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珍闻(上下)
2008-8
中央文献出版社
李新芝,谭晓萍 主编
822
860000
无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刘少奇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建立了卓越功勋。 本书记录了刘少奇同志崇高非凡的一生,从赴苏俄留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到回国参加领导安源工人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武汉工人夺回英租界的斗争;从在白色恐怖的上海、天津、北平、哈尔滨等地坚持革命活动,到出任中央驻北方局代表,南下担任中原局书记,组织和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从科学概括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到主持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和《全国土地法大纲》;从对新中国的经济构成和经济建设进行系统的研究,到建国后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长期主持中央一线工作,直至含冤去世……
上册 第一编 上下求索 走向革命 家世家风 母亲的养育之恩 勤学不辍 剪掉辫子 玉潭学校的高材生 学潮领袖 从长沙到北京、上海 赴莫斯科留学 上海平民女校理论教员 第二编 领导工运 初露锋芒 与毛泽东相会 安源播火 《工人周刊》特约通讯员 指点迷津 不肯坐轿子的主任 让哥哥下矿井 俱乐部里的故事 革命伴侣何宝珍 富贵不能淫 俱乐部大楼落成 送战友 领导五卅运动 长沙蒙难 最发奋、最勇敢的战士 在省港大罢工中 领导湖北工人运动 举办工人运动讲习所 妙计“交枪” 第三编 白区十年 独特贡献 指导中共顺直省委的工作 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 巧妙脱险 “中东路事件” 在赤色职工国际 一次无声的会见 典当皮袍救战友 战斗在中央苏区 “工作要认真仔细”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与苏区军工厂 长征路上 一匹黄马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接头暗号——《益世报》 “秘密工作和公开工作要绝对分开” 掩敌耳目 抬棺游行之后 营救“六十一人”出狱 成功的一招 “一针见血的医生” 第四编 抗日反顽 雄韬伟略 站在抗战的最前线 在临汾的日日夜夜 冀东暴动 慈父般的首长 延安父女相会 营救王若飞出狱 岁月抹不掉的记忆 秣马厉兵 广泛开展统战工作 创办中原局印刷厂 保安脱险 论共产党的修养 特殊秘书 “根据地就是家” “还要有实际精神” 粉碎日伪大“扫荡” 领导创办《抗敌报》 夜读 “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 推动苏北抗战 “七天七夜没合眼” 兼任鲁艺分院院长 创办华中党校 送棺脱敌 对错误从不放过 药是治病救人的 “对于顽固军是又打又拉” 学习敌人的长处 探讨地雷战 “为了抢时间,我能行” “蜘蛛拉网”打游击 特制“奶油饼干” 治病先治心 “要想法给群众治好病” 中共七大 第五编 解放战争 运筹帷幄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你来得正好” 为战士们送行 “要有两手准备” 教师要当好“猴王” “让朱老总他们先走”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河滩上的干部会议 组建中共中央华北局 锦囊妙计 组建华北人民政府 对党校建设的关怀和指导 关爱革命后代 “结婚就是两个人的事”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描绘新中国建国蓝图 五种经济成分的确定 在香山的日子 一条毛围巾 天津行 办好开滦的指路灯 秘密访苏下册 第六编 开国元勋 呕心沥血 “要搞一段新民主主义” 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 “义不容辞的国际主义义务” 倡导发展供销合作社 褚光的来信 与朱德“争吵” 革命友谊 “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 “农民会欢迎你的” 父爱 “成长进度表” 保密 “最好不要转学” 制定宪法和全民选举 当选首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一个党员,应该以大局为重” 关心体育事业 关心卫生工作 “错一个字,就错了一个人” 为了开好八大 主持起草八大政治报告 第七编 强国之路 十年探索 第八编 “文革”抗争 冤案始末
“你们抓紧时间开仓粜些粮食,再把家中的几头肥猪卖掉吧!”听到母亲这样安排,就知道她已经为刘少奇准备路费了。几个哥哥没说什么,也不必要说什么,就分头去粜粮、卖猪了。几个儿子走出门后,屋里只剩下刘少奇和母亲。母亲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副淡淡的样子,仿佛儿子去的不是远隔千山万水的苏俄,而是几里之外的集镇。一个母亲的豁达、宽容、勇敢和奉献,正是在这种平淡中得到升华。为人母,就不愿委屈自己的孩子;为人母,就会把叹息、痛苦和失落留给自己,把自由、追求和幸福送给儿子。多么伟大的母亲啊!遵照母亲的嘱托,路费很快就凑齐了。随后,刘少奇告别了慈爱的母亲和家人同几个伙伴一起上路。到上海后,经过几个月的学习,1921年春启程赴莫斯科。到莫斯科后,刘少奇进人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学习,并在那里加人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春,根据组织决定,刘少奇提前回国,8月到长沙,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员。报到后,他抽空回到家里看望母亲。母亲万万没想到儿子会这么快就回到她的身边,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思念与喜悦顺着泪水一齐淌出。母亲拉着刘少奇的手有说不完的话。但是有重任在身的刘少奇,不能在家呆很久。他也没敢跟母亲说自己正从事着随时都有被杀头的事业,便匆匆离开了家。这一次母亲没有拦他。她想,小儿子已经完全长大了,可以出外做事了。安源工人大罢工的胜利,把刘少奇推到了工人运动领袖的地位。此时,母亲从他哥哥口中得知,小儿子刘少奇干了革命。她的担心与日俱增。于是,母亲经常在佛龛前念叨:保佑我家九伢子平平安安。刘少奇再次见到母亲,便是最后一面了。这次不是他去看望母亲,而是母亲来见他;不是在家乡,而是在长沙;不是他给母亲行礼,而是母亲求他……1925年底,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刘少奇从上海到长沙治病和休养。因为“五卅”运动时的过度操劳,刘少奇的肺病发作,需要静心养病。谁料到,湖南军阀赵恒惕探得消息,竟把他捕去了。
《刘少奇珍闻(套装上下册)》是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