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对外贸易与地区差距

张红霞,范跃进 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张红霞,范跃进 著  

页数:

205  

字数:

22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济南大学城市发展研究基地是由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于2005年正式批准成立的学术平台。几年来,基地工作人员围绕“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开展理论与实务研究活动,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最近,又策划组织编写“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系列”之《区域竞争力研究丛书》,内容涉及城市形象设计、制造业区域集聚、城市环保企业发展、对外贸易与地区差距等领域,从多个学科多个视角对区域竞争力问题进行研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区域经济是研究特定地域内资源配置的科学,它的产生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逐步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近几十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区域经济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研究内容由传统的经济地理扩大到特定地域内的所有经济活动,比如区域产业经济学、区域财政金融学、区域创新经济学、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有人提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比较杂乱,不能算是一门科学。可这恰恰是区域经济学“蓄势待发”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同时,这也为区域经济学构建理论新体系提供了空间,为吸纳、引进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分析工具创造了条件。这种兼容并蓄促进了学科的交叉,成为区域经济学的一个鲜明特色。  与区域经济学不同,可持续发展则是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从目前资料看,它是由美国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R·布朗在其1981年出版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一书中提出来的。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六章进行系统研究,第一章主要对国际贸易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最新研究趋势与动向进行梳理、归纳,第二章主要从定量角度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第三章主要是对中国不同省份间、不同地带间、不同地带内部的对外贸易发展差异与经济发展差距进行衡量,第四章主要对对外贸易与地区经济差距变动的作用机制进行定性分析;第五章则主要分析影响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决定因素,并就地区对外贸易收敛的路径进行实证检验;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第六章提出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对外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理论与述评 第一节 贸易理论演进与发展趋势述评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述评 第三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述评 第四节 贸易理论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融合发展述评 第五节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问题研究进展与述评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二章 对外贸易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比较 第一节 中国区域单元的划分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历程 第三节 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比较 第四节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 第五节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比较 ——基于四地带面板数据的回归检验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三章 地区经济差距与对外贸易地区差异的衡量 第一节 地区经济差距的衡量 第二节 对外贸易地区差异的衡量 第三节 对外贸易差异与地区经济差距的关系 ——基于省际数据的误差纠正模型检验 第四节 对外贸易结构差异与地区经济差距的关系 ——基于地带数据的误差纠正模型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四章 对外贸易与地区经济差距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要素流动与要素收益变化机制 第二节 技术溢出与要素收益变化机制 第三节 要素积累与规模报酬变化机制 第四节 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机制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五章 对外贸易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与收敛路径 第一节 影响对外贸易地区差异的因素 第二节 对外贸易地区差异的收敛路径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误差纠正模型检验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六章 基于外贸收敛路径的地区协调发展战略 第一节 国内市场一体化发展战略 第二节 交通通信设施跟进战略 第三节 人力资本提升战略 第四节 区位与资源互补的外向发展战略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罗默(1990)建立了一个包括三种投入(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三个部门(研究部门、中间品生产部门、最终产品生产部门)的中间品品种水平扩展模型,该模型假定技术进步表现为新型资本品或消费品的不断出现,考察了在中间品生产中引进不完全竞争后中间品品种增加的情形。罗默认为,知识积累对于知识生产的正的外在性产生了知识的内生增长,促进了经济的长期增长,而知识生产的激励来源于知识在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排他性。在罗默的模型中,技术知识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收益递增由内生的知识累积引起,国民经济增长率与在研究部门中投入的人力资本成正比。  格罗斯曼与赫尔普曼(1991)提出了一个产品质量阶梯不断提高的内生技术变化增长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技术进步表现为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而这种提高质量的技术是靠专门的研究与开发而获得。格罗斯曼与赫尔普曼强调,正是一系列部门中产品质量阶梯的不断提高构成经济增长的源泉。  1992年,阿格奥和豪伊特提出“创造性破坏”的新熊彼特主义模型,该模型采用新熊彼特方法假定经济中存在三个部门:最终消费品部门、中间产品部门和研究开发部门。其中中间产品部门具有垄断性,而其他部门的市场具有完全竞争的性质。假定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劳动:只能从事最终消费品生产的简单劳动、既能从事中间产品生产又能进行研究开发的熟练劳动和只能从事研究开发的特殊劳动。在此基础上,阿格奥和豪伊特探讨了“创造性破坏”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认为“创造性破坏”实质就是目前的创新与将来的创新之间的负相关,并将经济增长过程视为具有不确定性的创造性破坏过程的不断重复,垂直产品创新(产品质量不断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并导致经济的周期性增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对外贸易与地区差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