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旅游业创新发展论丛

高舜礼 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作者:

高舜礼  

页数:

402  

字数:

380000  

内容概要

高舜礼编著的《中国旅游业创新发展论丛》是一本对我国近年来旅游业创新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入探讨的学术专著。涉及领域和内容有:旅游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旅游消费爆发增长规律,旅游业发展展望,旅游产业领域及地位,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旅游形象的塑造培育,旅游消费的刺激与持续,假日资源的优化配置,带薪休假的贯彻施行,国家视阈的休闲方针,中国旅游日设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海滨度假的转型升级,会议产业的创新发展,区域旅游协作深化,高铁对旅游格局的影响,国民休闲发展,县城旅游经济振兴,旅游消费券功效,古镇保护与开发,热带雨林产品提升,大型赛事节会效应,金融危机应对,地震灾后恢复振兴,旅游公共服务,乡村旅游提升等。《中国旅游业创新发展论丛》紧扣和突出“创新”内涵,对业界似是而非的观念进行了大胆思辨,对热点难点和边缘性问题进行了冷静思索,对旅游发展实践的创新之举进行了归纳总结,显示了较强烈的探索勇气和理论创新精神,适于广大旅游行政人员、企业高管、院校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高舜礼,《中国旅游报》社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早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分获学士、硕士学位,后供职国家人事部、国家旅游局,并在湖北武汉钢铁公司锻炼,在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云南省旅游局挂职。曾任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研究室主任等职。多年主持编辑国家旅游局《旅游调研》期刊;著有《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战略研究》、《中国旅游产业政策研究》、《品读云南》、《怒江印象》等专著;参与主编(总纂或统稿)《休闲绿皮书》、《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中国旅游业五十年》、《探险旅游发展与管理》等;2008年12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RESEARCH》上发表《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2011年被有关机构推举为年度“中国休闲贡献人物”;在旅游、休闲、会展、经济、文化等专业报刊发表文章近300篇,研究成果在业界具有较大影响力。

书籍目录

引言
旅游产业的范围与地位
旅游业在服务领域的地位变迁及其现代化意义
我国旅游消费正处于“爆发性增长”前夜
中国旅游业2020年发展前景展望
政府主导与市场作用的新阐释
出境旅游市场开放应审慎
旅游消费的阶段性刺激与持续性扩大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几个问题
高铁对中国旅游业走势与格局的影响
完善假日配置与促进旅游业发展
旅游科研应积极服务于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是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
国家视阈下的国民休闲及发展政策
发展国民休闲的战略及现实意义
2010,国民旅游休闲元年?——《中国旅游报》“高端对话”首期访谈
国民休闲计划的目标与观点交锋
国家旅游局对休闲发展的谋划和引导
一项促进旅游消费的可行方案——评《江西省居民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
一项开拓创新的民生工程——评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
一项推动国民休闲的五年行动规划——评《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
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内涵与策略
澳大利亚、新西兰旅游休闲现状及启示
我国度假休闲正处于快速发育期
着力推进我国海滨度假产品提升
我国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新思路
乡村旅游与主导产业和县域形象
乡村旅游是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中国旅游日设立背景、历程及意义
“中国旅游日”:一个美丽而难圆的梦
理性审视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影响下旅游投资何以热度不减
发放旅游消费券的背景、特征及意义
旅游消费券:金融危机催生的蛋
国际会议是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会议经济是旅游城市创新发展的增长点
会展经济发展应关照的几对关系
我国会议产业的创新与提升
旅游节庆活动的类型及其影响
“好客山东贺年会”的创新启示
热带雨林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建议
加强长三角旅游协作与共享世博效应
区域旅游协作中的政府与企业责任
世博效应深化与促进长三角城市旅游一体化
对大众化休闲产品转型升级的思考——以山东省日照市民俗旅游为例
对海滨度假目的地建设的思考——以山东荣成旅游发展为例
对山岳型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的思考——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泰山为例
对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对西部县域旅游快速崛起的思考——以云南省保山隆阳为例
都市化进程中的古城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河北省正定县为例
对四川地震灾后恢复振兴旅游业的思考
台湾旅游业“9·21”大地震灾后振兴的启示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四)加强市场化融资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政府投入只是导向性的,主要的和大量的投资必须依赖市场渠道。在这方面,旅游产业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和实施了"内外资并用"和"五个一齐上"的多元化融资战略,实践证明是比较成功的。当前,为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必须广开市场化的投融资渠道。一是建立两大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可采取以财政拨款为基础,向文化旅游及相关企业按比例提取为主体的办法,确定一个大致的基数,根据国民经济增幅按比例逐年递增,用于重点支持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旅游基地、重点发展项目的建设。二是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利用外资支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强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要搞活投融资方式,打破归属垄断、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和社会资金,积极寻找和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性合作伙伴,扩张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雄厚资本。四是研究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五)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提升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旅游产品的完善提升不同于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需要投入大量思想性、创意性、艺术性的脑力劳动,带有明显的"软件"建设特征。根据国内有些地方的经验,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化作用,运用经济杠杆,吸纳多方面人才参与文化旅游产品的改造和提升。一是延请历史、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等多学科专家,对文化场馆、旅游景区、演出项目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包括建筑装饰、景观美化、游程改进、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培训人员等。二是邀请作家、诗人、记者、书画家、摄影家、工艺美术家等,借助国内外的大师、名人、名嘴,到文化场馆、旅游景区体验生活,创作一批小说、影视剧、美术、音乐作品、游记、诗集、画册、张贴画等。三是聘请气候、环保、生态、地质、森林、建筑等方面的科学家,对文化旅游接待场所进行考察研究,提出更加生态、环保、绿色和科学的改造提升方案,打造一批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四是加强市场培育和营销,通过展销会、媒体广告、节庆活动、邀请记者、专题报道等多种渠道,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 (六)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改革 体制问题是制约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较大障碍。主要原因是不同部门有各自的职能和产业领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相对封闭,不仅旅游与文化部门各有疆域和分野,就是文化领域各部门之间也自成体系,如文物、文化、宗教、园林、城建等。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除了政府层面的推动,关键是解决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机制问题。相比较而言,文化产业改革的任务更重一些。一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进一步解决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问题,建立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管理体制。二是大力推进"事业转企业"改革力度,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编辑推荐

《中国旅游业创新发展论丛》紧扣和突出"创新"内涵,对业界似是而非的观念进行了大胆思辨,对热点难点和边缘性问题进行了冷静思索,对旅游发展实践的创新之举进行了归纳总结,显示了较强烈的探索勇气和理论创新精神,适于广大旅游行政人员、企业高管、院校师生阅读。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旅游业创新发展论丛 PDF格式下载



什么破书,一点实用价值没有,不过不是卓越的责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