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状况

胡钧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胡钧  

页数:

299  

字数:

273  

内容概要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决定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适当发展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制度。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理论下是完全正确的,而且在实践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但是,在所有制改革的进程中,一些地方确实受到了新自由主义的严重干扰。私有化思潮在学术界、思想界一度蔓延、泛滥,并对改革实践产生了相当影响。学术界否定公有制的优越性、鼓吹私有化的言论几乎成为时尚,全国许多地方出现竞相出卖国有企业、把经济增长的希望完体寄托在私营经济身上等等现象,就是一个例证。  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正是在马克斯主义与 新自由主义的激烈斗争中进行的。因此,整个改革既取得了辉煌成就,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准确地反映这一复杂的过程是一件困难的工作,我们力求运用各种实际材料,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揭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国有企业的成长历程  一、国有企业建立的必然性  二、我国国有企业的建立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一)国有企业的建立  (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三)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理论及政策的调整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  (一)放权让利阶段(1979—1984年)  (二)两权分离阶段(1985—1991年)第二章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阶段(1992年十四大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   (一)理论界状况  (二)中央政策取向  (三)股份制试点的继续尝试  二、转机建制阶段:以“加强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阶段  (一)政策突破阶段  (二)理论界分歧  (三)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四)1992一1996年国有经济的发展概况  三、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从“抓大放小”到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十五大前后)   (一)“抓大放小”方针政策的提出  (二)理论界对“抓大放小”政策的意见分歧   (三)“抓大放小”政策的规定与实施  (四)理论纠偏 四、从“抓大放小”到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十五大以后)  (一)中央政策新突破  (二)政策理解和执行:“退出论”盛行  (三)思想纠偏 五、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认识  (一)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二)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大改革措施  (三)1997_2002年国有经济发展概况 第三章 十六大以来国有经济的政策、理论与实践 一、中央关于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制度设计  (一)中央政策  (二)制度设计  (三)国务院国资委的工作进展 二、关于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理论争辩  (一)争论一:如何理解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二)争论二:如何看待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MBO   (三)争论三:如何认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与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国有经济的发展状况 第四章 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一、1978—1984年:个体私营经济的恢复与起步  (一)理论界状况  (二)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  (三)个体私营经济恢复和起步阶段的发展状况 二、1985一1991年:个体私营经济初步发展及规范调整  (一)理论发展状况  (二)政策措施的规范调整  (三)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三、1992—1996年: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理论争论广泛深入  (二)鼓励政策陆续出台  (三)私营经济发展迅猛 四、1997—2002年:个体私营经济的加速壮大  (一)中央政策不断突破  (二)理论观点分歧加深  (三)政策实施花样迭出  (四)私营经济发展路径和方式“创新”   (五)私营经济发展状况 五、2003年以来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一)中央针对私营经济政策趋于系统化  (二)“新”的理论观点不断出现  (三)各地加紧推动私营经济发展  (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第五章 中国的外资经济  一、中国利用外资状况的历史回顾  (一)起步阶段(1979—1987年)   (二)稳定发展阶段(1988—1991年)   (三)高速增长阶段(1992—1995年)   (四)调整与提高阶段(1996—2001年)   (五)适应中国入世的需要,完善利用外资政策阶段 二、利用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一)利用外资的正效应   (二)利用外资的负效应  三、有效利用外资的条件 四、中国外资优惠制度利弊分析与重构探究 五、中国外资监管政策与国家安全战略  (一)加强外资规模的管理与控制   (二)引入新竞争者,建立新的监管框架   (三)确定投资引导政策的三个重点方向   (四)开放条件下的产业技术政策与国家安全战略附件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状况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