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界银器概览

刘玉平,张英正 著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刘玉平,张英正 著  

页数:

170  

前言

  本书作者兴趣广泛,有着多年收藏和研究经历。不过,近十年来他们的兴趣转移,集中到银器项目中来,而且是以外国银器为主,这在收藏界是不多见的。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到欧美和日本等国,都可以在博物馆和私人手中看到中国文物,这些文物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东方文明之美,外国人可以通过这些文物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可是,在中国,除了故宫博物院,几乎看不到外国高档文物的收藏,这是一种遗憾。我们需要了解自己,也需要了解外国,不同的文化享有许多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了解外国历史文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启示是在比较中认识自己,没有外国文化的参照,我们很难看清楚自身。因此,致力于外国银器的收藏,本身就有了特殊意义。  说到银器,其特殊性在于它的材质。因为白银曾经具有货币职能或直接用于货币制造,而其特点主要不是面值而是重量。贵金属白银本身拥有明确的价值,再制做成器物也就有了相应的附加值;流传多年后,除了本身的价值和作为艺术品的附加值之外,又增加了古董的多重价值。况且古代银器的意义还远不仅如此,如果把它纳入到一个更广阔的范围、更宏观的背景下考虑,会吃惊地发现另一个更重要的现象。  18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秘鲁的白银价格……肯定不仅对欧洲银矿出产的白银价格有影响,而且对中国银矿出产的白银价格有某种影响。”他在名著《富国论》一书中用了几十页来论述过去四个世纪银价的变动。另外,曾经获得1999年世界历史学会图书奖头奖的弗兰克所著的《白银资本》一书中,也提供了一些具重要意义的数据: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的产量的85%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生产的白银,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40%的约12000吨运往亚洲。美洲白银18世纪的产量约为74000吨,其中有52000吨运抵欧洲;其中40%约2000~E运抵亚洲。另

内容概要

  白银与银器的产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它体现了人类财富保存、观赏、陈列、生活实用等多重价值;它又成为赋税、奖励、供奉、赠送、施舍、悬赏等的实现方式;甚至成为争夺、抢掠、贿赂、赌博的对象。人类社会的政治、科技、经济、文化乃至军事活动都因它而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因此,世界各国各地区及各个民族,对白银都十分珍视,同样对白银制成的银器十分珍视。数千年来各国能工巧匠大显身手,制作生产出多姿多彩的银器,并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流派。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开始了银器制作,至唐,其精美程度达到顶峰。那时拜占庭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银器传入中国,从此中西银器制作和银器文化交流绵延不断……

作者简介

刘玉平,男,山东人,原全国集邮联合会外联部部长,著名银器收藏家和研究者,国内几家著名拍卖行银器拍卖部顾问。本书以《洋古董——银器》的书名2002年在北京出版社出版。现增补“东方银器”的内容后在东方出版社再版。

书籍目录

序言再版序言Ⅰ 银器的产生与发展 一 白银——金属中的皇后 二 东方的银器 三 西方银器的产生与发展 四 中西方银器的交流 五 银器的意义Ⅱ 银器的种类 一 银币 二 生活用品 三 其他银制品Ⅲ 银器的制作与工艺 一 银器的制作方法 二 银器的加工工艺 三 著名公司与银匠Ⅳ 银器的鉴定 一 不同国家与地区生产的银器鉴定 二 不同材质的鉴定Ⅴ 银器的其他标记 一 重量标志 二 徽记 三 容积标志Ⅵ 银器的特征 一 银器特征的演变 二 各种不同银器的特征 三 银器的花饰Ⅶ 银器的收藏 一 银器的收藏难度 二 银器的收藏方式 三 收藏银器的秘诀Ⅷ 银器的保管与维修 一 银器的保管 二 银器的维修Ⅸ 银器的欣赏与评价 一 银器的欣赏 二 银器的评价Ⅹ 银器市场 一 市场状况 二 收藏群体 三 交易情况 三 开拓市场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矿开采、冶炼等技术已趋成熟,并生产了一定数量的高纯度白银。另外经考证,春秋时生产了相当数量的银器,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各地。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也有银器大量出现,所不同的是中原和南方地区与北方少数民族制作的银器在艺术造型、装饰等方面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如果说春秋战国是中国银器的提高时期,那么秦汉可以说是银器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银器的造型十分丰富,同时在各种其他器物上也多有银饰出现。可见此时银不但用于制作器皿,也用于各种装饰。秦汉时期的匠人已经掌握了铸造、焊接、掐丝、镶嵌、锉磨、抛光、胶粘等多种繁复工艺及加工方法。至汉代,除使用包、镶、镀、错等方法外,还将银制成银箔和银泥,将其与丝、漆等结合,制成色彩艳丽、富丽堂皇的器物及织品。加上使用掐丝及焊缀工艺,又可制成美丽的花瓣及精细的银珠,致使各类器具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秦汉时期的探矿、采矿、冶炼技术又前进了一大步。经检测,此时已能炼出95%左右纯度的白银,这就为制作工艺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至三国及南北朝,中国银器数量相对减少,其原因在于战乱不断,银产量减少。另一方面还在于佛教开始兴盛,占用了大量白银。这一时期虽然大件银器减少,但银器制作工艺仍在不断提高。像银画象牙杯、银镂漆匣、银错铁镜、金瓶银瓮、银镶红蓝宝石等制品屡屡可见,虽然多以饰物为主,但工艺十分精致。在此时期值得一提的是,大量外国银器开始进入中国。这对于加强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中西方银器制作技巧的提高都起到积极作用。  2.中国银器概况  (1)基本情况  在前四五千年,中国人、埃及人、希腊人及罗马人都掌握了开采、冶炼白银技术。其中大部分银被用来制作货币或饰品。中世纪的白银主要产自波西米亚和西班牙。文艺复兴后由于西班牙银矿的大量发现以及对外掠夺,使其称雄于世界白银贸易市场。随后,美国发现了更大储量的银矿而打破西班牙的垄断地位,并且使得银银器大量出现于人类生活之中。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一样,创造出了十分精美的银制艺术品。中国最早的银制品出现于商周。目前发现的有商代制作的最为简单的银饰品,实际上就是打制的银片,但就是这一简单的银片,开创了中国银器制造的先河。到西周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金银平脱技术,此工艺的作法是在某一器物上涂上一层漆,然后将几何形状的银片贴在漆面上,经过打磨后形成一件具有明显的银白与其颜色形成的美丽图案的艺术品。另外,此时曾经产生过一件惊世之作——银马冠,其高27.3cm,宽29.9cm,该物表情生动,制作考究。它的出现说明中国银制艺术品的正式产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银器制造的提高时期,从数量上可以看出当时的制作已相当多样。山东出土过一件战国时期的银,上有“陵夫人”字样。还曾发现一个直径37cm,高55cm,重达1705g的大银盘。此盘为直口、平沿、折腹,底微内凹,口沿及内外腹处刻有六组龙凤纹,内底还刻有3条盘龙,口沿下部刻有铭文。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世界银器概览 PDF格式下载



还是不错的.....黄河北极狐留言


此书很好,有意义。建议购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