,行动才能解决问题;“书本文化”调再高也不如“现实文化”作用大。普遍适用论者也许是相信负面权利,但这并未妨碍他们遵照他们的为人准则去踩别人的脚趾。中国入也许是谨慎小心遵从孔夫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并未妨碍他们按照正面权利要求别人更好地承担其社会义务。由于假定完全理性和完美推理,普遍适用论没有认识到人类理性的稀缺总是与文化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有关,而普遍适用论者当然也没有认识到普遍适用论本身也是这种局限性的产物。普遍适用论者也许仍然相信有某种灵丹妙药能包治百病,解除人间一切苦痛。这是幻想。无论如何,这是:理性的偏见”或“理性的非理性”。人们选择非理性,是因为这种信念对个人的精神利益大于个人付出的代价,持有这种信念就有利可图。可是这种非理性的代价溢出到别人身上,就出现严重的冲突和效益问题。现在以人权普遍适用论者为例。他持普遍论信念,觉得付出较小,而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收益较大,因为(按照他的思维模式)他感到比较自然和合乎逻辑。然而,当他的普遍论信念被证明是既不自然也不合乎逻辑时,他个人就有可能要付出高的代价,因为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他显得非理性。这时他可以作出选择,保持非理性,或是改变他的观点。当他认为坚持普遍论信念有利可图时,他会坚持原信念。但是他的非理性的费用将溢出到别人身上,因为别人认为理性、历史条件和文化认知等方面的限制是必然的,这样就会造成意识形态冲突,出现危险的意识形态推销。“理性的偏见”一直存在,因为一种模式的转变是一个社会和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抛弃原有观念比学习新观念要困难得多。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普遍论曾受到过浪漫主义的严厉冲击。浪漫主义认为普遍论的乌托邦工程既不严谨又不值当,主张地域特殊性、自由意志、创造性和激情。浪漫主义的文化价值后来还促进了道德多元论,道德相对论,甚至是更极端的道德怀疑论和道德虚无论的发展。

后记

首先要感谢新华出版社的许新先生对出版本书中文版的大力支持,也要感谢新华出版社的王婷女士在编辑出版中所做的大量具体工作,还要感谢程克雄先生为翻译本书付出的辛苦劳动。作为本书的原作者,我有幸承担了译校。我主要集中在专业术语和原文的意译上,而对一般术语和其他翻译采取了保持原译的做法。另外,我还修正了原文的一些错漏,添加了原书因篇幅限制而删去的一些段落,以保持全书的连贯(包括“政治博弈”一节)。在出版前,我还应出版社的要求直接用中文添加了“金融危机”一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热 PDF格式下载



本书是留学国外多年的这个人作品,但以西方式的探究问题与论证方式研究中国话题,探讨中国人的观念与西方人观念何其不同,提出中国式的国家治理方式为什么不同于西方,中国更重视德与才及人际关系和谐,西方更重视民主参与过程。探讨中国的“制度性崛起”的缘由,这也是西方所不愿面对的重大挑战,推荐!


书是旧的,书的背面还有蓝色的笔迹与茶渍。不过,我要的是内容,再旧一点儿也无所谓。


多角度了解自己的国家


不错,主要是比书店便宜些


很不错的书,从中了解很多知识,当开阔视野了。


很便宜,书也很新,还没看具体内容,很期待


买的时候很便宜。


用别人的视角看自己的国家,更客观


拿到书后粗略翻了一下,应该还算不错的一本书,对开拓视野有好处!


一次定了十几本书,还都没看。但这本书看起来很旧


  西方的视角看东方问题.
  作者的政治学造诣不浅.
  意识形态比较主流, 但据我估计英文原著写的不会这么含蓄...
  新书, 时效性很强, 理论观点不陈旧, 范例新颖,故强烈推荐.
  
  后面有一个中文版后记, 说的是中国的市场和民主问题. 比较有看头.
  
  美中不足...从译本里面看, 原著里面作者在代指"中国"的时候用了'they'
  ...
  能接受...
  
  


这本书是一位中国人在美国写给美国人看的,自然不是用“我们”。


写得很客观……


蛮有启发性的。。


美籍华人当然要用'they'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