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洛阳古代官吏事约

杨作龙 朝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6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作者:

杨作龙  

页数:

47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有这样几种情况:①洛阳人为官者;②在洛阳为官的外地人;③卒葬在洛阳的官吏;④皇帝赐葬洛阳者;⑤外地迁葬在洛阳者;⑥葬于洛阳先茔者。尤其是迁葬和皇帝赐葬洛阳者,都反映了古人对洛阳的不解情结。唐代诗人诗中描述的“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所反映的也是这样的情结。  本书计收录中央官吏231类,531人:州郡、府官吏44类,299人;县级官吏8类,252人。总计283类,1082人。查《旧唐书》,共为1300余名官员立传,唐代在290年中每一官职前后继任又不知其数,这已经是遗漏甚多。而本书录有唐代官吏仅670人,更是挂一漏万。所有这些官吏只有部分在正史中有传,而很多都是不见于经传的。其一生事迹的浓缩,亦是社会历史、社会变化的反映,是当代人当时的第一手资料。志文溢美的是个人,并不粉饰社会,对社会是一种较为客观的反映。这些也正是在河洛文化研究中所需要的。

作者简介

杨作龙,男,天津武清人,洛阳师范学院原院长,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作龙是历史研究专家。1998年,他被任命为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2000年,学校更名为洛阳师范学院。上任后,他首先思考的问题就是学院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体系。他认为这一教育体系首先要求以“师范”为主体,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以学生人文文化为底蕴的特有的知识结构,要打出文化这个品牌。于是,他想到了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河洛文化。杨作龙所倡导的师范精神正是发源于洛阳,是河洛文化传承下来的一部分。谈及洛阳的教育典故时,他对记者侃侃而谈、旁征博引:东汉时期的洛阳太学,鼎盛时拥有太学生三万人。作为洛阳太学教授生员的博士是钦定官学的“为人师范”者。东汉政府规定,举荐博士的标准是“德行高妙,志节清白,经明行修”。这些思考,让杨作龙坚定了突出文化特色的办学方向。

书籍目录

序前言编例说明正文目录 尚书令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参知政事 司徒 司空 太尉 太师 太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少师 太子少保 盐铁转运使 权知军州事 观政 启部尚书 礼部尚书 兵部尚书 刑部尚书 工部尚书 兵部侍郎 刑部侍郎 工部侍郎 中书侍郎 仓部侍郎 吏部侍郎 兵部侍郎 刑部侍郎 工部郎中 度支郎中 虞部郎中 库部郎中 户部员外郎 主客员外郎 驾部员外郎 屯田员外朗……正文附录:我国历代纪元表征引书目官吏姓氏目录官吏姓名笔画索引后记


编辑推荐

《洛阳古代官吏事约》由朝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洛阳古代官吏事约 PDF格式下载



好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