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宋玉及其辞赋研究

程本兴,高志明,秦军荣 著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作者:

程本兴,高志明,秦军荣 著  

页数:

461  

Tag标签:

无  

前言

  战国末期,楚鄢郢(今湖北宜城)人宋玉,是与屈原并称“屈宋”的中国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他继承了屈原的遗志,坚持以文报国不动摇,坚持忠君义民无二心;他立身高洁,风流儒雅,善于讽谏,勤于创新;他积极地吸取了诸子百家、屈原辞赋、历史散文与民间文学的营养,在生活和创作的实践中,有效地拓展了文学的表达主题和表现形式,完成了由楚辞到楚赋的转变,开启了赋体、感伤等文学的先河,给予后世文人以十分深广的影响,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卓越的独特贡献。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宋玉其人、其文被误解了、贬低了,使中华民族文化的这一瑰宝蒙受了贬损。  改革开放后,学术思想日益解放,学术态度更加严谨求实,人文环境不断宽松优化。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地下宋玉赋佚篇《御赋》被发掘出土,传世文献的新发现,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宋玉赋的真伪,为研究宋玉奠立了宝贵而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屈原学会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士展开了对宋玉及其作品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可喜成果;进入新世纪后,湖北省宜城市宋玉研究会、湖南省临醴县宋玉学会以及襄樊学院宋玉研究所等以研究宋玉为主的社会群众团体和高等院校学术科研机构,在地方政府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与指导下相继成立,宋玉研究出现了学术组织、科研单位、地方社团逐步结合,以基础理论研究为本、应用理论研究为旨、宣传普及为桥的崭新局面。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观念、习惯势力及其陈旧思维定势的影响等原因,从总体上看,宋玉研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学史上的“屈宋并称”,在现实的学术研究中,其实还没有得到有力的显现。比如,宋玉对屈原辞赋的传承与发展,“屈宋”辞赋兴盛的社会文化背景,“屈宋”辞赋风格的异同,以及“屈宋”辞赋对楚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等,都还有待我们去潜心研究。  在这种情势下,由中国屈原学会、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襄樊学院和宜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襄樊学院宋玉研究所、宜城市宋玉研究会共同承办的“2010年宋玉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界的期盼,于金秋10月在襄樊学院举行。这是有史以来,海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第一次以宋玉为专题进行研讨的高端学术盛会,在宋玉研究的历史上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容概要

  《宋玉及其辞赋研究(2010年襄樊宋玉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写了:战国末期,楚鄢郢(今湖北宜城)人宋玉,是与屈原并称“屈宋”的中国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他继承了屈原的遗志,坚持以文报国不动摇,坚持忠君义民无二心;他立身高洁,风流儒雅,善于讽谏,勤于创新;他积极地吸取了诸子百家、屈原辞赋、历史散文与民间文学的营养,在生活和创作的实践中,有效地拓展了文学的表达主题和表现形式,完成了由楚辞到楚赋的转变,开启了赋体、感伤等文学的先河,给予后世文人以十分深广的影响,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卓越的独特贡献。

书籍目录

宋玉的生平与思想研究《襄阳耆旧记》及所载宋玉小传考辨宋玉故里考辨宋玉立身本高洁——对郭沫若先生《关于宋玉》的质疑魂兮归来反故居——宋玉辞赋中的生命美学思想宋玉音乐美学思想钩沉试论宋玉的平民意识及其思想渊源从鹿溪子谈宋玉人格之完美也谈谈宋玉“终莫敢直谏”——从宋玉身份谈起宋玉作品研究《唐勒》、《小言赋》和《易传》《唐勒》赋残篇考释及其他出土文献对宋玉研究的影响论《宋玉集》《宋玉集》佚存钩沉唐勒残简作者考宋玉作品真伪考《九辩》“悲秋”首章校勘宋玉《九辩》注译《招魂》作者之再探讨《文选》宋玉赋十一篇语体与真伪考订宋玉赋的作者问题及其文学史处理的思考宋玉《微咏赋》真伪辨宋玉的文学成就与地位研究应该充分认识和评价宋玉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宋玉的文学与文学的宋玉开启文学自觉时代——宋玉及其创作综论继承、发展、开拓——论宋玉在辞赋发展史上的地位《九辩》层次研究宋玉《九辩》论略《九辩》“悲秋”认知模式的修辞学略释论《高唐赋》的山水描写艺术宋玉《高唐赋》、《神女赋》赋首的结构意义宋玉辞赋与地域文化研究高唐神女的跨文化研究——爱神在中国的隐形和置换高唐神女传说之再分析——一个冥婚习俗观点的考察巫山神女与盐水神女的关系浅析宋玉《神女赋》解读——巫山神女传说之原型与演变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关于巫山神女文学现象的互文性探讨宋玉辞赋的传播与接受研究摇落深知宋玉悲——六十年文学史宋玉评介简议:以六本文学史为参照系“止乎礼义”与“礼法罪人”——从洪迈、朱熹对《高唐赋》、《神女赋》的评价差异看宋玉赋评论的标准与方法的把握摇落深知宋玉悲——中国传统士人的悲秋母题宋玉文化——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南宋与明清宋玉作品真伪学案与其对宋玉批评的影响宋玉含才惊采绝艳——《文心雕龙》论宋玉杜诗中的宋玉情结略说杜甫与宋玉的诗歌承传关系试论李白抒情赋的主题和意象及其与宋玉赋的传承关系论元代戏曲中的宋玉形象杨慎、顾炎武考据学对贬宋论的推衍堪透赋心——论清初词人对宋玉及其辞赋的体认与反思沦《红楼梦》对《高唐赋》、《神女赋》的接受高唐说梦——宋玉赋对诗词赋中纪梦意象的启发与影响宋玉研究的新高度——读刘刚教授《宋玉辞赋考论》孙大雨先生英译宋玉《高唐赋》、《神女赋》指瑕许渊冲、卓振英英译《九辩》比较研究为宋玉“辩诬”与《宋玉悲秋》论点汇编风流·牢骚·隽才——也谈宋玉的人格宋玉《九辩》的继承与创新宋玉赋中所见玉石略论宋玉文化宋玉《舞赋》真伪补考宋玉与楚人的养生观宋玉的和谐思想研究宋玉与中国文学审美《九辩》——一篇爱国主义诗篇宋玉研究中应当形成共识的若干问题我是怎样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宋玉》的后记

章节摘录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报告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显然,这种实践,既包括经济的、政治的,也包括含有学术研究、文艺评论和教育在内的“文化”的。而“当今世界,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2003年10月8日,《人民日报》专门发表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和人民日报文艺部在北京联合主办“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繁荣文艺创作”座谈会的消息报道。座谈会上,在京的数十位专家学者结合文艺作品中涉及的历史题材问题,围绕文艺创作中的历史观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了重要共识。  根据上述“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和“座谈会的共识”,我们认为:  郭老对宋玉作品的曲解、人品的歪曲和形象的丑化,可以说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狭隘的阶级观点、单一的政治视觉以及简单的配合、比附的功利主义史观的反映。他对宋玉的学术研究,是不大严谨的,几度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他对宋玉的艺术表现,是不够严肃的,实际上走进了历史实用主义的怪圈。  当然,郭老在宋玉问题上的失误,是有其复杂而深刻的政治、社会、历史和个人认知等多方面的原因的;在早已逝去的那个特殊的历史阶段,郭老个人是根本无力、也不可能超越他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局限性的。对此,我们应当予以理解;更何况,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们不能苛求郭老;我们绝不能因一眚而掩大德。郭老仍然是町与鲁迅先生媲美的中国20世纪最富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的文坛巨星;他对中国革命和礼会进步及人类和平事业所作出的历史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现在,我们之所以要质疑郭老,指明郭老在宋玉一事上的失真,纠正郭老在对待宋玉上的失误,分析郭老在曲解宋玉上的思想轨迹,决不足为了攻其一点不计其余、全盘否定郭老。我们是怀着卜分崇敬的心情,为着维护郭老所矢志追求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而进行思维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宋玉及其辞赋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