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日知录导读

赵俪生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作者:

赵俪生  

页数:

25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国学不腐更不会朽,它是清新而流动的活水,亘古常青,生杌盎然。有鉴于此,我社组织学术界的一流专家,编辑了这套《国学大讲堂》。 《国学大讲堂》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方面,分册导读,重点在“导”,力求用较短的篇幅,使广大读者对这些元典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既能发掘文化瑰宝,又可辨别、扫除障眼的糟粕。《日知录导读》为其中之一的《日知录导读》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七辑内容。

作者简介

赵俪生,生于1917年,去世于2007年,山东安丘人。著名历史学家,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1934年入清华大学外语系就读,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七七事变”后,在山西投身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至1947年在陕西扶轮中学、雍兴高级工业学校等校任教。后任河南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教授,甘肃省史学会第一届副会长。著有《文史学的新探索》、《中国农民战争论文集》、《寄陇居论文集》、《中国土地制度史》等。

书籍目录

导言导读第一辑形而下者谓之器言私其豵大原因国文须有利于天下著书之难直言立言不为一时文辞欺人作诗之旨古人用韵无过十字诗体代降书法诗格河东、山西陕西山东、河内第二辑乡亭之职掾属法制部刺史六条之外不察隋以后刺史知县知州知府守令亭社第三辑治地斗斛丈尺地亩大小州县赋税州县界域苏松二府田赋之重纺织之利马政驿传第四辑周末风俗两汉风俗正始宋世风俗清议名教廉耻素夷狄行乎夷狄胡服第五辑三《易》朱子《周易本义》六爻言“位”“艮其限”游魂为变孔子论《易》“惟彼陶唐,有此冀方”“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诗》有入乐、不入乐之分四诗“小人所腓”乐章第六辑四海九州姓氏族黄金银以钱为赋铜第七辑三反召杀南北风化之失南北学者之病行滕土炕寺省骑烧荒代陉终葵幺亡奈何谁何驴赢草马草驴女猫附录附录一顾炎武《日知录》研究——为纪念顾炎武诞生350周年而作附录二论顾炎武两大代表著作中的内部结构

章节摘录

  第一辑  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非器则道无所寓,说在乎孔子之学琴于师襄也。已习其数,然后可以得其志;已习其志,然后可以得其为人。是虽孔子之天纵,未尝不求之象数也。故其自言日,下学而上达①。  【注释】  ①《史记》卷47《孔子世家》,“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日,可以益矣。孔子日,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日,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日,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日,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日,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日,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日,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日,师盖云文王操也。”(中华书局标点本,页1925,以下简称“中华本”)而清人崔述(东壁)疑此为后人伪托之说。  【讲解】  这是顾炎武认识论之最简明扼要的一次表达。他借用《史记》中孔子的一段故事。故事说,孔子在跟鲁国击磬乐师师襄子学习鼓琴过程中所遭历的几个阶段。先学到了曲谱,但未学到节奏;学到了节奏,但还奏不出气氛。最后,孔子进入了一个神秘主义的境界,他看到一个黑黑的高个子的人,眼睛迷迷茫茫地向前望着。师襄子说,那就是乐曲中传写的人物周文王、呀。顾炎武借这段故事,讲他自己的朴素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和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上升。他说,“器”(物体,放大一点就是物质)是形而下的,“道”(概念、哲学、抽象、认识)是形而上的。没有底下的,上边的就安放不住。所以学习,要从底下一步步地向上,像学习鼓琴一样,先熟悉乐谱,再练习节奏,最后才能奏出气氛。顾炎武一生一直奉行他自己的这一信条:“下学而上达。”但这一信条。又不可绝对化;绝对化了,就会排斥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反作用。作用和反作用,总是统一着的,不能片面。顾的好朋友张尔歧(稷若)和李颐(二曲)就曾对他提出不能片面绝对化的一些辩论。  言私其豵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①,先公而后私也。“言私其豵,献猾于公”,②先私而后公也。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③,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至于当官之训,则日,以公灭私。然而禄足以代其耕,田足以供其祭,使之无将母之嗟④,室人之谪⑤,又所以恤其私也。此义不明冬冬。世之君子必日,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矣。  【注释】  ①见《诗.小雅.甫田之什.大田》篇二章。  ②见《诗?豳风?七月》篇四章。豵(z6ng):小豕(猪)。豜(jian):三岁大猪。  ③见《礼记?礼运》篇。  ④见《诗.小雅?鹿鸣之什?四牡》篇五章有“将母来谂”句。  ⑤《诗?国风?邶风?北门》篇二章及三章有“室人交偏谪我”句。  【讲解】  马克思主义,着重地讲公有制和私有制,也就是人们财产所有的归属。顾炎武距离这些较远,但他也从他的时代和认识角度去谈“公”和“私”。必须事先讲明,顾所说的“公”和“私”,有其模糊之处。他讲的“私”,大体就是私有制。他讲的“公”,却不一定是指原始公有制,而是讲的阶级社会产生以后的由贵族统治的国家,但他在这里还是讲出了一点东西。他说,人们讲“以公灭私”,讲“有公无私”,这些话,要么是“当官之训”,要么是“后代之美言”,也就是说,是口号标语。实际上,不能把阶级国家的“公”太绝对化了,一点“私”也不照顾,让人民无休止地去服徭役(如《四牡》)、无休止地去办公(如《北门》)。顾炎武提出,对“私”要“恤” (照顾);可是他又说,“此义不明久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日知录导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