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天际,万重山里万里程

珊子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作者:

珊子  

页数:

290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站在四川乐山大佛身旁,一片流云从西方冉冉飘来,我想,它也许是从拉萨大昭寺觉阿佛那边飘来的吧!倏然,一股清风从乐山大佛顶上徐徐升起,我又想,它也许是向着拉萨大昭寺觉阿佛那边吹去的吧!从雪域高原上的觉阿佛到川西平原上的乐山大佛,拉萨与乐山,边疆与内地,虽相去万里,然而,在这东西方两尊大佛之间有着一条连线。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石刻造像。据说弥勒原在兜率天上,降世于龙华树下坐化成佛,为佛祖释迦牟尼继任。佛像身高70余米,却背上可以周坐百余人,被称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前来观光朝拜的游人络绎不绝,芸芸众生都想从大石佛那里乞得一丝佛光灵气,走走好运。大石佛整天身陷尘嚣俗雾之中,难得清净,似乎也被搞得疲惫不堪,一睑无奈。  觉阿佛是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这位古天竺王子看破红尘,寻求解脱人生苦难之道,终于在菩提树下坐化成佛。1300多年前唐蕃联姻时,太宗皇帝将这尊异常珍贵的佛像作为文成公主的嫁。妆,派遣两名大力士,用特制的木轮车装载,伴随公主从长安来到拉萨,被尊为“西藏第一佛”,供奉在大昭寺内。

内容概要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研究上有一种说法,即新中国诞生之初,在同一时段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抗美援朝,一是进军西藏。对于前者,人们知之较多;对于后者,人们知之较少,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盲点”。虽然近年来也陆续出版了关于人民军队进军西藏的作品,但多为采访报道。而对于进军西藏的女兵于征途中的传奇经历,更是少有披露,有也只是粗线条,概括叙述多,具体描绘少。 这部亲历者的自述,以散文笔调铺陈了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在西藏特定环境中的一些人和事;注重让事实说话,突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民族品德和捍卫国家主权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勾勒了当年进藏部队的艰苦自律以及用无私和大爱融合民族关系的感人事迹。尤为可贵的,是作品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展现了进藏女兵以常人难以想像的毅力,创造了举世无双的行军奇迹。在重点讲述十八军进军西藏主线的同时,穿插再现了西藏高原崔巍奇丽的山川景色和古老淳朴的风俗民情,给人以回归自然之感。

作者简介

  珊子,女,原名郑文珊。1932年8月生于安徽。1949年5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1951年5月随军进军西藏。1952年转入《西藏日报》工作,系首批开垦西藏新闻处女地的一员。1983年调新华社《半月谈》杂志。1995年10月离休后即着手这部书的写作。遗憾的是,由于作者长期在高原工作,积劳成疾,书稿甫成,不幸离世。

书籍目录

序曲天降大任思想转弯子川西点兵拨动历史之弦 一脚踢掉团政委“二五八团”翻越二郎山泸定铁索桥头甘孜演兵场雀儿山鞭子打着天走近德格女土司牛角传书的故事牛皮船飞渡金沙江牦牛队踏破横断山卡贡村的松烟雪山温泉洗征尘爬地柏红旗飘扬昌都城今昔“总管府” 江巴林卡的“猫眼怪”教授“格更”赵尔丰的《灵石记》农奴之家牧奴儿女帐篷婚礼我们的油印小报苗族摇机员蚂蟥叮在她的脖子上吉祥“门巴”和她的“马背病床一个干笨事的记者过霍尔三十九族“天柱”巍巍拉马尾巴上大雪山拽牦牛绳下大雪山磕长头的朝佛人雪域“三独”安息吧,胡子班长下雪打雷的地方冰川爆发目击记老政委血染的哈达缺粮的故事冰川湖畔走过羌塘边沿 汪扎西一朵雪莲花行进在拉萨河谷饮马拉萨河

章节摘录

  天降大任  停止前进,原地待命!  1950年1月,我们十八军军直机关正跟随张国华军长和谭冠三政委向川南重镇泸州进发,突然,西南局野战军刘邓首长发来电报:停止前进,叫军、师领导干部立即去重庆。重庆是西南局首脑机关所在地。  1949年底,成都战役结束,大西南全部解放。上级安排十八军进驻川南,张军长任川南行署主任,谭政委任自贡市委书记,其他干部也分别担任各级领导职务。  原地待命,待命就意味着有新的任务。当时,全国尚有三个地方没有解放——海南岛、西藏和台湾。海南岛离第四野战军的部队近,解放台湾还是较长时期的任务,那会是什么任务呢?  没过几天,军首长从重庆回来,随即召开军党委扩大会议,宣布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党中央、毛主席和西南局野战军刘邓首长,决定派十八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对这一任务,首长用了三个“非常”:非常重要、非常艰苦、非常光荣。  莽莽“世界屋脊”,巍巍西部高原,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一直蒙受着苦难。帝国主义燃烧的烽烟污染过它蔚蓝的天空,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过它枯瘦的胸膛,百万农奴饱受封建领主的压迫奴役。新中国成立前后,西藏上层中的一些分裂主义分子勾结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加紧活动,企图把西藏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一些外国的特殊人物频繁出入拉萨,西藏上层集团中的亲帝分子到处狂叫“独立”,喜马拉雅山区的驿道上来往着驮运军火的骡帮马队,藏军的主力高举着雪山狮子旗,正源源麇集东部重镇昌都和天险金沙江一带……逆流在泛滥,西藏前途空前险恶,百万农奴亟须解放!  大西南是我国的战略大后方,如果西藏被帝国主义势力夺走,我国的国防线将退到以金沙江为界。这里距成都很近,国防线露出大缺口,战略大后方成了国防最前沿,我国焉得安宁?  党中央和毛主席审时度势,做出决策: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夜长梦多,久则生变,并指示进军西藏,经营西藏,应由西南局负责。  西南局野战军刘邓首长经过多方考虑,最后选中了十八军。  十八军英勇善战,作风顽强,有独立作战的光荣传统。在坚持冀鲁豫、开辟豫皖苏根据地的斗争中,做出过重大贡献,具有开辟和经营新区的经验和能力。以张军长和谭政委为首的领导力量坚强,在军、师领导层中,还有一大批久经考验的老红军、老八路,能够胜任这一艰巨任务。  刘邓首长交代说,西藏地势高寒,道路险阻,补给线长,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信仰很深,语言不通,风俗迥异,加之存在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挑拨离间,给进军西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以说进军西藏,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作战,政策是生命,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历史上,中央当权者均推行大汉族主义,压迫歧视藏族人民,欠了藏族人民很多债。我们是去还债的,要注意搞好民族关系,要调查研究,特别是宗教政策。  刘邓首长还说,进军西藏,其艰苦程度不亚于第一次长征。第一次长征,红军是作战略转移,敌人围追堵截,天上还有飞机轰炸。这一次,大环境不一样了,我们尽量争取和平进军,这要取决于西藏地方“噶厦”政府的态度。向西藏进军采取“多路向心”的方式,由青海、新疆、云南兄弟部队配合,就是十八军进抵拉萨,也分成西南和西北两路。此外还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十八军并不是孤军作战。  张军长和谭政委听完刘邓首长交代的任务,当即表示:“坚决完成这一任务,决不辜负党中央、毛主席和刘邓首长对十八军的信任!”  十八军接受进军西藏、巩固国防的任务后,即移师乐山、眉山、新津一带,积极准各,全军上下开展了人马健康运动。  进军西藏要经历翻雪山、蹬冰河、顶风雪、冒严寒等等困难,所要吃的苦,不是一般的苦,而是吃大苦;所要耐的劳,不是一般的劳,而是耐大劳。军党委号召全军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坚决把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并向全军下达了《关于进军西藏工作的指示》,制定了《进军西藏守则》,让指战员们学习遵守。  进军西藏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四川包揽了粮食和脱水蔬菜,重庆提供了代食粉和蛋黄蜡,天津运来了帐篷和雨衣,东北支援了皮大衣、皮帽和毛皮鞋等,武汉还特地赶制了雨雪天应急的固体燃料。  向昌都前进!昌都战役粉碎了帝国主义和西藏分裂分子阻挠解放军进军西藏的企图,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条件,而签订的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打开了和平进军拉萨的大门。  向拉萨前进!书写了人民军队在高山缺氧、中途断粮、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的环境中仍坚持负重行军,把人的承受力发挥到最大限度的恢宏篇章!  重庆受命,天降大任于十八军!  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荣誉是战胜艰苦得来的。当初从驻地乐山到拉萨,进军的脚步声就是一首嘹亮的进行曲,这首嘹亮的进行曲至今还在我的耳边鸣响。  思想转弯子  川南:山清水秀稻花香;西藏:雪山冰河人烟稀。  川南:一年四季暖如春;西藏:地势高寒氧气少。  如此鲜明的对比!离开川南去西藏,真可谓马后桃花马前雪。  上级决定派十八军进军西藏,犹如一颗炸弹在全军炸开。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十八军不说扩大豫皖苏根据地、挺进大别山、参加淮海战役和横渡长江的战斗,仅从1949年4月横渡长江,开始进军大西南,到12月底成都战役结束,十八军就转战八省区,行程4000余公里,进行大小战斗40余次。指战员们南征北战多年,很多人在家庭婚姻等方面都有不少实际问题。过去连年征战,这些问题根本无暇考虑,无法解决。打败了蒋介石,全国解放了,眼看一些问题有希望解决了,到川南安家,正符合大家的心愿。如今一声令下,屁股还没有坐热又要走,而且是去一个苦寒多山的高原地区!  一时之间,部队思想情绪波动,很多人发起了牢骚:  打小日本,打老蒋,咱都挺过来了,这下非把老命丢在西藏不可!  好不容易打垮了蒋介石,大西南也解放了,那么多部队都进了城,偏偏叫我们去西藏!十八军没好果子吃!  叫我去解放台湾、海南岛打硬仗,死了也光荣。现在叫我们到那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去爬大山,真想不通。  有的干部甚至打报告,强调自己身体不好,不愿到西藏去,要留在川南。  必须把思想弯子转过来!只有全军上下认识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党中央交给的进军西藏、巩固西南国防的任务。尽管这个思想弯子转得太急太大,但只要发挥我军政治思想工作的威力,还是能够转过来的,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主要是师团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  谭政委在全军干部中年龄最大,资格最老,威望很高。对敌人,他是位威严的将军;对同志,他却是位慈祥的长者。他首先带头,在全军干部大会上坚决表示:党把进军西藏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是十八军的光荣。共产党员要以坚强的党性来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即使死在西藏,埋在西藏也在所不辞。内地的土可以埋人,西藏的土同样可以埋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封建时代的边关将领尚且有如此豪情和抱负,何况我们共产党员。“我谭冠三决心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到西藏去,不在川南安家,我决心与藏族同胞一起,为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建设民主幸福的新西藏贡献自己的一生,我愿将这把老骨头埋在西藏!”  张军长亲自到部队做政治思想工作,用对革命事业庄严的责任感和珍惜自己光荣历史的积极思想,帮助指战员们克服消极思想。  针对西藏乃不毛之地,进军西藏得不偿失的错误观点,张军长说:你把西藏看成不毛之地,可帝国主义从不嫌它荒凉,拼命往里钻。西藏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藏族同胞是我们多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难道我们对自己的国土反倒不如帝国主义热心?难道我们任凭帝国主义侵略而漠不关心?难道西南国防敞着大缺口,我们还能安然睡大觉?  张军长指出全国解放后,在一些干部头脑中滋生了和平麻痹思想。他们错误认为全国解放了,革命到头了,没仗打了,不愿再艰苦奋斗了,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过过安稳舒适的日子了。这种思想要不得,这是半截子革命思想。我们革命者要有终生革命、永远革命的思想,一句话,为革命不怕吃苦。进军西藏确实苦,但这是干革命,值得!  ……


编辑推荐

  《西天际,万重山里万重程:一位十八军首批进藏女兵的征途实录》一帧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 一曲磨炼成长的青春赞歌,一次人曝解放军军史上与长征并肩的艰苦大行军,一位十八军首批进藏女兵生前未来得及发表的作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西天际,万重山里万里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