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熊勇清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熊勇清  

页数:

211  

内容概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产业发展日益呈现出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三大趋势,集群企业的快速成长已经成为这三大趋势中最令人瞩目的组成部分,并已经成为区域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有效的自主创新模式选择关系到集群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性发展。本书选取了持续竞争力的独特视角,系统探讨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及其相关问题,在学者提出的原发型、集成型、引进型自主创新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持续型自主创新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实现全面化、生态化、网络化的自主创新。同时。基于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要求,提出了包括资源整合、动态联盟和绿色供应链等自主刨新机制。本书以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为例,通过对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持续型自主创新模式的实证数据分析,研究了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进而探讨了集群企业在全面化、生态化、网络化自主创新等层面的主要策略。

作者简介

  熊勇清,江西省临川人,管理学博士、中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商学院MBA核心课程首席教师。  主要从事现代管理理论与组织行为、企业经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4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多项,主编《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著作或教材3部,在《预测》、《系统工程》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主持或参与云南铜业、铜陵铜业、中色矿业等30多家企业的管理咨询工作。

书籍目录

摘要第一章 导论1.1 研究背景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2.1 集群企业竞争力研究综述1.2.2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研究综述1.3 分析框架与研究内容第二章 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内涵与自主创新的机理分析2.1 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基本内涵2.1.1 集群企业的界定2.1.2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观点2.1.3 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特质诠释2.2 持续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比较分析2.2.1 核心竞争力的提出2.2.2 核心竞争力是持续竞争力中最核心的部分2.2.3 持续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区别2.3 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的自主创新机理2.3.1 不同学派对集群竞争力来源的分析2.3.2 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源于自主创新2.3.3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机理分析2.4 本章小结第三章 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影响因素3.1 基于外部环境的集群企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分析3.1.1 集群创新系统3.1.2 创新政策体系3.1.3 社会服务体系3.1.4 创新人才教育体系3.1.5 技术发展市场3.2 基于内部能力的集群企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分析3.2.1 战略联盟能力3.2.2 研究开发能力3.2.3 生产制造与市场营销能力3.2.4 创新资源整合能力3.2.5 企业创新文化与知识积累能力3.3 本章小结第四章 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式比较与选择4.1 原发型、集成型、引进型三种自主创新模式的比较4.1.1 原发型自主创新模式4.1.2 集成型自主创新模式4.1.3 引进型自主创新模式4.1.4 三种创新模式的比较4.2 持续型自主创新模式的提出背景及其特点4.2.1 持续型自主创新模式的提出背景分析4.2.2 持续型自主创新模式的主要特点4.3 持续型自主创新模式的主要类型4.3.1 全面化自主创新4.3.2 生态化自主创新4.3.3 网络化自主创新4.3.4 对全面化、生态化、网络化自主创新的关联分析4.4 持续型自主创新模式的持续竞争力优势4.4.1 全面化自主创新的持续竞争力优势4.4.2 生态化自主创新的持续竞争力优势4.4.3 网络化自主创新的持续竞争力优势4.5 本章小结第五章 集群企业持续型自主创新的空间与知识模型5.1 基于空间要素的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模型分析5.1.1 基于空间要素的集群企业创新成本5.1.2 集群企业持续性自主创新的三阶段空间模型分析5.1.3 集群企业持续型自主创新空间模型的基本结论5.2 基于知识要素的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模型分析5.2.1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知识特性5.2.2 基于知识要素的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模型建立5.2.3 知识要素中持续型自主创新模型的基本结论5.3 本章小结第六章 集群企业持续型自主创新运行机制研究6.1 全面化自主创新的资源整合机制6.1.1 持续激励机制6.1.2 风险规避机制6.1.3 全要素整合机制6.2 生态化自主创新的绿色供应链机制6.2.1 绿色供应链与一般供应链模式的比较6.2.2 绿色供应链机制的生态化自主创新价值6.2.3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绿色供应链系统模型6.3 网络化自主创新的动态联盟机制6.3.1 构建动态联盟机制的必要性分析6.3.2 动态联盟的主要组建模式6.4 本章小结第七章 基于持续竞争力提升的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策略选择——以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企业自主创新为例7.1 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7.1.1 持续型自主创新模式:造就三一重工发展史7.1.2 中联重科:持续型自主创新打造“中国牌”7.2 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企业持续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7.2.1 创新投入不足:全面化自主创新问题7.2.2 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生态化自主创新问题7.2.3 创新链条缺环:网络化自主创新问题7.3 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企业持续型自主创新模式的策略选择7.3.1 政府—中介—企业的互动:全面化自主创新策略7.3.2 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化自主创新策略7.3.3 战略联盟与全球创新服务:网络化自主创新策略7.4 本章小结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8.1 研究总结8.2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产业发展日益呈现出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三大趋势,集群企业的快速成长已经成为这三大趋势中最令人瞩目的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涌现出一批典型的集群企业,如美国“硅谷”(Silicon Valley)的微电子业和底特律的汽车工业、意大利普拉托的毛纺织业、荷兰的花卉业,以及我国台湾新竹的IC产业(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和温州柳市的低压电器业等。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E?波特指出,一个国家的成功并非来自某一项产业的成功,而是来自于纵横交织的产业集群。一国经济是由各种企业集群所组成的,它们弥补并提供竞争优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作为产业组织形式的集群企业,已经成为区域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区域研究的视角开始由单个产业的发展转到跨部门或跨产业的价值链分工活动的发展;从游离的企业个体转向具有集群特征的企业或企业群落;从片面强调培育大集团转向促进大中小企业形成生命共同体。集群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区域及国家的经济增长,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与持续竞争力提升。  集群企业理论的古典基石集中体现在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关于新产业区和外部规模经济的研究,以及巴顿(K.J.Button)和韦伯(A.Weber)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对集聚经济理论的阐释。此后,胡佛(Hoover)、斯科特(Scott)、克鲁格曼(P.Krugman)、波特(Mi—chael E.Porter)、韦纳勃斯(Anthony J.Venables)、欧洲区域创新环境研究小组(GREMI)等,从企业集群形成机理、外部经济、创新机制、社会资本、经济增长、产业政策等不同侧面对企业集群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次高潮,如表1—1所示。


编辑推荐

  如何促进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提升?作者在领会理解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的过程中,并结合他自己多年来对集群企业研究的基础,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新的角度,对促进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提升进行研究。现在呈现在读者前的这本书,便是他两年来对这一问题研究和思考的结果。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