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民币价值悖论下的政策选择

吴少新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

吴少新  

页数:

194  

内容概要

吴少新教授认为,投资导向与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是造成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直接原因。我国经济现阶段的内外失衡具有一个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增加、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不仅直接引起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还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引起热钱流人。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现象看似矛盾,实则一致。
江春教授认为,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形成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现行汇率制度导致外汇占款占中央银行资产比重增加,流动性过剩,所以对内呈现贬值现象;收入分配失衡和企业家精神的压抑是造成双顺差的宏观经济原因和制度上的根源。朱晓梅教授认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即美元本位制是价值悖论深层次的原因。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下,各个国家被迫根据美元选择自己的汇率制度,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受到影响,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成为必然。

书籍目录

内外失衡下的“米德冲突”与中国化解之道
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基于企业家精神的新视角
金融发展中的社会公平问题: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
中国金融风险预警的汇率指标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失衡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2000-2009年的数据为例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货币政策选择
——基于QE2经济后果的分析
我国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效果分析
人民币价值悖论与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选择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银行业竞争与风险承担关系研究
——基于特许权价值视角
日本、德国本币升值下的政策得失及对我国的启示
IPO询价制下的灰色市场机制
外汇占款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掌握衍生品交易之道,提高公司市值管理水平
——人民币“内贬外升”背景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思考
Testing for Granger Causality among Residential
Investment,Non-residential lnvestment and GDP
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贸企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人民币内外价值——对立与统一
试析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章节摘录

  2.要树立动态套期保值理念,实现从被动避险到主动管理风险的转变  传统理论认为,套期保值就是买卖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衍生品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对冲衍生品合约弥补现货价格涨跌的风险。这种套期保值理论过于强调成本和利润锁定的观念,但其实际效果却是一种相对被动的保值。以这样的理论指导实践可能会遇到很大的挑战,极端情况下甚至会给企业带来重大风险。比如,近几年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如果企业简单地从成本出发利用衍生品交易锁定利润,很有可能因为价格升水异常高企及保证金的压力而面临暴仓的风险。本来行业景气周期到来是企业扩大利润的好时机,却因为不恰当的套期保值行为而面临巨大风险。因此,上市公司不能机械地照搬这种套期保值原理,而必须转变观念。国际上,成熟的套期保值者不再是单纯地进行简单自动保值,被动接受价格变化,只求降低风险来达到保值目的,而是积极主动地利用价格趋势的变化参与保值活动,选择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套期保值交易策略,根据现货、衍生品价格变动,进行多次的停止或恢复保值的活动,以追求预期收益最大化以及所持衍生品合约的风险最小化。我国上市公司要学会用这种动态套期保值理论指导自身的实践。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人民币价值悖论下的政策选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