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朝皇位继承制度

杨珍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作者:

杨珍  

页数:

53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具有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之处。它先后有过四种皇位继承形态,经历了从不立储君,到公开建储,又到暗定储君,再到不立储君的曲折变化;它所创立的秘密建储制度,解决了皇储矛盾与储位之争问题,是对中国皇位继承制度的重大改革。 本书采用第一手材料满文档案,并广泛搜集、运用其他史料,将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嬗变与清朝皇权的产生、发展、中衰、消亡进程作为一个整体,从历史、政治、文化、心理等不同视角,进行了综合考察。

作者简介

杨珍,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参加《中国史稿》《清代全史》《清代人物传稿》《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书的写作,著有《康熙皇帝一家》,《康熙帝本传》(合著),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皇权与皇权传承 第二节 清朝皇权与皇权传承 第三节 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研究回顾第二章 汗位推选制度 第一节 汗位推选制的产生与实施 一、后金汗权的建立与努尔哈赤选立继承人的失败 二、八王共治国政制与皇太极继位   1.建立在八王其治国政制基础上的汗位推选制  2.八王共治国政制对于皇太极的“保护”作用 第二节 崇德时期的皇位传承 一、天聪汗权向崇德皇权的转变 二、皇太极的建储意图 三、形同而质异的汗位推选制 第三节 汗位推选制的消亡 一、清朝入关与皇权高度集中、强化韵奠基阶段 二、顺治帝的建储意图  1.孝庄太后与顺治帝的关系  2.储君人选分歧 三、顺康之际皇位交接 第四节 关于汗位推选制的几点思考 一、与氏族推选制及世选制的异同 二、短暂的最高权力传承制度 三、天、崇、顺、孝(庄)权力传承思想之演变第三章 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上) 第一节 实施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的政治环境 一、康熙朝皇权的集中与强化  1.清除鳌拜集团  2.改进中枢辅政机构 解决皇权与阁权的矛盾 二、崇儒重道方针的确立 三.建储前的形势 四、满汉朝臣对建储的态度 第二节 康熙帝对予嗣的教育 一、以满文化为本、汉文化为用的教育宗旨 二、文武兼备的培养目标 三、注重实践的施教特色 四、亲自谕教严格要求 第三节 权力关系:皇帝与储君、储君与皇子之间 一、皇帝与储君关系的嬗变  1.皇太子的成长环境  2.皇帝与储君矛盾的积累深化 二、太子党的构成特点  1.皇太子与汉族大臣的疏离  2.太子党中的满族大臣  3.索额图的谋主角色 三.皇子中反太子派的形成  1.天潢贵胄的地位与权势  2.反太子派与中立派第四章 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下) 第一节 两废太子 一、皇权的限度:嫡长子皇位继承制下储权对皇权的反作用 二、反太子派与皇太子的第一次较量:一废太子   1.“帐殿夜警”与皇长子等在一废太子中的作用  2.皇太子的“狂易之疾”  3.满汉传统观念的冲突与复立太子  4.一度太子的社会反响 三、反太子派与皇太子的第二次较量:二废太子  1.反太子派的倒太子活动  2.二废太子的导火线:景熙首告托合齐结党会饮案  3.皇太子再废 反太子派受挫 四、康熙朝晚期的储位之争  1.废太子的潜在威胁与康熙帝的防范措施  2.皇八子的角色转换皇四子的韬晦之策  3.康熙帝晚年的忧虑 第二节 秘密建储计划 一、秘密建储计划的形成 二、康熙帝的秘密建储思想 三、皇十四子西征 ……第五章 秘密建储制度第六章 懿旨确立嗣君结语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节 皇权与皇权传承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依据秦国原有的政治制度,并吸取夏、商、周及关东六国政治制度之长,创建了皇帝制度,中国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国皇帝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绝对专权的官僚政治制度。从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大一统中央王朝开始,这一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存在2100余年(前211-1911年)之久。皇权即皇帝拥有的国家全部统治权。它的行使及其传承,即行权与传权,是皇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统治权的行使中,皇帝对大政方针的决策权乃是重中之重。皇帝制度下,举凡国家立法、司法、人事、财政、军事、外交、内政、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力,无不为皇帝所独揽,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习俗以及思想,也在皇帝不同程度的监控之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①的诗句表明,早在周朝,人们就已产生一切权力归于最高统治者(王)个人的思想。其后,在社会剧烈变动,诸侯兼并战争愈演愈烈,中国的大一统局面日益临近的形势下,经过诸子百家中一些学派的发展、鼓吹,上述思想终于演变为绝对专权的大一统政治理念,并在秦始皇创建的皇帝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

后记

本书自1995年动笔,2001年完成,同年出版。这是我在吸收前辈与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个人研究所得,对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作进一步考察的一次尝试。本书对清朝皇权的发展历程,用较多篇幅予以论述,因为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演变,与此密不可分。清朝皇位继承形态的变化,又与满汉文化的冲撞、交流与融合进程息息相关,这也是本书所探讨的一个重点。同时,本书对清朝历史中若干涉及皇位继承问题的事件,重新审视,提出一些看法。今读拙著,深感需要提高、改进处很多。此次对全书进行修订,并增写了部分内容。如:依据满文、汉文、英文史料,增加对康熙帝去世前后相关情况的阐述;依据满文档案,对康熙后期兴建郑家庄行宫与王府、雍正初年弘皙迁移郑家庄及其有关问题做了增补,关于左副都御史劳之辨疏请复立皇太子、雍正帝第三子弘时在康熙年间的情况、道咸年间汉族士人对于秘密建储制度的看法等问题,均补充史料,加以论述;利用满文、汉文玉牒,对《爱新觉罗宗谱》中若干记载,予以订正;等等。我对书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较初版时已有变化。例如,关于康熙帝称索额图助皇太子允初“潜谋大事”问题,原拟增补“索额图助皇太子‘潜谋大事’辨”,但反复考虑,感到对这一问题尚须进一步发掘史料,做深入研究,再则考虑到需要保持全书内容的完整一致,故仍维持原状,未做改动。此外,书中肯定还有未尽人意之处,这些不足和缺陷,将促使我继续求索。感谢学苑出版社,感谢孟白先生、徐建军先生、刘涟女士,特别是责编刘涟女士,她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够尽力订补书稿;本书查找史料过程中,曾得到张玉兴老师、陆成兰女士、田露汶女士的热情帮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管利用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诸位女士、先生,为我借阅档案、史籍,付出辛勤劳动;谨在此一并致谢。


编辑推荐

《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修订本之主要增加内容:依据满文、汉文、英文史料;依据满文档案;利用满文、汉文玉牒:增加对康熙帝去世前后相关情况的阐述;对康熙后期兴建郑家庄行宫与王府、雍正初年弘皙迁移郑家庄及其有关问题做了增补;对左副都御史劳之辨疏请复立皇太子、雍正帝第三子弘时在康熙年间的情况,补充史料,加以论述;道咸年间汉族士人对于秘密建储制度的看法等问题,均补充史料,加以论述;对《爱新觉罗宗谱》中若干记载,予以订正;等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清朝皇位继承制度 PDF格式下载



内容很好,很喜欢,赶上活动买更值得


这本书写得很好,资料丰富,看后收获很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