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幼儿教师学做研究

秦金亮//吕耀坚//杨敏 新时代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新时代  

作者:

秦金亮//吕耀坚//杨敏  

页数:

302  

前言

  20世纪,教师专业化作为一股强大的思潮席卷全球,极大地推动了各国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方略。  教师职业是不是一个可与医生、律师相提并论的专门职业?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究竟如何?这是各国学者长期讨论的问题。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而从专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是,从追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和权利到重心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师职业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职业。  那么,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呢?研究职业专业化的资深学者利伯曼(M.Lieberman)认为,职业的专业化应当具备如下的基本条件:(1)职业范围明确,表现在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2)运用高度理智的专业化技术;(3)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及专业教育的体系支撑;(4)从业者无论个人与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5)在专业的自律范围内,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6)以服务为动机的非营利推行;(7)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8)拥有具体化的专业伦理纲领。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它要求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与福利拥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

内容概要

  《幼儿教师学做研究: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新视野》内容包括导论——何为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轨迹、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学前教育研究问题的选择——如何发现研究课题、确定研究课题、讨论研究问题的目的、研究问题的陈述、学前教育文献的检索——如何获取研究信息、教育文献的类型、文献检索、如何写文献综述、学前教育研究课题的设计——如何设计研究课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何为学前教育研究第一节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二节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轨迹第三节 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第二章 学前教育研究问题的选择——如何发现研究课题第一节 确定研究课题第二节 讨论研究问题的目的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陈述第三章 学前教育文献的检索——如何获取研究信息第一节 教育文献的类型第二节 文献检索第三节 如何写文献综述第四章 学前教育研究课题的设计——如何设计研究课题第一节 研究操作前的设计第二节 研究操作中的设计第三节 研究设计的形式化体现第五章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如何观察儿童的所作所为第一节 学前教育观察的类型第二节 学前教育观察前的准备第三节 学前教育观察的实施第六章 学前教育访谈研究——如何获得研究对象的所思所想第一节 学前教育访谈研究概述第二节 学前教育访谈研究的类型第三节 访谈研究的设计程序与实施技巧第七章 学前教育问卷调查——如何了解当前的学前教育现状第一节 学前教育问卷的类型第二节 学前教育问卷的设计第八章 学前教育测量研究——如何测定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第一节 学前教育测量概述第二节 测验的评估标准第三节 测验的编制与实施第四节 常见的学前教育测验第九章 学前教育实验研究——如何探索学前教育研究的因果关系第一节 学前教育实验概述第二节 学前教育实验的分类与过程第三节 学前教育实验设计第十章 学前教育行动研究——如何使幼儿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第一节 教育行动研究概述第二节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思想第三节 学前教育领域如何开展行动研究第十一章 质的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如何分析研究中的文字资料第一节 质的研究与质的研究资料第二节 质的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步骤第三节 质的研究资料的分析技巧和思维方式第四节 提高质的研究资料的真实性第十二章 量化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如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第一节 数据的统计描述第二节 数据的统计推断第三节 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第十三章 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达——如何撰写研究报告与研究论文第一节 研究报告与研究论文的一般写作要求第二节 研究报告与研究论文的写作格式第三节 教育研究报告与研究论文的写作技巧附录1 定量研究范例附录2 定性研究范例附录3 文献综述样例附录4 研究成果表达样例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这些教育现象常常需通过人的心理行为现象的观察分析来研究其发展变化,或检验其效果,因而需借鉴吸收有关的儿童研究理论和方法;有时在一项研究课题中,既有研究儿童发展的成分,又有研究教育的成分,如有关“儿童数概念的发展与数学教育问题的研究”。由上可以看出,儿童总是在教育中发展、在发展中受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在重视其理论价值的同时,更应注视其应用价值,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前教育研究特别需要注重对各种教育条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考察,回答教育应当“怎么做”的问题,即通过研究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和环境条件,注重研究如何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促进其各方面协调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一方面它需要有些特殊的观察、测量、实验等手段探索学前教育情境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区别于一般成人和大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教育现象,需要特殊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它同其他的教育研究一样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多种方法的整合研究。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教育研究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类型与方法体系  (一)学前教育研究的类型  依据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学前教育研究可划分为五种类型,这些研究类型有的是在探求学前领域中的真理性问题,有的是在解决学前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有的是在提供物化产品,有的是在为学前教育现象作出价值判断,有的是在深入学前教育一线协同工作人员改进工作。  1.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属于纯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注重一般知识、普通原理原则的建立。基础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未知,发现普遍规律,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研究虽然不解决具体问题或特定问题,不能够“拿来就用”,但它能够对教育实际工作提供普遍性的指导。例如,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论”就是属于教育研究中有关儿童发展基本理论的探讨,它对幼儿教育依据儿童发展规律施教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得出的一般原理、原则,针对某个具体实际问题,深入考察某一局部领域的特殊规律,即将基础研究具体化,提出较强针对性的应用理论和方法。研究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促进幼儿早期阅读研究”就是运用儿童符号认知的一般规律,提出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具体方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幼儿教师学做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