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转型与治理成长

易承志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作者:

易承志  

页数:

345  

内容概要

  本书以社会转型与治理成长的关系为研究视角,从治理主体的变迁、府际关系的协调与治理方式的变革三个层面分析和探讨上海大都市政府治理的成长历程、绩效水平和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易承志,1980年8月生,湖南衡阳人,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在《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刊物单独或合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转载1篇,转摘2篇,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转载2篇,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主要研究兴趣:中国政府与政治、大都市治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选题相关研究动态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转型期 二、大都市 三、治理和政府治理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分析框架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第二章 大都市政府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市民社会理论 一、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形态 二、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的主要语境∞ 三、发育中的中国市民社会:特征分析 四、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与大都市政府治理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内涵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大都市政府治理 第三节 治理理论 一、治理理论概述 二、治理理论的类型 三、治理理论与大都市政府治理第三章 从单一到多元:转型期上海大都市政府治理的主体成长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大都市公共事务多元治理 一、大都市公共产品的界定 二、大都市政府治理失灵的三种类型 三、社会转型与大都市公共事务的多元治理要求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大都市公共事务多元治理主体的成长 一、公共事务治理中政府的成长:以公共绿地经营的“名人苑”模式为例 二、公共事务治理中市场的成长:以上海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例 三、公共事务治理中民间组织的成长:以浦东罗山市民会馆为例 四、公共事务治理中个体的成长  第三节 大都市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的优势比较与成长的背景因素 一、大都市政府治理中多元主体的界定 二、多元主体在大都市政府治理中的优势比较 三、转型期大都市多元治理主体成长的背景因素 第四章 从消极博弈到良性互动:转型期上海大都市政府治理与府际关系协调 第五章 从传统到现代:电子政务建设与转型期上海大都市政府治理方式信息化第六章 转型期上海大都市政府治理的发展思路第七章 转型期上海大都市政府治理的个案分析——以农民工子女教育为例结语附录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行政区划调整年表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启动了当代中国全面而深刻的社会转型历程,其具体内容包括: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转型;从具有封闭、同质单一和伦理性的农业社会向开放、异质多样和法理性的工业社会转型。中国的社会转型既是全面而深刻的,又是相对成功的。世界银行专家指出,单是指令性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就变幻莫测;人们亲眼目睹了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崩溃。同样,从乡村性的农业社会向城市化的工业社会转型也有很多风险。在富裕的现代工业国家,这一转型花了几个世纪的时间。而在中国,这一进程被缩短到一代人或两代人的时间。①从历史角度而言,中国的社会转型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这一转型过程与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同步的,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转型与治理成长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