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撒旦起舞

[俄] 布尔加科夫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3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俄] 布尔加科夫  

译者:

严永兴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布尔加科夫的代表作,用三条线索讲述一个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故事:撒旦和随从大闹莫斯科;大师和马格丽特的爱情;大师的小说:耶稣之死。

书籍目录

第一部
一 永远别同陌生人交谈
二 本丢·彼拉多
三 第七条证据
四 跟踪追击
五 格里鲍耶陀夫事件
六 果真是精神分裂症
七 不吉利的单元
八 教授和诗人间的论战
九 科罗维耶夫的诡计
十 来自雅尔塔的消息
十一 伊万的自相矛盾
十二 魔法和它的揭底
十三 主角出场
十四 光荣属于雄鸡
十五 鲍索伊的梦
十六 行 刑
十七 惊慌不安的一天
十八 不走运的造访者
第二部
十九 马格丽特
二十 阿扎泽洛的雪花膏
二十一 飞 行
二十二 烛光下
二十三 撒旦的盛大舞会
二十四 寻求大师
二十五 总督如何企图解救加略人犹大
二十六 安 葬
二十七 五十号单元的终结
二十八 科罗维耶夫和别格莫特的最后奇遇
二十九 大师和马格丽特的命运被确定
三十 该走了!该走了!
三十一 麻雀山上
三十二 宽恕和永久的栖身之地
尾声
异文
译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撒旦起舞 PDF格式下载



  1. 滚石乐队的Sympathy for the Devil就是以这本书为灵感的,这歌还被《滚石》杂志选进了The 500 Greatest Songs。“Just as every cop is a criminal/ And all the sinners saints.”
  
  2.有一个Middlebury College教授做的网站非常棒:http://cr.middlebury.edu/Bulgakov/PUBLIC_HTML/
  
  3.这本书的手稿曾经被Bulgakov自己烧毁,之后他又根据记忆写了出来。由此有了“manuscripts don't burn"和"second-grade freshness"的说法。
  
  4.只有了解Bulgakov本人的经历和苏联历史才能理解这本书。
  
  5.“Meanwhile, the chessboard was in chaos. An utterly distraught king in a white cape stamped on his square, his arms raised in despair.”大师和猫下棋的这段特别有HP里头的巫师棋既视感。
  
  很喜欢故事的荒诞离奇和讽刺意味,致敬。


  译者王男栿,网络上没有他的简介资料,书中对其也没作介绍。从译文风格来看,王不像新手译者。小说的内容就无需赘言。现就本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译文问题及个人看法,按页数顺序列示如下:
  
  1. 第30页倒数第6行
  ”点上灯……”彼拉多咬牙切齿,眼睛闪烁着光芒,用和疑犯相同的语气说了一句。
  “是的,”耶稣继续说,他对总督的博学微微感到吃惊……
  ——当时看到“博学”二字稍感诧异,因为太突兀了。页面下方译者又对“点上灯”加了注释:法律规定审判时点上灯以便控方证人看清疑犯的脸。这次真的是谬以千里了。笔者引用的部分,是彼拉多与耶稣谈论后者在犹大家里受到款待的情形。
  俄文原文:
  – Светильники зажег... – сквозь зубы в тон арестанту проговорил Пилат, и глаза его при этом мерцали.
  – Да, – немного удивившись осведомленности прокуратора, продолжал Иешуа...
  
  英译本:
  ‘Lit the candles...' said Pilate through clenched teeth to the prisoner, his eys glittering.
  
  'Yes,' said Yeshua, slightly astonished that the Procurator should be so well informed...
  从俄文原文和英文都可以看出,点灯这个动作是过去发生的,是指犹大家里的灯被点着,而不是彼拉多命令某人点上灯,所以后面的“博学”也用错了。题外话,英译本把彼拉多模仿耶稣语气的那句原文省去了,是否故意为之不得而知。所以,有人见某书中文译本不好,就说”我看的英文译本“时也要谨慎选择。
  
  2. 第31页第9行
  ”对于人民来说,过去、现在、将来,永远都不会有比提庇留大帝更好、更伟大的政权。“
  ——病句,相当于”比提庇留大帝是政权“之误。
  
  3. 第33页第12行
  ”……脚下穿着三层鞋底的靴子,鞋带一直系到及膝的位置……“
  ——其实鞋底和靴子也不算矛盾,我们日常言谈中也经常这样说。挑这个小错,稍有吹毛求疵之嫌。有同当年某高中同学晚间洗完脚时喊,”我的擦脚手巾呢?”权当一乐。
  
  4. 第118页倒数第6行
  “经理瓦列努哈……”
  ——瓦列努哈在书中是剧院剧务,此后书中多次称之为“经理”,实在是译者和编辑之过。
  
  5. 第212页第4行
  “此人正是已故的伯辽兹的姑父——马克西米利安·安德烈耶维奇·波普拉夫斯基……”
  ——这里看不出问题,因为后文中提到马克西米利安妻子对于伯辽兹的离世很悲伤,可以看出马妻不是伯辽兹的姑姑就是姨母。但第213页第2行:……妻子的外甥死于盛年……称谓就不统一了。据笔者接触的译本,除王庆平译本出现此类小瑕疵外(开始称马克西米利安为伯辽兹的姨夫,随后称伯辽兹为前者的内侄。笔者认为译成“外甥”为妥),其他译本对这段关系处理的都很清晰明确。外国人的称谓分得不像我们那么细致,所以国人翻译时应该留意一下。
  
  后记:本译版从整体而言,翻译的不错,译文流畅,语言简洁明快,很少有笔者最不喜欢的超长欧式句子。但有些注释做的有画蛇添足之嫌,比如第37页的注释:金毛骑士:指本丢·彼拉多。因为原文:——金毛骑士本丢彼拉多。其实,如今快餐文化风气下,出书和译书出现笔者所述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再者,似乎也没人去关注这些“小”问题。


  撒旦是恶魔是黑暗是邪恶,是冷眼看透世间种种却不会伸手救赎苦苦挣扎的人们的存在。作者允许甚至赞同了撒旦的种种荒诞不羁的行为,却还是温暖的安排了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相遇和结局,也许还应该加上总督和本丢彼拉多,遵循自己意志活着的人们是值得尊敬和欣赏的。上帝需要人们的虔诚,而恶魔只需要人们对自己的虔诚。或许全篇的重点只是大师的那一句话,你自由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