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解读高盛

陈胜权,詹武 编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

陈胜权,詹武 编著  

页数:

36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写作到2009年上半年定稿,期间恰好经历了一轮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与广大读者一样,笔者目睹了从美国房价泡沫破灭引发次贷资产贬值,到众多金融机构轰然倒闭,到实体经济遭受冲击,再到全球联手救市的过程。直到本书定稿之时,金融危机还只是走过了上半程,未来还有更多未知的事情会发生。而危机之后的全球金融版图必定会重塑,也许我们正处于一个与我们当前熟知的世界截然不同的金融体系孕育形成的伟大时代。  这轮危机是历史上与中国联系最紧密、对中国影响最严重的一次。一方面,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仅从外贸依存度和外汇储备规模来看,中国对世界金融危机已经无法置之度外;另一方面,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加之广大民众金融意识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切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金融问题。然而对许多人来说,金融仍然是一个模糊的领域,而曾经在全球金融市场呼风唤雨的华尔街投资银行们则更显得神秘。  金融的基本功能在于实现资金融通,进而促进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各类市场参与者的获利便是来源于这种优化配置所产生的价值增值。投资银行也不例外。但是与一般参与者不同的是,作为直接融资市场的主要中介,并以主动承担风险从而获得收益为盈利模式的投资银行是趋利性最强、风险偏好程度最高、市场嗅觉最灵敏的金融机构。他们是金融创新坚定的推动者、金融产品的主要发起者、风险资产的做市商和投机商。而过去几十年来金融工程的发展和市场技术的成熟,使投资银行包装产品、设计交易的能力越来越成熟。也让投资银行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专业训练的领域。  本书力求以一些具体的角度来观察世界上最富盛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这是一家世人皆知而不明的公司。大家经常惊叹于其超乎寻常的盈利能力与神乎其技的业务技巧。但这家公司的成功之道甚至在华尔街都是秘密。我们当然无法在一本之中将高盛的全貌展现在大家面前,也无法用有限的字眼来完整描述投资银行这个高度专业的领域。但我们可以用客观的态度、在全面的视角来审视高盛,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写作过程中正值华尔街巨变。传统的五大投行均遭受重创,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相继倒闭、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弃暗投明”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从而开始接受美联储的监管。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广泛吸取了各种信息,力求写的完整,但风起云涌的金融市场变化之快远远超出了预料。当前这轮严重的金融危机本是写作之初绝难想到的事情。因此,现在看来,本文的部分内容或已显得有些过时和不完整。这也成为该书的一大遗憾。或许只有等到此轮危机尘埃落定之后,待再版时,才能一一补充完整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高盛简史 第一节 从初创到大危机时期的高盛 一、高盛诞生 二、家族接班人:亨利和萨姆 三、遭遇大危机 第二节 西德尼·文伯格时代的高盛 第三节 双主席时期的高盛 一、两个“约翰”,一种全新的制度 二、双主席时期的第二阶段:罗伯特鲁宾和史蒂芬弗里德曼 三、双主席时期的三个重要事件:收购阿朗公司、开展并购咨询业务及英镑狙击战 第四节 走向公开上市的高盛 第五节 今天的高盛 附录一 华尔街投资银行发展史 一、投资银行诞生到大危机之前 二、“大危机”以后金融业分业经营的阶段 三、20世纪80年代后投资银行业重新扩张的阶段第二章 高盛与合伙制 第一节 公司制、合伙制与投资银行 一、公司制与投资银行 二、合伙制与投资银行 第二节 高盛的合伙制 一、天然的合伙制投资银行 二、锻造高盛的金字招牌 三、新的资本结构:引入机构投资者 第三节 高盛的选择:从合伙制走向公开上市 第四节 华尔街其他投资银行的选择 一、美林的公开上市 二、摩根士丹利的公开上市 第五节 合伙制:只留下回忆吗 一、华尔街为何放弃合伙制 二、保荐人制度带来的新挑战 三、合伙制:中国券商(投资银行)的选择第三章 高盛的公司治理结构 第一节 高盛的股权结构 第二节 高盛的董事会 一、高盛’的独立董事制度 二、高盛独立董事制度的特点 第三节 高盛《公司治理指导方针》  第四节 高盛集团董事会下属各专业委员会 一、审计委员会 二、薪酬委员会 三、公司治理和提名委员会 第五节 高盛集团的经理层 一、高盛的经理层 二、对经理层的约束机制 三、对经理层的激励机制第四章 高盛的主要业务 第一节 投资银行业务 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投资银行业务 二、投资银行的业务职能 三、现代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趋势 第二节 高盛的业务及其部门 一、投资银行业务 二、交易和直接投资业务 三、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业务 四、高盛的全球投资研究部和私人财富管理部门 第三节 高盛业务发展的特点 第四节 新世纪后高盛三大业务的发展概况及趋势第五章 高盛的金融创新 第一节 投资银行与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的动力  ……第六章 高盛的风险管理第七章 高盛的用人之道第八章 高盛的领袖风采第九章 高盛的企业文化第十章 高盛在中国第十一章 次贷危机下的高盛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927年,纽约股市掀起了第一轮狂潮。这一年,股票交易额达到了破天荒的5.7 5亿股。在1928年年初的几周里,证券市场已成强弩之末,已显现出崩盘的迹象。1928年3月初,随着纽约股市中实力最强的一批投机商大量买进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无线电公司的股票,新一轮投机行为疯狂扩散,股票价格再次疯狂暴涨。1929年年初,股市的狂热已失去控制。同年10月15日,纽约股市开始出现大量抛售,但由于大投机商抛售谨慎,市场反应暂时较为平和。  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然崩盘。当天的股票成交量达l289万股。股票价格下降之快,连场内的自动行情收录机都赶不上!人们陷入恐慌之中。这一天,有11名证券市场投机老手相继自杀。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平均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而这次股市大崩溃仅仅是持续四年之久的世界末日式的大萧条时代的一个序幕。  股票价格的大幅“跳水”使得GSTC承受着股市下挫的巨大压力。GSTC的股票价格也从最高的326美元/股,狂跌到1.7 5美元/股。当时,GSTC持有许多带有看涨期权性质的股票,这使得GSTC不得不在市场价格下跌时按原定的高价买入相应的股票。为了筹集资金,GSTC只能出售更多的股票,这又加速了其股票价格下跌的速度。GSTC的失败被看成是不合时宜的投机行为和高杠杆率致命结合的例证。这是20世纪最大的投机失败事件之一,它使高盛公司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它一度使高盛公司名誉扫地。1933年大危机结束的时候,GSTC的4万多名投资者与股市最高点相比,损失了将近3亿美元。许多公众投资者因此对GSTC以及高盛公司提出索赔要求。接踵而来的涉及几亿美元的诉讼困扰了高盛公司10多个年头。尽管这些诉讼最终都没有成功,但法律费用加上交易费用使高盛损失了约1300万美元。  大危机后,高盛公司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许多对手都认为高盛将从此一蹶不振。高盛公司在以后的五年内没有发起过一起证券承销业务。直到1935年,公司才停止亏损,在同一年公司才加入了由其他公司发起的证券承销业务。  1930年,西德尼?詹姆斯?文伯格(SidneyJamesWeinberg)接受了高盛公司的领导权。同年5月,高盛公司的合伙人在他的带领下集体要求凯夫宾斯辞职。尽管此时凯夫宾斯资本账户上的数字是负数,但他仍带着25万美元离开了高盛公司。


编辑推荐

  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它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国际运作能力。  高盛集团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在业务开发、公司治理、薪酬体系、战略布局等各方面不断完善、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引领了金融潮流。成为金融行业竞相学习模仿的楷模。  《解读高盛》从高盛发展的历史入手,以历史发展脉络为框架,以人物和事件为线索,对高盛的百年发展作了全面的剖析,包括业务发展、企业文化、创新理念、公司治理、用人之道、发展战略等,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可读性强,是一本全方位了解高盛的优秀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解读高盛 PDF格式下载



老板让买来学习的,是一个系列的书籍,大家可以参考“金融巨擘丛书”这一系列,对财务人员是一个拓展。


朋友说不错,写的内容还可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