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

赵德江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赵德江  

页数:

247  

前言

  民营经济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成分,并且正在发展成为涵盖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涉及各行各业的庞大经济体系。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促进了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成为启动民间投资和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经济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和指导民营经济的快速成长。与民营经济发展创新的进程相适应,学术界同样面临如何提升民营经济理论研究水平、构建民营经济理论体系的任务。因此,需要不断有新的理论诞生,对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和基本原理加以科学地研究,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特有的现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寻求民营经济增长的最佳途径。

内容概要

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最大变化是私营企业主群体的兴起。该群体的兴起,是处于当代中国由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的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最前端的结构性部分,也是与原有的社会结构异质性最强的部分。本部作品在意识形态所关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内,选取了私营企业主兴起这一视角,来研究中国意识形态的当代转型问题。

作者简介

赵德江,男,1964年12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甘南县,法学博士,现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办公厅副主任。
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长期在党政部门从事文化教育、宣传思想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具体工作,近年在人民团体从事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实际工作。2003年9月至2008年6月,在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上曾发表5篇关于意识形态研究的论文。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意识形态转型的分析基础 第一节 意识形态转型的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依据 一、意识形态随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变革 二、意识形态随人类历史的变迁而变迁 三、意识形态随统治阶级的变更而变更 四、意识形态随现实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节 意识形态转型的实践生成 一、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二、实践是意识形态的最终取向 三、意识形态在实践中修正自身 第三节 意识形态转型的内在结构判定 一、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要素 二、意识形态结构要素的逻辑关系 三、意识形态结构演进体现意识形态转型第二章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转型路径 第一节 消灭私有制:革命型意识形态的初构 一、纯粹公有制的价值理念 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学说 三、对民族资产阶级“双重改造”的政策主张 四、革命型意识形态的理性反思 第二节 培育新阶层:建设型意识形态的重构 一、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价值理念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学说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主张 四、建设型意识形态的多维转变 第三节 确认建设者:和谐型意识形态的再构 一、无产者变有产者的价值理念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学说 三、引导私营企业主承担社会责任的政策主张 四、和谐型意识形态的共生范式第三章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转型机制 第一节 重新厘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本功能 第二节 准确把握意识形态转型的“变”与“不变” 一、选准意识形态转型突破口 二、推进意识形态话语系统渐变 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本原则不变 第三节 广泛团结私营企业主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以阶层定位私营企业主群体 二、确认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 三、有序扩大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第四章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中的社会思潮批判 第一节 泛意识形态化思潮批判——以新左派为例 一、新左派的主要观点 二、新左派的思想误区 第二节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批判——以自由主义为例 一、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二、自由主义对邓小平理论的割裂曲解 第三节 假意识形态化思潮批判——以民主社会主义为例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演变历程 二、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第四节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第五章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中的观念变革 第一节 从“观念论”到“实践论” 第二节 从“结构论”到“建构论” 第三节 从“异化论”到“生存论” 第四节 从“真假论”到“利益论” 第五节 从“对抗论”到“主导论” 第六节 从“普适论”到“特色论”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伊格尔顿指出:“理解意识形态就是更深刻地理解过去和现在,这种理解有助于我们的解放。”由于意识形态承载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精华,或显或隐地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可以透过意识形态来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把握未来。不仅如此,理解意识形态自身的过去和现在,更加有助于我们冲破精神的牢笼,获得思想的解放。一般抽象地理解,意识形态是凝固的观念、可视的思想。如同用一个谎言掩盖另一个谎言,以至于相互叠加的内在谎言组成浑然一体的外在真实一样,意识形态表面上是一个努力使自己成为不能自我否定的永不破灭的神话。但实际上,在历史进程中意识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作为历史的组成和生活的真实,与社会形态、人的发展阶段相一致,并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实现自身的承继性转化。这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中具有内在的思想逻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实践印证,在意识形态自身结构变化中也有充分体现。  第一节意识形态转型的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依据  尽管意识形态早就先于“意识形态”概念出现之前而存在,尽管把意识形态作为认识对象并非始于马克思,但“正是由于他的著作的影响,意识形态的概念才会像今天这样广为流传”,并形成当代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伦理学、宗教学、经济学等学科极其重要的理论视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 PDF格式下载



非学术著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