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在全明白了!”-你我他的自我认识之路

威廉·J.斯托克顿 轻工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轻工  

作者:

威廉·J.斯托克顿  

页数:

35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威廉·斯托克顿博士写出了这本重要的临床著作——《“现在全明白了!”》。在书中他探讨了“心灵”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包括“心灵的”身和心的丰富连结。他的文笔清晰朴实,避免了把生物学和精神动力学简单化,而中肯地提出反对那种被营利机构大力推动的、把精神科医生转变为开药者、把精神病学转变成以药物治疗为主的行业的趋势。他借助扣人心弦的临床描述,把药物治疗诠释为“……一无论如何精确设计……”都不能“解决情绪冲突——这种冲突会削弱富有成效的人所应有的决断力和行为能力”。 斯托克顿博士是位具有丰富经验的成熟的临床工作者,他把心理治疗工作描述为来访者和心理/医生双方的创造性努力——这种努力充满勇气并有治愈效能,他称之为“自我认识”或“自我理解”治疗。通过如此描述,他放弃了精神分析的某些消极因素,而保留了其历经考验的正面积极的要素。 他在书中呈献的个案描绘出自我理解的动态过程,强调了知性及情绪学习两者的重要性。这种具有丰富复杂情境的陈述方式,在现代精神病学的著述中是极为罕见的,对于大批希望磨练心理治疗技能的住院医师及其同行们来说,这本书也将会被证明是极有趣味、极有价值的。它可与舞蹈家或作家的作品一样媲美。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威廉·J.斯托克顿(Willian.J.Stockton) 译者:李辉 殷芳 李孟潮 等威廉·J.斯托克顿,自我认识心理治疗师、精神分析师、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临床教授,作为咨询师、教师和督导师,他拥有超过100,000小时的心理治疗与咨询经验。历任华盛顿精神病学协会主席,巴尔的摩一华盛顿精神分析协会主席,以及美国精神病协会治疗分会主席。

书籍目录

1 现在全明白了2 只有强者才能生存3 嗨!没问题4 伏特加不留气味5 她生病都是我的错6 哦我的上帝7 他越对我不好,我就越爱他8 我一个人做不了9 又大又长10 我唯一的解脱11 合为一体

章节摘录

1现在全明白了当我第一次到访希腊的时候,我想起了高中时学过的关于古希腊人对于各种各样的神和女神的顶礼膜拜。他们中有些是半人半神的,被各自指派分管不同的领域,如大地、生命、死亡、天堂和地狱。宙斯,众神的精神之父;天后赫拉,宙斯的妻子,也是专门维护婚姻神圣性的守护神;雅典娜,战争女神,掌管若干诸神,如火、光、诗歌、音乐、太阳、月亮、创造力、淫欲、死亡等。所有这些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但是旅途中有一天晚上,我从罗德岛乘船返回雅典,地中海突然掀起的一场狂风暴雨引起我强烈的晕船反应,差点要了我的命。我正满腹疑惑为何会遭此悲惨厄运时,突然我领:晤到一个非常具有逻辑性的解释:就在那天下午,在一个无上装的海滩上,我对一个漂亮的大胸脯女人产生了性幻想。所以,赫拉,众神之天后,因为嫉妒我对她的情敌的着迷,所以命令海神波塞冬来惩罚我。当我从希腊神学中发现这一条理清晰的逻辑时,我不禁想到,“噢,现在全明白了”。从更加理性的层次上考虑,了解了古希腊人如何通过相信天神的生活也有不和谐来调节自己内心的冲突,也让我更加理解公元一世纪圣徒保罗何以差不多在一夜之间就把希腊人从泛神主义者转变成了基督教徒。和追随一群无休止争斗,并且各自为政、自我中心、充满嫉妒的众神相比起来,崇拜一个统一的上帝,并且这个上帝还化身为人间充满爱心、慈悲的他的儿子,在安抚人心的作用上要远远大得多。理解了古希腊人当时的境况以及他们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法后,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对于我更加充分地领会自我认识治疗法在日常实践中的操作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自我认识治疗是一种建立在缘于对人类心理和大脑工作方式科学研究的易于理解的心理学理论之上的治疗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理勰自己互相冲突的想法和感受。古希腊人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不得不面对大脑100亿的神经细胞应付天文数字般的各类信号所产生的冲突,这些信号包括令人不安的混乱想法、痛苦的感受、被禁止的内驱力,另外还有意识或潜意识的情感上的防御,防止这些原始的内容跳出来进入脑海。古希腊人依靠把内心冲突归咎于外界天神的力量来减缓他们的混乱,正如我把我的晕船归责于赫拉的嫉妒和海神波塞冬掀起的暴风雨,以此来减轻我的困扰一样。然而希腊人的这种解决方法带给他们的却是空虚、孤独,寄望于各类天神来解救自己,而这些天神并不比希腊人的内心体验更加有秩序性。从人类历史之初,人类就开始为自然界令人费解的观点和行为寻找合理的解释,这些解释有的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有些是可以论证的。在古希腊人之前,埃及人、中国人、印度人都曾根据太阳、月亮、行星以及其他天体的相对位置和运行规律来解释一些神秘的人类活动。当时人们是根据占星术来观察这些天体运行的,占星术也是人类所掌握的最早的科学知识。尽管面对同时代人的泛神论,古希腊的哲学家仍然是为人类活动寻找合理解释的可运用理论的创始人。华伦?卡罗尔(WarrenCarroll)在他的《基督教界的建立》(TheFoundingofChristendom,ChritendomPress,1985)一书中写道:亚里士多德那时在雅典,是柏拉图的学生(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把“理念”(reason)精练完善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理论,这个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并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性判断标准。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人类的心灵不仅有自知能力,并且知道自己可以了解外在的、客观现实,以及知道自己是如何了解外在现实——在最早期的思想史上,这对一个人来说实在是具有非凡重要意义的成就。尽管希腊人停止了他们对各种各样的天神的崇拜,但人类仍继续从神话色彩的解释和外在的事物中寻找力量。神话色彩的解决方法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自从我们的大脑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幼儿早期开始,我们就是用它们来解释应对所有困扰我们的事情,它们也是我们所接触到的最初的也是最强有力的感受方式,虽然它们并不是真的那么有效。例如,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把一些当时无法解释的疾病归罪于神秘的超自然的邪恶力量依附到了受害者的身体里,并且会感染其他无辜的、无戒备的人身上。他们对于产生恶魔原因的解释和他们平时所采用的补救手段一样,远远谈不上文明或科学。这些所谓的补救手段包括:虐待、饥饿、孤立、流血、清除。一些文化里认为只有彻底消除被恶魔附体的人的身体才能完全毁灭掉恶魔并且防止进一步有人被传染,所以活活烧死那些被恶魔附体的人的身体成了最可靠、有效的手段。我们情感也许寄望于神话,但我们追根究底的天性和健全的心智却希望找到合理的、有逻辑性的答案。我们不断探究,希望了解我们从未涉及过的造成我们如此思考方式的原因,这样就可以理解并掌握那些因为内心混乱、冲突而导致的自我情感上的痛苦和自我挫败的行为。随着19世纪末科学革命的继续发展深化,一批先行者开始完善有关大脑如何运作的理论。他们当中最著名的就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一个对于人类大脑以及意识的心理功能充满好奇的神经病学家。之后是卡尔?荣格(CarlJung,1875—1961)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1870—1937)。他们都试图解释人类的情感和行为的规律,他们也是第一批用科学的方式把“心灵”(mind)当成一个可以定义和理解的事物来研究的学者。当这些研究者与那些深受心理困扰的病人合作完善其理论时,研究者很快便发现这些病人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自我认识的能力让他们得以自主控制情绪,并从困扰的情绪当中解脱出来。这个偶然的发现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它宣告了通过自我认识而获得的自主控制作为一门科学而诞生。自我认识是通过从理智上和感受上理解大脑如何运作产生混乱和冲突的过程而达到的。对弗洛伊德的名声以及其名誉不佳的性理论的怀疑污染和遮盖了他及其他追随他的先锋人物的重大突破性发现。他们对心灵运作规律的发现及此发现给心理学带来的巨大进步铺就了二一条对我们非理性思维和感受进行理性解决的大道。当这些研究者发现了自我认识的价值后,他们当然希望给他们的伟大发现一个名称。他们此时的兴奋劲儿和思考模式更像冷冰冰的实验科学家,而不是充满关切之心的、对人们的需求很敏感的治疗者,他们铸就了一个冷漠的、不带感情色彩的词——“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用来指称他们的发现,从没有考虑到它对人们的影响。其实只有依靠人们的自我认识,他们的发现才具有可行性。不仅仅是自我认识受到了“精神分析”这个术语的阻碍,而且这个术语的非人性化的本质也影响到后来的治疗师和他们的来访者等这种方法的使用者对这个术语隐含的意义发生反应。虽然理智上对此术语的接受程度不同,但是这种影响至少是下意识性的、微妙的。来访者不会感觉到自己是“分析”的临床主体,他们就好像等待显微解剖的实验动物一样。而治疗师会把他们的工作看作是“分析”一个来访者而不是和他一起工作来掌握困扰他的情绪。出于这个原因,在这里以及以下的章节,我使用术语“自我认识疗法”(self-knowledge)和“自我理解疗法”(selfunderstanding),以反映和强调“精神分析”这个词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的这种方法的含义和精华。虽然我们常常会被迫面对心中的恶魔而感到无助,大多数人通常会觉得这样的窘迫仅为轻微,不需要寻求掌握认识自我的方式。不过,当焦虑、莫名恐惧和自我挫败的行为变得不能接受时,自我认识使我们能够通过了解我们情绪伪装的含义和来源,来厘清和解码其根源。举一个简单的日常比喻来说明这个过程。当我们看到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文件放在我们的书桌上时,我们会感到哪怕是轻微的一闪而过的情绪波动,心烦这堆杂物,直到我们按照适当的类目整理这堆文件后,才会重新找回自己的控制感和轻松感。同样地,当我们在旅途中迷失了方向,我们感到焦躁不安,直到我们在地图上找到自己所在的方位。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现在全明白了!”:你我他的自我认识之路》以极大的勇气,清晰地呈献出一系列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的心理治疗个案实况。这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不止一次为之落泪。它揭去了心理疾患的神秘面纱、洗刷掉心理疾患的不誉之名,值得专业人员和社会大众广泛阅读,其宝贵价值,可与艺术大师的作品相媲美。   ——美国精神病协会前任主席 哈洛德•伊斯特


编辑推荐

《“现在全明白了!”:你我他的自我认识之路》: 这是十个遥远而亲切的故事; 这是十个诡异而自然的故事; 这是十个刚强而脆弱的故事; 这是十个苍老而纯真的故事。 这就是你、我、他正在上演的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在全明白了!”-你我他的自我认识之路 PDF格式下载



一拿到手,就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每次都要一口气看完一个故事,否则舍不得放下。作者对咨询中重要信息的敏感觉察和面质的技巧令人叹服,值得每位心理咨询师细细品读,随着“十个遥远而亲切”的故事踏上“你我他的自我认识之路”。
李孟潮老师的序也相当精彩!


开始看的时候还没太大的感觉。看到后面,作者自己写的那篇,完全暗合了我幼年和少年时代对死亡的恐惧心理,那种从头梳理的感觉非常好。后来就越看越喜欢。手不释卷。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最大的诚意和包容悲悯心。
很厚的一本书。我一向爱看厚书,觉得有无尽的欢喜可以慢慢期待和释放。同事看我看这样的大部头,都赞我能啃。我笑。其实看书过程中得到的臣大乐趣,哪里是啃呢。
现在在看第九个故事了。这本书,和其他一些我很喜欢的书一样。肯定不会只读一遍的。


国外资深心理咨询师写的十个案例,非常好,根本不是什么《登天的感觉》能比的

适合对心理咨询和自我成长感兴趣的人,适合一看再看


人往往对自己是很难了解的,就像照镜子,没有镜子,就很难看清脸上细微的皱纹一样。繁忙琐碎的生活中,有几人能真正的静下来,看看自己,听听自己,并又有这个感悟能力去分析自己呢?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面镜子,在他人的种种心理剖析中,可以照见自己的一些共同之处。当最初的疑惑、不解、惊讶道慢慢的理解并产生共鸣,这个过程不亚于一层层的打开自己的心扉,勇敢的去看,自己心灵那些曲折、遗忘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成长历程。
生理年龄每日增长,不代表心理年龄会健康成长。很多人的心理年龄,只怕是滞后于生理年龄的。
希望更多的人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去,敢于发现自己的伤疤,解开压抑许久的心结,更加幸福的活着。


看吧,看了以后,我们就会有点心理化了。会明白这个表相的世界后面,原来有这么多东西汹涌着。


学习心理咨询的人都应该买此书来看,并且多看几遍


正版书籍,装帧精美!心理老师推荐的好书!


现在全明白了,但是我还没明白,呵呵~~


帮同事拍的,据她说全是经典,临床可以用得上。


用来自我疗伤很不错哦1


帮助理解精神分析的应用。从作者的视角,帮我们思考。


比较生动的情景描写,可以在来访者细微的变化中,探求改变的痕迹。


看了就明白


大量的案例,丰富 ,生动。适合心理学专业学习。


买一堆心理学书,还没轮到看这本,不过这是武志红推荐的,他推荐的书我看过的都很喜欢,这本应该也会这样。


万千出品 必属精品


值得每个人去看的好书。


本书就10个案例说明作者观点和理念,还是非常易懂和有深度的。值得一读。


很喜欢,值得看的一本书


好多问题其实要自己解决 这本书可以帮到你


很好。很值。以后买书就锁定当当网了。都是我需要的书。爱不释手。


书的质量不错,送货也挺快的


很有启发的书,不过有些厚,上班带在路上比较重


不知道用那个词来表达看完后的感觉。很喜欢,很棒的书~


还没看完,是老师推荐的书,应该不错!


书的质量很不错,我很喜欢。里面的内容很好,我一口气就读完了


不是太专业的,但也需要慢慢看才觉得有意思


别人推荐的,很吸引人。


对做人父母、做人师长的人很有用。


收获很大,非常好第一本书


较为经典的一本书,了解到来访者与咨询师的流动


我今年23岁,突然对自己有了很大的探索欲望。很幸运的我看到了这本书。
真的很感激,尤其是看到了有关酒瘾的那章,我哭了。我和那个女士一样,从小被一种教育侵害,有时候别人的爱就是在伤害自己,只是自己不敢去承认罢了。

这本书对我很有帮助,我只是想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而已。


很多地方非常棒,受益匪浅。。


这是一本上乘之作!!!


领导指名此书,说很好,有机会我也读读


帮朋友买的,三天就看完了,受益匪浅!


很好很不错,比我想象的好


很期待,昨天发来就被迷上了。


心理学领域经典


还没仔细读,但是不错


还没时间看,但我想应该很不错。书包装很好,正版。


睿智来自知识。


谁能够真的说明白自己,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喜欢李孟超,所以买来看,不错啊


给同学买的,他满意。


真心不错的~真心不错的~


非常好1


还没看完,不过挺喜欢这风格
第二章开始,都是实例,语言通俗,非专业人士也适合看


内容通俗易懂,确实是本好书


好?好!真好!!真好!!!


本书的作者是个精神分析师,在很多人的映像中,精神分析是晦涩难懂的,深奥难测的。本书的作者用通俗易懂小故事的形式表现出了,其做治疗的过程。首先,该作者是个心理治疗师,太的文笔令人佩服,他把很多病人活灵活现在文字当中,让读者有一种病人就在你眼前的感觉。其次,他描述出了一些对话,让人能体验到该治疗师的治疗风格,以及其不温不火,恰当好处的沟通和治疗。同时,作为通俗易懂的案例,爱好者、或是有心理困惑者可能能从中有所领悟,甚至领悟能力强的人会对其有以一定的治疗作用也说不定呢,对于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士,这本书会加深我们对一些理论的感性认识。当然,也象一面镜子,照照自己做的个案又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这本书是一本大众化的心理读物,真的值得阅读和推荐。


这本书原本是从事心理工作的老公买来看的,看到他闲置在床头柜,不免拿来打发带孩子的时间,没想到一看让我看入迷了,而且每一章节都好好自我反思了下,接着妈妈也开始看了,就这样全家轮流了一边,对于我们家庭的沟通和成员间相互的交流理解有了很大层面的帮助。
要想明白一个道理不容易,这本书却让我们由浅入深的开发了我们自我的内在


在别人那里看的,看了几次看完了,最后自己收藏一本。很不错,人总是想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喜欢作者治疗时引导案主自己去发掘自己的内在,最讨厌的那种把自己当专家,上来就告诉你你是怎么怎么回事的人,看了几本书上了几次课就觉得自己能给别人治疗,像作者这样的才见功力。个别地方翻译有些晦涩,总体很好,边读故事边学习。


看了专家的推荐买的,我是外行看热闹吧,事例还是蛮好玩的,但对自我的心理成长并没有什么帮助。也许内行可以从中学习心理咨询时的谈话技巧。


通过咨询的案例来解读咨询师如何使来访者达到自我认识,通俗易懂,但主要还是精神分析。


有点啰嗦,正努力地想看懂,并找到我想找到的认识自己的方法。自我认识不是外人可以替代的,一定是自己找到的,就象开头书中所说的那样,要找到一个倾听者,真正的倾听者。而我所缺失的正是这样一位倾听者。我们可以信任谁呢?


万千心理的书,一直都是有较高水准的


这个书很适合心理爱好者学习很少纯理论结合案例来学习


学心理分析用得上


浅显易懂,这本书对自我成长与学习心理学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对自己和他人的自我有全面的认识,学会自我修复,活出全新的自己。


学习自我


没什么理论,以案例说话,比较实际,有利于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深入内心

有些地方翻译的让我感觉有点变扭


里面都是案例,不知道是翻译原因还是别的,觉得书写的有些繁琐,不够引人入胜。我看中国的作家写的书都觉得好生动,例如:朱建军、张德芬、曾奇峰等,但是看外国作品总是。。。有点别扭感


很有意思的个案


是一本好书,值得购买。但读者一定要注意,别被书中的《译序 让倾听驱走痛楚》一文所误导。可能作译者就没有认真读过此书。还是要认真读过以后相信自己的心得。


这个太深了,不适合普通人读,自助性一般


看到李孟潮的大名,和其他一些介绍,买了此书。不过基于“话疗”的方式,是否能解决彻底的问题?能量疗愈的方式会不会更好


学生看完了还得思考才行,不然他们就更喜欢看小说了,这本书亦如此,很有启发性的书,应该在读书会上分享


买来还没来得及看,不过决定以后尽量少买翻译过来的书,总觉得不透彻不顺畅。


朋友推荐,心理学必看书。


真的很不错!!!是心理学方面的书!


每个案例的解决,都差不多。。。


看那些案例,对于自己也有帮助。只是有些文字比较难懂,翻译得不是很流畅。还有,印刷也有点小问题,漏了几个字,不影响阅读,所以懒得换。


还没仔细阅读,所以……


还不错吧,感觉还行,没太大感触。


刚到货的热露露的新书,等看完再评价。


还可以吧!没有介绍的那么神奇。有些章节的翻译不够通俗易懂。


看起来不错,还没仔细看


可能我的水平有限,有点难懂,还是翻译的问题?


有些我们以为是的人生,其实还有更深层的东西被我们的头脑掩饰起来了。看了才知道


看了很久,才来发表评论,许是翻译的缘故,总是感觉文字不那么通顺,读起来很晦涩!


序的翻译有点乱,内容感觉还行!


看起来浅显易懂,还可以


还可以,有些地方有些生涩,可能是翻译的原因。


在人的自我认知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作用,比较大众化!


因为朋友的推荐。。购买了此书。这本书是对于倾听疗法的一些实际案例。
这些临床案例都是本书的原作者在几十年的经验累积。
不过这本书,个人建议有借还是借着看看比较好,不推荐购买和收藏。
当小说看了一下午。。过几天再读一遍。不知道是否会有新收获。


是一个心理学老师推荐的,正在阅读之中。开始的时候需要仔细体会一下翻译出来的英文。希望能对自己有所帮助。


网友推荐的,准备好好看看。


现在看书发觉凡是那些销量超过300万什么的书籍基本是鼓吹出来的,而且价格很贵,然而想此类的不可多得的好书又有几个人去看,去买,导致了一些比较有实力的“中国”的一些学者老师担心好书翻译了,没多少了买,还会亏本,就像这本书李孟潮老师组织了一大堆专业的人士去翻译,还接受作者的督导,可见去负责的心态,书很厚,不贵,基本算,花力不赚钱。感谢李老师等。


一个个真实的案例,看的时候长会有这样的感觉,作者的问话直指人心,跟着一个个的案例去明白一些自己问题的来源,我很喜欢这本书,有空会再看第二遍。


觉得比国内一些心理咨询师写的强多了没有那种神乎其神的吹嘘还是很真实的比较适合业余爱好者看


翻译实在有点差,经常有看不下去的感觉。


感觉比较凌乱 通篇看下来有些难以理解 美国式的夸张和略略神经质 到底不太适用大部分中国人


有些故事看完了,不太明白他们是怎么意识到问题的.


几个案例对咨询师及咨询者都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在一个个故事中,作者不是教会来访者,而是引导来访者自己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实在高明。


不是心理学人士,看起来吃力。


这个好像不适合非专业人士看


价格很便宜,还在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