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初中数学)

辛珍文 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

辛珍文 编  

页数:

245  

前言

  30年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历程波澜壮阔,一套汇集了最新、最优秀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丛书悄然诞生。  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战线经过了拨乱反正。1984年,烟台市被国务院和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烟台市的教育事业从此驶入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结出了许多闻名省内外的教学改革经验。1986年缘起于福山区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单元达标教学改革经验,1988年肇始于龙口市实验小学的小学语文“双轨”教学改革经验,1996年发源于招远、莱州和牟平的学科异步教学改革经验,1998年开始的“两主”教学改革经验等,都为烟台市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纵观这个时期的教学改革,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改革依靠行政力量强力推进,呈现出突出的外延式发展特征;二是改革注重学习借鉴和移植改造,改革成果更多地体现在单一学科和几个学科领域内,具有单项突破、散点式发展的特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尤其是2004年烟台市基础教育改革从以外延发展为主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战略决策的实施,烟台市的教学改革全面进入了内涵发展、整体推进、自主创新的崭新历史时期,突出标志就是从2007年开始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烟台市广大教科研人员和学校教师在准确把握国内外教学改革动向、认真总结区域教学改革经验教训、深入调查现实教学改革种种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新课堂建设思想和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是在教学过程诸要素配置和谐的基础上,依托教师、学生、课程间具有思维含量的对话来实现教学高效的理想课堂形态。“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不是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具体的教学策略,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力求实现的理想目标。

内容概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轻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性学习。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课堂开始活泼了,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了,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了。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某些地方、某些学校出现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形式而轻视教学本质,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由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变成现在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滥用,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到现在出现忽视教师作用的现象。通过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对传统教学观的反思与批判,我们认为,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要素配置不合理、关系不和谐,要么缺少或者弱化了某些方面的因素,要么某些方面超越了现实需要而做得过分了;二是教学要素之间缺少有思维含量的交流和对话,学生没有形成积极的思维品质。在学习和借鉴斯滕伯格思维教学理论、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理论,总结近几年来各市、县、区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建设“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构想。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解读初中数学“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 第一节 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数学课堂的背景 第二节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内涵 第三节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教学原则 第四节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六大要素 第五节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教学策略第二章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要点步骤 第二节 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章 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第四章 初中数学“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课例精选  第一节 数与代数 第二节 空间与几何 第三节 统计与概率 第四节 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让学生拥有主动发展的利器  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要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让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学会学习策略,并运用学习策略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培养并发展元认知。  (三)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认知实践活动的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展  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师既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实验、制作、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学科兴趣活动及社会考察活动,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成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四、三维合一在坚持、发扬传统的优秀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交融与综合,要明确“知识与能力”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目的,既让学生“学会”(知识与能力),又让学生“会学”(过程与方法),还要让学生“乐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关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努力体现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科之间的综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与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通过深入钻研《标准》,特别是《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作比较,便可以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数学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相对狭隘的计算与证明能力,还应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学数学”的过程,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初中数学) PDF格式下载



已经使用,帮助很大


封皮太薄,质量一般


前半部的理论还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