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基于伙伴关系的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

潘文安 中国物资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国物资出版社  

作者:

潘文安  

页数:

261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梳理了不同学者在资源与能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价值链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和供应链协同理论对伙伴关系、供应链整合与竞争优势等方面所做的研究;全面分析了供应链伙伴关系的特点和风险、伙伴关系形成动因、伙伴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伙伴选择和评价;分别从客户导向整合、关系整合、资源整合、信息整合和物流整合5个构面,以及库存控制、采购管理、计划与控制和流程管理4个构面,比较完整地探讨了供应链外部整合和内部整合的动因、整合障碍、实现机制和整合方法;并运用结构(stmcture)一行为(conduct)一绩效(perfomance)的这一研究范式,沿着伙伴关系一竞争优势、伙伴关系一供应链整合、伙伴关系-供应链整合一竞争优势三条不同路径来设计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

作者简介

潘文安,1969年3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先后在《科研管理》,《经济地理》等杂志上发表多篇与供应链相关的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1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1.3 研究框架2 文献回顾 2.1 资源与能力理论 2.2 交易成本理论 2.3 价值链理论 2.4 委托一代理理论 2.5 协同理论 2.6 竞争优势理论3 供应链伙伴关系 3.1 供应链伙伴关系 3.2 供应链伙伴的战略分析 3.3 供应链伙伴评价与选择 3.4 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利益博弈4 供应链外部整合 4.1 供应链整合演变与策略 4.2 供应链外部整合 4.3 客户导向整合 4.4 关系整合 4.5 资源整合 4.6 信息整合5 供应链内部整合 5.1 供应链内部整合 5.2 生产规划与控制 5.3 采购管理 5.4 库存管理 5.5 内部组织与流程整合6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6.1 基本假设 6.2 概念模型 6.3 变量的定义与衡量7 问卷设计与调查 7.1 数据收集 7.2 样本情况 7.3 实证方法的选择8 实证检验 8.1 相关参数的界定 8.2 各变量的因素分析 8.3 信度与效度分析 8.4 线性结构关系模式(LISREL)分析 8.5 各构面关系差异性分析 8.6 研究结果的讨论 8.7 研究结论及后续展望参考文献附录:调查问卷

章节摘录

  1.系统思想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以核心企业为焦点的网络系统,这个系统涉及多方的利益、多种要素和能力,所有组织之间不仅存在着产品或服务联系,也存在着效率的依赖性,核心企业在以整体最优化为前提条件下加强与节点企业之间的整合,来实现企业局部利益最大化。  2.信息共享  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成员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信息与知识等共享,来加强核心企业与各节点企业之间在市场、技术和一些关键资源等方面的整合,从而降低“牛鞭效应”以此来提升企业的自身竞争优势。  3.新型组织关系 在供应链组织中,由于节点企业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共生性,因此成员企业之间往往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供应或分销关系,而是基于目标一致、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基础上的协议或虚拟联盟关系,这种新型组织关系主动地对供应链成员企业整体进行强化。  4.强调核心能力  核心企业在选择节点企业时,必须考虑其核心专长,从而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孕育和进一步强化,因此,核心企业可以依赖于供应链整合并只需抓住产品、技术和市场最主要的部分,而将企业不擅长的业务进行“外包”,从而形成了一条以核心产品为导向的贯穿于所有企业的“整合链”。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不仅反映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的变化,也折射出企业管理思想的变化,即企业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通过整合供应链中各种外部资源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可能使链上所有的节点企业都能受益,这也是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核心。


编辑推荐

  《基于伙伴关系的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分别得到了浙江省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609041 7)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09YJA6301 43)的资助。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基于伙伴关系的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