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3

陈恭澍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作者:

陈恭澍  

页数:

355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的内容是记述笔者和几位“上海区”的老同志在失策被捕后的际遇以及个别进行的“反间活动”。当然,此项活动依旧是以“抗日反共”为中心任务而听命于“军统局”的。这部书虽标示为“抗战后期”,原是着重于“反间活动”,故事的划成段落,却跨越了抗战胜利前后。说到区域性,虽然包括江苏、浙江两省,而其主要活动,仍以上海市作为基点。还有一节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当时在此一地区从事反间活动的,除了我们之外,尚另有多起。唯其性质、层次、成分与姿态等,则不尽相同,甚至于一个单位、一个模式而互不关联。如欲找出一个共通点,就是全都非常隐秘。这一点固然有好处,但也不能说一无坏处。日后,一些不幸事件的发生,即导因于此。“反间”,是特务工作方式之一,自古以来,早就被人们运用过了。在文史记载中,败露行藏的多,功德圆满的少,成败相较,几乎不成比例。而做过反间工作的人,无论得失如何,到头来一概都是牺牲者。这里所谓的牺牲,可作广义的解释,其中包括了各种不同性质的生命价值,如生命本身的毁灭与政治生命的断送等。“反间工作”,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虽有基本原则,却无一定规律,做得好,可置敌人于股掌之间;做不好,的确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其成功条件之苛,绝非三言两语说得尽的,所以大不易为。不过,难虽难,却不失为一项因势利便的上乘手段,所以我们也偶尔一用。下面,我把这部书的几个特点,以及若干重要关节,作一提示:前两部书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工作方式是多样性的,因人因事而灵活运用。在某种情况下,虽处于敌后,但仍不排除“集体行动”。而这部书中所记时期,笔者受到环境限制,许多工作方式已无法采用,所以最常见的也只有“个别活动”了。其中最着重的则完全在于斗智。这也是“个别活动”的另一批注。我在失事被捕以前,是堂堂正正的“上海区”区长,一切举措完全是“正面”的,也就是说包括敌人在内,谁都承认我是政府派驻上海的敌后工作指挥者。当我被捕之后,与局本部的工作关系顿时中断,无论我个人的内心感受如何,表面上已经不是一个抗日分子了,这是多么尴尬而又痛苦的事。待我恢复了工作关系,虽然是在极秘密中进行的,但在心理上立即产生了变化,我觉得又可以挺胸阔步了,不过,却不敢稍露痕迹。等到历尽艰险抗战胜利后,因工作表现不差,也曾多次获得嘉勉,不意突如其来的,忽又受到严厉的处分。以上有四种不同的境遇,起伏太大了,波折太多了。相信有这样经历的人百不一见,所以我也把它列为特点之一。抗战期间,通常,我们把日本侵略者称为“敌”,把通谋敌国的汪精卫南京政权叫做“伪”。这书里的主要活动,就是周旋于“敌”、“伪”之间。这只不过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实际上的“敌”与“伪”,原来都是纸扎的,他们内部派系林立,各据山头,而彼此之间又有权力、利益、意气之争,所以暴露出许多空隙,这恰好成为反间活动的回转空间,给了我们一个可乘之机。如何利用这些机会,值得一记的,这部书里都记下来了。其间,我和日本的“梅机关”(日军参谋本部所属执行谋略工作的一个单位的代名)“合作”过,尤其是和派驻杭州的几名中下级人员相处得比较密切。这原是工作手段,连我自己也没有料到,逐渐地竟弄假成真了。起初,是他们“支持”我,进而“维护”我,等到“上海日本宪兵队”侦获我与重庆通报的电台时,他们不但“掩护”我们同志,甚至还替我们料理了善后。从我的立场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合作”。此乃小事一端,不值得夸张,可是略应探讨一下它独具的意义。以上几点虽然都是陈年故事,当此旧话重提之际,但愿能以不俗的内涵,仍可保有一点新奇感。再要说的就是笔者认为本书中的关键了,何者重要?这完全出于主观,但求不偏不倚就是。几十年来,从未有人问过我:“日本人为什么不杀你?”当然更不会直截了当地问我:“为什么你不死?”不管人家问不问,在这里,我愿意主动地回答这个问题。我陷入敌手被认出身份之后,自忖必死,可是他们竟不杀我,怎么说总是意外的事。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在我指挥之下,执行了百多件行动破坏案,格杀了几十名日本军人。先要说清楚,我是坠入陷阱而后被引渡的,与“投敌”或“叛变”有很大的分野,千万不可混为一谈。至于日本敌军和汪伪政权为什么不杀我,虽然这二者有连带关系,还是分开来讲,才会弄得明白。日本方面:他们不杀,并不是心慈手软,也不见得为杀掉一个像我这样的人有什么顾忌,至于说称我是条汉子,那更近乎自我陶醉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最简单的理由,那就是——杀掉不如留着派用场。再进一步推想,假如不为所用,随时随地都可以采取任何激烈手段。汪伪方面:单就汪氏夫妻而言,照他们的心意,顶好是将我立刻拉到雨花台宰掉,才能略消河内一击之恨,可是胳臂扭不过大腿去,日本人不准备这么做,他们也无可奈何。至于主管本案的李士群,则看风使舵,东风大,往西摆,绝非对我个人有所好恶。其实,生与死,我尚保有一半的权利,也就是杀任凭他们,死不死仍操之在我。假如我但求一死的话,机会多多,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只怪当时年轻气盛,一百个不甘心,能够留着这条命,才有机会把输掉的捞回来,所以并没有求死的意念,可也绝不肯苟且偷生。待经历多少年后,才醒悟出当初真是失去了一个杀身成仁的大好时机。现在,虽然多活了四十几年,论生命价值,总不如成为“烈士”之可贵也。如今也不妨敞开来说,我之未能从容就死,也使得我的上级主管大失所望,因为有部属死难,也是一项总体性的工作表现。这个道理可惜我懂得晚了一点儿。依照我国固有传统,像具有我这样身份地位(“上海区”区长)的人,一旦落入敌手,应该是从容就死、以全志节才合乎规范。可是我没有这么做,当然会受到一些批评或讥讽,这是无可置辩的。不过,单就特务工作的本质而言,那又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了。就便在此说一句自我解嘲的话,通常论事,标高格调相当容易,事到临头,作生死抉择时,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其实,我的处境是既不想死,又不肯辱没自己,还蓄意作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这可要慎重地权衡一番了。然而,留着本钱好“翻梢”,只是我单方面的如意算盘,敌伪处理本案,早就防备到有此一着,所以先要断绝归路,使我无法回头。为此,他们一开始就以我的名义公开发表谈话,发“响应和平运动、拥护南京政府”的声明刊登于报端。而事实上,我可没有说过那种话,现在知道这事还是前几年因找资料才发现的。光凭这一点当然不够,接着又在李士群主办、黄敬斋主编,相当于伪“特工总部”的机关报——《国民新闻》日报上,逐日刊出有我署名的《蓝衣社内幕》。这一着儿对我个人的影响的确不小,一口黑锅一直背了40多年,现在可有机会说一声“那不是我写的”了。关于这件事有四点明证,将在本书中一一交代。澄清一些对我个人有损害的事,并非十分重要,这部书的主题,还在于如何配合抗战的“反间活动”。话要说回来,既然不想死,就该活得很像样,什么是像样?只有一件,那就是对进行中的抗日战争作有价值的贡献。

内容概要

  1941年,陈恭澍在执行任务中被日伪捕获,军统“上海区”也被破坏殆尽。   
  而陈恭澍本人也面领着巨大的危险,如何在“76”号魔窟中保全自己的性命;如何逃脱汪精卫来势汹汹的报复;如何在汪伪、日军之间周旋并获取主动权?  
  抗日战争结束,戴笠的一纸电文,又将九死一生的陈恭澍打入了深渊,而他又将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

作者简介

  陈恭澍(1907~?),河北人,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警
  政科和南京中央军校特别研究班。他头脑灵活,精明干练,为军统“四大金刚”之一,外号“辣手书生”,历任军统天津站站长、北平站站长、华北区区长、上海区区长等职。1949年到台湾,曾任“国防部”情报局第二处少将处长,1969年退休。晚年在台北出版回忆录“英雄无名”系列。
  陈恭澍一生共策划、参与过200多起刺杀案件,重大的案件有刺杀前湖南督军张敬尧,枪击抗日爱国将领吉鸿昌,毒杀朝秦暮楚的军阀石友三,刺杀大汉奸汪精卫、傅筱庵等,是当之无愧的“军统第一杀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风云骤变,“上海区”横遭不测
 “自行”解职不再发号施令 
 一醉解千愁终难逃离现实
 一次无须答辩的审讯
 心存侥幸借探视妻儿试图脱身
第二章 一日数惊,时刻在死亡边缘打转
 傀儡当然拗不过日本宪兵
 始终打不开的闷葫芦 
 幸运和坚忍加起来等于什么
第三章 殚智竭力,在危难中苦渡重关
 反间活动中“南京区”牺牲惨重 
 千方百计总要断绝我的归路 
 迷惘的东京去来
第四章 勾心斗角,蒙难中展开有限活动
第五章 城狐社鼠,“七十六号”的组织与人事 
第六章 履险如夷,细说《蓝衣社内幕》的内幕
第七章 单枪匹马,与敌人“并肩战斗”
第八章 将计就计,在可能范围内争取主动
第九章 势转情移,李士群暴毙
第十章 恢复组织,因科技落后迭遭败绩
第十一章 生死之地,一步走错铸成大错
第十二章 神鬼莫测,从事“反间工作”生死无常
第十三章 抗战胜利,从“鬼门关”进进出出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上部书的结尾,写到我从法捕房解到伪“特工总部”(即“七十六号”)之后,最初,他们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上海区”区长,而我也就以“总交通”为词掩饰了真实身份。虽然明晓得这是“猫盖屎”——瞒不了多久的,但得先混过一时也是好的,以后看机会再谋应付之策。其实,这只不过是我单方面的想法,在他们,看样子并不怎么相信我是个“总交通”。接下来,我被带进了“高洋房”,在这里,万里浪出现了。他神气活现地说:“我叫万里浪,想先介绍一两位朋友给你认识认识,然后我们再谈。”我心里说:“果然是这个混账王八蛋,想不到落在他手里,死也不能瞑目。”要插一笔说说这个十恶不赦的万里浪,才可对他有个了解。万里浪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儿怪,到底是真的还是假托,一直到他死也弄不清楚(后得知:万某真姓方,湖北人,万里浪只是化名)。他原是“上海区第四行动大队”的副队长,照说也曾做过我的部属。据悉是因为他和队长刘时雍相处不睦,才叛变投伪的。至于是不是这么回事,至今存疑,因为我到任之初他就叛变了。关于他投伪的经过,有一项未经证实的说法:此人与“七十六号”的当权者,一无渊源,有一天,是他用报纸包了一支手枪,独自一人跑到“七十六号”毛遂自荐而被接纳了。正因为他没什么背景,所以特别卖力求表现,竟至成为“上海区”的死对头。自从二十八年(1939)底“上海区”制裁了伪“特工总部”第一处处长陈明楚后,万里浪即被擢用继任为第一处长,从此更为猖獗了。眼前,站在那里张牙舞爪的便是他。刚才,他说要介绍朋友给我,分明是找人来指认,我心想,这一下可要穿帮了。头一个唤进来的,我一看是褚亚鹏。此人从二十二年(1933)就在“北平站”当“交通”,其后调到上海,前些时派他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小电器行作掩护,主持一处“联络站”,是不久以前被捕的。说起来他对我太熟悉了,怎么会不认得。不过,凭他的机智,相信他一定能应付这种场面。谁知道当他看到我的时候,脸上变颜变色,好像触了电似的,竟然木在那里了。万里浪在一旁看得清楚,于是指着我问褚亚鹏道:“以前见过吗?”褚略一迟疑,接着又摇了摇头。万里浪掉过头来又问我,我说:“这位是褚先生。”我再对褚亚鹏说:“褚先生,你或许想不起来了,在两个多月以前,我不是还送一件东西到过你店里吗?”这是有意讲给万某听听,也是暗示褚亚鹏,以表明我的“交通”身份。看神色,万是不会很轻易就信以为真的。万里浪当然不肯就此罢休,转瞬间,又招呼第二个人进来,他正是“上海区第三行动大队”队长蒋安华。蒋被捕已有好长一段日子了,其后即得不到有关他的消息,如果不是现在看到他,还不知道他是死是活呢。今日一见,蒋队长已失去往日雄风,衣衫不整,长发蓬松,满腮胡子,一脸晦气,不用问,分明是刚从牢房里提出来的。他毫无表情地站在那里,故意避开眼光不看我,其实他早就看到我了。万里浪起身让他坐,他低头思索,是在想如何应对吧?此刻,我已意识到事情不妙了,如果一个一个认下去,迟早总有露底的一刻,又何况已经有了那么多的漏洞。万里浪突然问蒋安华说:“你们很熟吗?”蒋摇头,摇得勉勉强强,不要说贼鬼油滑的万里浪看得出来,连我也觉得不妥,事已至此,又将如何补救呢?这时候,几个人都僵在那里,独万里浪一脸得意相。忽有人推门,又进来两个人,走在前面的那一个赤红脸,肥嘟嘟、面团团,架着一副墨镜,笑眯眯地让后面的那个人先请。我注目一看,前面的,不认得,后面的,正是一年前已经失事被捕、我们“南京区”的区长钱新民,这下子可糟了。他不待我有所表示,就抢先一步拉住我的手,大叫“恭澍兄”,再加一只手,一边摇一边连呼我的名字,做老友重逢状。钱新民的一声呼叫,戳穿了我的真实身份,也打断了我的一线希望。到了这种骨节眼,如果还想赖下去,那就显得太不够格了,于是我蓦然起立,把身上穿着的夹大衣脱下来往沙发背上一丢,顺手整一整领带,正色地对着万里浪说:“不错,我就是‘上海区’区长陈恭澍。”万里浪立刻睁大了眼,显得又是意外,又是惊喜。

后记

在这部书里,看得出,也觉察得到,有些事态情节,不是半遮半掩,就是含含糊糊、吞吞吐吐地一笔带过了。此中,除了有关机密大事,永远烂在肚子里绝不能说出来之外,其余的都是因为有所顾忌而不便畅所欲言。要不然就是受人之托——“千万不要提起我的名字”而不得不略去了。至于说到有顾忌这一层,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唯恐犯口舌、惹是非而已。我年迈力衰,经不起风吹雨打了。我也想到过,书里没有透露的,也许正是人们所要知道的,所以打算再过几年,等一切都渐次淡化,倒无妨当做故事写出来,以供一阅。不过,必得要我还活着。抗战期间,国人从事于敌后工作者,为数不少,其中究有多少牺牲?相信谁也提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来,或者说根本上就没有统计。至于在沦陷区中,因抗日活动而受牵连的同胞们,想必更是不计其数了。连同前已出版的书中,均未能对于牺牲者的勇烈事迹多作表彰,这与当初写作此书的原始意愿相去甚远,实一大憾事!不要说因工作地区辽阔,人事关系复杂,无法一一详知,即便是我亲身经历和处理过的事件与案件,也都苦于没有文字记录而从记忆中失却不少。对于这一点,也想将来能有所补救。纵然只是片段,也总会留下一点儿痕迹吧?书中,引用了日本人晴气庆胤著的《上海テロ工作七十六号》一书中几段有关的记述,原著系日文,乃商请常绍曾同学代译。常同学不辞辛苦,在百忙中把几万字都译完了,谨此向他致谢。再一次感谢全书校订者刘原深先生,这太难为他了,最令人钦敬的,是他在两大病痛的折磨中,不仅为这部书的写作匡正其不逮,还要字斟句酌、不厌其烦地尽心力。


编辑推荐

《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3》编辑推荐: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唯一货真价实的军统“元老”回忆录。军统“元老”回忆录被禁30年后首次面世。具有200次行动经验的“军统暗杀之王”揭秘暗杀行动全过程。用事实解密“被误读”的军统,是非功过重新评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3 PDF格式下载



军统的前两部都看过,陈先生始终从一个特工的角度来讲述自己的特务生涯。字里行间显露出的是一个老军统的谨慎小心,比如作者从第一部到第三部部书里对自己的进入军统之前的历史以及自己的家庭背景等信息都讳莫如深,透露出来的极少。
在这第二部书里的末尾,作者叙述到他由于判断失误,而被日军捕获,军统上海区随之也遭受了沉重的损失。在第三步的开头,作者想要以一个交通员的身份蒙混过关,殊不知汪伪的“76”特工总部也是省油的灯,他们之前抓获的军统人员指认出来这个“上海区区长”,陈恭澍无法抵赖,只好任凭日伪的发落。
不知道他有没有怕死?看作者的意思是有些害怕,但毕竟是长期干特务的,所以在书里还是说了一些自己要是不能存活,就慷慨赴死的念头。
其实,从当时的实际来看,日伪处死一个军统的高级干部是不难的,但是产生的影响肯定是不如招降。所以,陈在书里面讲的理由其实还是说得过去的。只不过这种“变节”对他产生的影响是后患无穷,无怪乎他要悔恨一百万分了。中国人的忠孝节义观念,绝对会让作者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对于军统的小喽啰,日伪直接宰掉;而对于军统的高级干部,日伪现在是礼让三分。陈恭澍自己说奉了戴笠的吩咐,算是假意投降,攀上了李士群的这个高枝,成为了李的一个部下,慢慢还恢复了“自由”,有了自己指挥的“队伍”,而且陈还逐渐跟重庆方面有了电台联系,跟日本人的特务机关也有了默契,实实在在成为了一个双面间谍。
只可惜好景不长,李士群一死,陈恭澍就失去了一个大依靠,好在还不至于对他产生生命危险。一直到了抗日战争胜利前,军统上海站内的重要人员被捕,使得陈恭澍彻底暴露,情急之下利用关系逃到了上海郊区,才转危为安,一直到日本宣布投降。陈恭澍才算是度过了一劫。
作者是重操旧业, 但没想到抗日时期的“失节”还是让他锒铛入狱,从12年有期徒刑到死刑再到12年有期徒刑,不知道是哪位贵人笔下留情,让作者多活了几十年,真可谓是两世为人了。
这就是惊心动魄的军统3,看上去就像书小说情节一样,跌宕起伏,实则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实,人生经历这么多的曲折反复,可感可想恐怕就只有作者这等少数人能够真正知道其中的滋味了。
历经生死,从鬼门关几进几出,名誉毁誉参半,这恐怕只有那些从事特务工作的人的宿命。无论成败,从某种程度上说,特工都是一个失败者。唯一能记住他们的恐怕只有历史啦!!!!!!!!!!!!!!!!!!!!!!!!!!!!!!!!!


前几年的电视剧《潜伏》上映的时候,我一直以为里面的都是编出来的,看了这本书原来是有原型的。电视剧的里面是叛徒李海峰,书里面的李开峰也是从军统局叛逃到汪伪特工总部的,两人都是报务人员,都被国民党追杀,最后都挂了,只不过李海峰是被余则成杀掉的,而李开峰则是被作者陈恭澍的侍卫刘全德杀掉的。
而书中的陈恭澍在假意投靠汪伪之后,与一些日伪人员聚会的场景,在电视剧《潜伏》里面则是换成了余则成。
军统第一手3的情节可以说是一部真实版的《潜伏》,同样是情节紧凑,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下去。


陈恭澍确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他某种程度是被戴笠逼反的,但惊异他竟然把抗战期间的被捕叛变说成“英勇”的打入敌人内部的潜伏,虽然还没看他的书,但很好奇里面的内容,如果能买到台湾原版就更好了,真能写啊,竟写四本之多,我全买了,现今的文学审查比文革时宽松多啊,军统大特务的自传都获准在大陆发行了


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已经有了1、4配齐。


写军统第一杀手的第一本书,很好。


可了解军统特务在上海都做了些什么? 可以看看。


真实就好,军统也是爱国的


陈恭澍写的回忆录,一套四本,非常的有收藏价值!


前几部都读了 挺有意思 喜欢军统历史的可以读读


讲了不少国民党军统人员在敌伪狱中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这一般是看不到的


有助于我们客观了解军统生活。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真正的历史事实,亲历者的讲述,特别是陈先生这样身份特殊的人的讲述是非常难得的史料,我们看到为了抗日,国民政府不光在正面战场大兵团作战,而且有游击队在沦陷区作战,还有特务部队在沦陷区搜集情报,制裁汉奸,制裁日本兵,绝对是全面抗战的场景。对大陆的民众来说,了解真正的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也只有通过类似途径才能实现。向国民党老兵致敬。


一个系列的回忆录,都买啦!


就是没买到回忆录4!


无名的人生,阴影下的工作


这套书一本本买的,一、二已经读过,亲历者的回忆,那些鲜活的细节是最吸引人的!这些事件在历史书中都是一笔带过的,现在可以看到详细的过程,过瘾!


电视剧里面拍的不是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就是意淫的谍战戏,这本书里面讲的是真真确确的谍战。事实永远跟你的想象不一样,它呈献给读者是赤裸裸的现实,不是凭空捏造的假历史。


写的非常实在,很真实很吸引人,亲历历史的人写下的,就是历史本身,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我们必须懂得。


强烈建议大家分着买,本人分着四本下单,居然比四本一起的套装便宜10几块


如果自己做特务工作,真的被捕了,劳资是不会白白送命的。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同样的选择,要么变节,要么苟活,真的慷慨赴死的那只是少数罢了!!!


作者亲身经历,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史料。喜欢的朋友值得读。


一个为国出生入死的军人,还曾遭受误解,不容易。


很喜欢此类的书籍,和第三册一起购买的,书的印刷质量很好!送货速度很快!


物美价廉,有电子版,买套纸版的收藏,快递速度很快


帮同事买的,他说很不错,喜欢


图书很便宜,质量也不错,赞一个。


多看文学作品,书籍是永远的精神食粮


可以了解那个年代的一些真实事件的真相。


把一套都买了,很喜欢这样的作品


书不错,不知道是否可有删节呀


书好,只是文采不好。价格是便宜


最喜欢看到,中国人共同团结,打击日寇!!!


好书!正版!从另一个角度去回顾历史.............


看看民国的事


推荐大家看一看,有些思考很不错


非常喜欢的书买了一整套,看完了还可以收藏


了解老牌特工的生活轨迹


上午下的单子,下午就送到,当当最近送货还蛮有效率的!!!


以前的封面太土了,现在好多了!!!!!


买了两本,送货速度还可以!


我很喜欢,快递很快,整体满意


不错,还有塑封,是我的菜啊。很好


很好,很好,很好,真的很好哦!


陈恭澍  1907年生,历任国民党军统局北平站站长、天津站站长、第二处处长、上海区区长,为戴笠手下“军统四凶”之一。  陈恭澍毕业于黄埔军校第5期警政科,作为军统的骨干成员,他一生只负责一件事——“外勤”,即制裁、刺杀行动。


还没有看到第三本,了解一下军统的历史也不错。而且还是在打折力度很大的情况下买的,超值


可以了解军统机构运作的书


上次优惠时,买了作者的回忆录1,感觉还不错。在我看来,虽然作者的文笔不算出色,但写作态度还是比较诚实的。所以特意又买了回忆录2和3来看,确实也从中了解了一些以前并不知道的情况。因此,对于想多方面了解那段历史的读者来说,还是值得一读的。不过,对于自己加入汪伪政权的动机和经历的陈述,作者似有拔高和洗白之嫌。当然,有些事情尤其是内心的真实想法,除非亲历者,外人确也难以了解,所以,姑且存疑好了。


较全面的介绍了在敌占区地下抗日活动,特别是上海,有成功有失败,真实最重要。比虚构的电影电视好。


杀手


上次购1,2。今次补回3,4


吸引人,就当是故事书吧。增加一些对人对事的全面的了解。


朋友说看过前两部,还不错,就推荐买了~~~~~~~~~~~~~~~~~~


这是四本书中最厚的一本,总算是看完了。正如作者在书中写的一样,有些内容要烂在肚子里,有些涉及到当时健在的人,所以有些东西比较模糊。这本书只能是上海敌后的情况的大概,并不是非常详细的史料。这本书也不是前一本的出版社,印的比前一本好,没看出什么错字。


挺好看,我很喜欢看 。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为军统正名.


看看还可以 虽然裤子 内容还是挺真实的


买了4本 一套 很不错 喜欢


拾遗补缺,补其他网站售罄。配成套。喜欢看有关的历史。


买给老公读的,爱不释手


这本书是最厚的,所以书脊的损伤小些。能不能像当当一样用纸箱,或加一层防震的泡泡包裹一下。


满100减20,49折,物美价廉。书都用塑料薄膜密封,很认真,崭新。


了解一下,很有阴谋感的说。


查繁体版《英雄无名第三部——上海抗日敌後行动》,总共是十章,不是本书的总共十三章。并且每章及章内小节标题,两个版本都不一致。例如,繁体版第一章标题是“十里洋场,重振雄威”。繁体版正文前是自序(无後记),与简体版的序言内容也不同。不知道是否为作者自己修改的?


我对军统的认知是在上小学的时候看过的小说《红岩》里面所描述的那个残酷迫害、残杀共产党人的军统,而后,又在许多的书中领略到了军统到处搞恐怖暗杀,制造白色恐怖,而军统的头子戴笠则以残酷无情著称,他和旗下军统特务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刽子手、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锋,他们残杀了无数的革命志士。那些一边倒的评论介绍使得军统在中国大陆早已经是臭名昭著了。多看看这样的书能使我们变得... 阅读更多


军统、保密局,戴笠、毛人凤


内容精彩,价格也很合理!


杀手的独白


回憶錄是個好東西


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3


原书名《英雄无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