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学生自我问题与教育方案

孙嘉卿 轻工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轻工  

作者:

孙嘉卿  

页数:

186  

前言

多年前的一本畅销书一一((苏菲的世界》成为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的哲学启蒙读物。故事的开头发人深思: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中只有三个字:“你是谁?”这个问题让苏菲百思不得其解,她对着浴室里的镜子,问镜子中的小姑娘:“你是谁?”“我又是谁?”“我是谁?”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困扰着人们。我们可以说出自己的名字、职业、性格以及爱好,但这些都只是我们的一些特征而已,就像苏菲对自己说“我叫苏菲”,可是转念一想,并不是每个叫苏菲的女孩儿都是“我”。“我”究竟是谁?对这个问题,成年的我们并不感到困惑,因为过往的经历让我们获得一种安定踏实的感觉——“我就是我”。可是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却常常处在迷茫和困惑中,此时的他们迫切希望能够解释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想要从一个“小孩”成长为一个“大人,想要找到那个与众不同的“独特自我”。但问题随之而来——他们的经历和阅历还不足以很好地帮他们回答“我是谁”这个深奥的问题,这使得他们只能盲目地进行“自我探索”,随时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本书就试图解决这样一些伴随青少年自我发展出现的问题。虽然“自我发展”这个说法听上去很抽象,但当它表现在中小学生的一些具体行为上时却很具普遍性和代表性。在本书中,没有那些罕见的特殊案例,所针对的问题都是日常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问题。

内容概要

  《学生自我问题与教育方案》就试图解决这样一些伴随青少年自我发展出现的问题。虽然“自我发展”这个说法听上去很抽象,但当它表现在中小学生的一些具体行为上时却很具普遍性和代表性。在《学生自我问题与教育方案》中,没有那些罕见的特殊案例,所针对的问题都是日常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问题。

作者简介

孙嘉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社会心理学。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编写心理教育读物《给孩子一个叫幸福的礼物——高情商孩子培养38妙方》,并长期为《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栏目供稿。2008年应新浪教育之邀开辟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happypresent),借助网络平台与家长老师讨论教育之道。如读者对书中涉及的主题存有质疑或希望进一步讨论,可登陆博客平台发言或发邮箱至jiaqingsun@live.cn与作者进一步交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走进中小学生的内心世界第一节 寻访秘密花园——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过山车的感觉——中小学生自我的特点第三节 家庭、同伴、学校、媒体——谁在影响自我的形成?第四节 怎样发现学生隐秘的“自我世界”?第二章 换个角度看问题——中小学生自我中心问题的预防和教育第一节 自我中心——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公主梦第二节 问题解析——揭秘“自我中心”第三节 教育方案——走出自己的影子第三章 别和自己过不去——中小学生自我妨碍的发现与矫正第一节 自我妨碍——藏在心里的魔鬼第二节 问题解析——为什么总和自己过不去第三节 教育方案——瞄准学生的潜在动机第四节 教育个案——未曾说出口的原因第四章 “谁是我?我是谁?”——中小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预防和教育第一节 自我同一性——从镜子里面看自己第二节 问题解析——找出歪曲自己的“哈哈镜”第三节 教育方案——给学生一面真实的镜子第五章 如何正确评价自己?——中小学生自尊的建立和培养第一节 自尊——一把丈量自己的尺子第二节 问题解析——自尊是与生俱来的吗?第三节 教育方案——建立自我效能感,正确评价自己第六章 我的生活我做主——中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第一节 自我控制——专心听一堂课太难了第二节 问题解析——为什么老也管不好自己第三节 教育方案_盲击学生的需要第七章 藏在书包里的小刀——中小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现与帮助第一节 自我伤害——隐匿的痛苦有谁知?第二节 问题解析——自我伤害之后的感受第三节 教育方案——为痛苦找一个出口第八章 每个学生需要同样的关怀——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中小学自我教育实践~第一节 针对问题的教育与面向发展的教育第二节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教育第三节 塑造积极的自我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走进中小学生的内心世界第二节 过山车的感觉——中小学生自我的特点在心理学中,与自我关联最大的是这样两个概念:自我概念与自尊。自我概念回答的是“我是谁?”这个问题,而自尊强调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换句话说,自尊是个体对自我概念的评价。一、中小学生自我概龛的发生和发展探讨自我概念的前提是学生的自我概念是否已经很好的建立,亦即他是否能把自己和别人区分看待。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心理理论。“心理理论”是心理学里必须提到的一个词,它的含义很容易理解。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问不同年龄的孩子这样一个问题:“小明把糖果放在一个蓝色的盒子里之后就出去玩儿了,在他走后,妈妈悄悄地把糖果放到了一个绿色的盒子里,等小明回来他会到哪个盒子里找糖果呢?”很多实验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如3岁的孩子)会说,小明会到绿色的盒子里找糖果,而大一些的孩子则会说,他会到蓝色的盒子里找。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大一些的孩子能够把自己想象成他人,去体会他人的意图。这个时候,“自我”和“他人”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只有在很好的区分了自我和他人的时候,才能有自我概念的产生。


编辑推荐

《学生自我问题与教育方案》:学生问题教育方案丛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学生自我问题与教育方案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