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经济外交·2008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 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 编  

页数:

336  

前言

  2007年是中国结束入世过渡期的第二年,中国经济增长了11.4%,中国经济外交取得的成就与经济高速发展成正比。  2006年,中央财政外交支出168亿元人民币,其中82亿元用于对外援助。2007年中国安排外交支出2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以上。财政部解释2007年中国外交支出大幅增长的原因是:根据中非合作论坛会议精神,增加了对非洲国家的援外支出;增加了国际组织会费、维和摊款,以及驻外使馆人员工资改革的支出。  2007年里,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经济合作环境。  在双边经济关系和区域合作中,中国表现得更为自信和主动。中美第二、三次战略经济对话和第四次战略对话成功举行,两国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有效沟通与合作。中美双方通过对话合作,积极解决经贸关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摩擦,推动了双方务实合作。中俄两国领导人确定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的发展原则和目标。持续两年的中俄“国家年”活动成果显著,中俄关系的社会基础进一步夯实。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访日,推动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发展,中目关系已走出“政冷经热”。中欧正式启动伙伴合作协定谈判,各级政治磋商和对话机制不断完善,各领域的友好互利务实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会议和总理会晤,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还分别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和主张。中国与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定》,《投资贸易协定》谈判加速进行,为如期全面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坚实基础。胡锦涛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相继访问非洲,温家宝总理出席在上海举行的非洲开发银行年会,全面推进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特别是八项政策措施。中国与西亚、北非国家加强双边友好合作,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中阿合作论坛第二届企业家大会成功举行。与拉美合作向全方位、宽领域方向稳步推进,同拉美国家政治互信增强,经贸合作发展,在文教、科技等领域合作也有新的成果。中国还加强了同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等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协调与合作。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经济外交的年度总结及研究报告。2007年,中国的经济外交继续平稳地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随着入世“过渡期”正式结束,中国更加负责任地参与了世界经济治理和合作,积极主动地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未来的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使外国政府和跨国企业投资者方便地得到中国经济外交的深度可靠信息,也为了使中国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外交政策、法律和发展趋势,以及国际贸易的最新变化,世界市场、公关谋略和谈判技巧,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推出《中国经济外交2008》。本书主要内容包括:2007年中国经济外交简况总结、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现状及政策调整;“十一五”规划与2008年经济目标;中国财金外交、对外经济合作和对外援助和涉外投资情况;2007年度中国与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重要国际组织的双边、多边经济外交政策、规则和取得的成果;本书的深度分析部分精心挑选了本研究中心和国内经济外交学者的研究文章,选材涉及对外援助、战略经济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外资准入、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和WTO等方面。 本书贴近实际,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涉猎广泛,分析透彻,归纳指导性强,可供各级政府管理者用作经济外交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制定全球发展战略的必读指南;还可作为全国各高校国际经济学、对外贸易、外交学、工商管理、财政税收和统计学等专业的教师、高年级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必备参考用书;也是广大社会读者了解中国经济外交发展状况的最佳资料和工具书。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2007年中国经济外交简况  一、中国宏观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对外经济合作全面快速发展  二、中国政府积极行动,在双边和多边层次大力开展经济外交  三、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新问题 第二章 2007年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   一、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概况  二、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三、2007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及影响  四、中国对外贸易顺差问题研究 第三章 “十一五”商务规划与2008年目标   一、中国中央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制定《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三、海关税收  四、涉外税收  五、外汇储备 第四章 2007年中国财金外交   一、对外财政合作  二、对外金融合作 第五章 2007年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与对外援助   一、对外工程承包  二、对外劳务合作  三、对外援助 第六章 2007年中国涉外投资   一、利用外资  二、海外投资第二部分 分论 第七章 2007年中国两岸四地经贸关系   一、中国内地与台湾省的经贸关系  二、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经贸关系  三、中国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贸关系 第八章 2007年双边经济贸易关系  一、2007年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  二、2007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关系  三、2007年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关系  四、2007年中国与西亚各国的经贸关系  五、2007年中国与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  六、2007年中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  七、2007年中国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  八、2007年中国与东欧国家的经贸关系  九、2007年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  十、2007年中国与其他非欧盟成员的西欧国家的经贸关系  十一、2007年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  十二、2007年中国与加拿大的经贸关系  十三、2007年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贸关系  十四、2007年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  十五、2007年中国与大洋洲国家的经贸关系  十六、2007年双边自由贸易区进展 第九章 多边经济外交  一、2007年中国与WTO  二、2007年中国与八国集团  三、2007年中国与联合国  四、2007年中国与世界银行  五、2007年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六、2007年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  七、2007年中国与其他国际经济组织第三部分 深度分析 中国对外援助:历程、作用与经验 日本加强对印度战略经济合作的背景与动因分析 美国政府促使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及原因 中国一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动因 发展中国家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报复制度 日本政府应对贸易摩擦的机制研究 美国国会对华经贸决策实证研究 八国集团的演变及其特征分析(1975—2006年) 中国房地产业外资市场准入研究

章节摘录

  (四)“两税合一”对引资工作的影响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备受关注的《企业所得税法》,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规定: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此外,外资企业单独享受的税前扣除优惠、生产性企业再投资退税优惠、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上的优惠等今后将与内资企业统一。这标志着中国利用外资政策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外资企业在华享受20多年的超国民待遇走向终结。  “两税合一”改革使外商投资实际负担较大幅度地提高,将影响外商在华的投资回报率。因此,“两税合一”改革对外商投资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也是无法回避的。  但是,在分析所得税改革对外商投资的负面影响时,也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而这些因素会使“两税合一”对外资的不利影响受到制约:  一是公平税负因素。由于提高外资企业税收负担是建立在内外资业统一税法、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基础上,因此,虽然改革使外资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但这只是将原来外资企业所享受的超越内资企业的政策待遇取消,由超国民待遇转向国民待遇,从而促使内外资企业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理性的外商投资企业应该可以认识到,虽然这会对其短期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作为一种合理政策的结果,长远来看有助于良好市场秩序的建立和完善。  二是比较税负因素。企业所得税改革对外商投资的影响除了企业所得税本身,也要看中国企业所得税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企业所得税的负担关系。中国的企业所得税改革虽然提高了外企税收负担,但由于周边经济体的企业所得税一般在25%-30%,相对来说,中国属于中等偏低水平,这会使税制改革对外商在华投资的负面影响减弱。  三是税收作用强度因素。虽然从税收因素来看,改革对外商投资企业利益影响较大,但从外商投资所需要考虑的因素来看,税收优惠只是一个方面,政治局面、经济态势、发展市场、劳动资源、商务配套和政府服务等更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从目前情况来看,税收优惠作用的权重正在逐渐减弱,市场前景因素作用的权重却在不断提高。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外交2008》贴近实际,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涉猎广泛,分析透彻,归纳指导性强,可供各级政府管理者用作经济外交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制定全球发展战略的必读指南;还可作为全国各高校国际经济学、对外贸易、外交学、工商管理、财政税收和统计学等专业的教师、高年级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必备参考用书;也是广大社会读者了解中国经济外交发展状况的最佳资料和工具书。  为了使外国政府和企业方便得到中国经济外交的浑度可靠信息,使中国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外交政策法律和发展趋势,以及国际贸易的最新变化、世界市场、公关谋略和谈判技巧,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推出《中国经济外交2008》。  2007年是中国经济外交意义重大的一年,入世“过渡期”正式结束,中国全面承担WTO成员义务。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世界经济合作之中,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中国经济发展的更大发展空间。  2007年的中国经济外交在往年良好的基础上,承前启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国际经济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进出口总额首次跃上2万亿美元的新台阶,继续稳居世界第三位,出口名列世界第二位,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007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7888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6 5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一直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2007年全年,外汇储备余额增加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  2007年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美国。排名全世界第二。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经济外交作为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有所作为。在不断的实践中,中国经济外交越来越走向成熟与自信。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关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虽然世界经济形势变幻奠测,但我们相信。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外交发晨的新趋势,深入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新问题。培养国际,国内经济外交人才,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于2005年1月成立经济外交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多边和双边经济关系;国际经济规则与法制;世界贸易组织(WTO);非传统安全;国际市场;发展战略;中外经济关系;跨国公司;外交谈判;中国经济与产业安全;国际贸易、投资,合作与争端解决;国际经济组织;企业国际化战略等。  本研究中心开设以下主要课程:外交学、经济外交、国际经济法、外交史、国际贸易、国际政治与经济、国际服务贸易、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企业家外交素养、“走出去”实务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经济外交·2008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