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鸳鸯谱

高阳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作者:

高阳  

页数:

172  

Tag标签:

无  

作者简介

高阳(1922—1992),台湾已故著名作家。本名许晏骈,字雁冰,笔名望君、吏鱼,生于钱塘望族。 大学未毕业,入空军军官学校,当了空军军官。 1948年随军赴台湾。曾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王叔铭的秘书。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还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 高阳擅长史实考据,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仅在于评史述史,更重要的是将其史学知识用于创作历史小说。 1962年,高阳应邀于联合报副刊连载《李娃》,此部作品不但一鸣惊人,也成了高阳协史小说的滥觞。尔后发表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更确立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 高阳一生著作一共有两百余部,约105册。 高阳历史小说不仅注重历史氛围的营造,情节跌宕,旨在传神,写人物时抓住特征,寥寥数语,境界全出。

书籍目录

袋中人小红拂雪媒女贞子歌凤还巢解差与犯妇

章节摘录

书摘袋中人 “您老找人?” “我住店。”米文信说。 一大早来住店的也有,掌柜不以为意,只拉长了嗓子喊:“招呼客人哪!” “来了,来了!”有个伙计奔了上来,向米文信略一打量,随即陪笑问道:“您老尊姓?打哪儿来?” “我姓米。从三原来。” “我叫刘二。米大爷的行李在哪儿?” “我没有行李。” “牲口呢?”刘二指着拴在店门外一棵歪脖树上的黑驴问,“那是你老骑来的吧?等我把它先牵到槽头上去了,再来招呼您老——兵荒马乱的,畜牲比人值钱;一转眼就叫人牵走了。‘马鹞子’的部下——” “刘二!”有人大喝一声,倒把米文信吓一大跳,转脸看时,但见掌柜怒容满面,“你要作死啊!简直就是溺壶嘴,不管臭不臭,别别别倒个没完。” 米文信知道,就是为刘二提了“马鹞子”三个字;他也有些怕事,看一看四周,没有谁像“马鹞子的部下”,替刘二也替他自己放下了心。 再看刘二时,吐一吐舌头窘笑着:“米大爷,”他一面顺手摘下一把掸土的布掸子,一面招呼,“您老跟着我来!” “小二哥!”米文信喊住他说,“慢一点,我有话。” “是了!”刘二站住脚,“您老吩咐吧!” “我要个单间。” “单间有。”刘二把两手空空、旧袍布鞋的米文信又打量了一眼,然后用提醒的语气说:“房钱可不一样噢!” “得多少钱一天?” “价钱不等,得看大小。” “小一点不要紧。”米文信略有些忸怩地,“要独院儿的才好。” 这一说,刘二可又注意了:看他二十岁不到年纪,肉白皮嫩,说话细声细气,还带着点儿娘娘腔,顿时“领悟”,乱世避难,常有幼妇少女,乔装改扮,避人耳目的,所以要单间,还要独院。 “独院可没有了,我给你找个单间,有一道角门,开出去就是厨房,”刘二略停一下说,“晚上要洗个脚什么的,用热水也方便。” 他的意思是不伺侯“堂客”的洗脚水;米文信哪里会想得到他的七弯八转的心思?所关心的是房钱,“小二哥,”他怯怯地问:“那得多少钱一天啊?” “五钱银子一天,带饭;不带饭,折半。” “我不带饭。” “主随客便,您老请!” 于是引入西跨院——是个狭长的院子,南北两对面,各有一明一暗,连在一起的两间房;米文信又没有眷属,又没有行李,一个人住是太大了一点。 “你老住北屋吧。喏,”刘二推开一道角门,“这儿就是大厨房。” 大厨房正在炒菜烙饼,锅勺叮当,油烟弥漫,而且香味扑鼻;米文信咽了口唾沫,赶紧说道:“快把门关上吧!烟子大。” “是啦!”刘二把布掸子递了过去,“您老自己掸一掸,我去沏茶。” 掸净了一身黄土,刘二捧来一木盆脸水,水中坐着一壶茶:取出来斟上一杯,往米文信面前一摆,就待转身而去。 “小二哥,你请等一下,我跟你打听点事。”米文信又是未语先红脸的娘娘腔,“王辅臣的营盘在哪儿?” 这一问让刘二又吃一惊!王辅臣就是他刚才提到过的“马鹞子”;原任甘肃平凉提督,曾蒙当今康熙皇帝面赐设在御座前面的“蟠龙豹尾枪”,不想也跟着吴三桂反了。在宁羌杀掉经略大臣莫洛,一路往东打了过来。如今是两军对阵,定西大将军贝勒董额,正驻西安;这像妞儿样的“米大爷”,由清兵的地界过来,问王辅臣的营盘,要干什么? 看到他的青黄不定的脸色,米文信知道他误会了,这误会非同儿戏,只好红着脸又问:“听说有四两银子一个的——”他说不下去了。 “噢——”刘二对自己又好气,又好笑:完全弄拧了!这“米大爷”生得像妞儿,其实是地地道道的“爷们”。 “四两一个,四两一个!”营门口,王辅臣部下的一名小校,扯开嗓子在招揽买卖,“交银取货,老少无欺。要买趁早啊!” P1-3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高阳,台湾已故著名作家,本名许晏骈,浙江人,出身于钱塘旺族,1948年随军赴台湾,曾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和《中央日报》特约主笔。1962年,高阳受邀于联合报副刊连载《李娃》,此作品一鸣惊人,成为高阳历史小说创作的滥觞。尔后发表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等,更确立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高阳一生著作有90余部,约105册,可谓著作等身。高阳的历史小说,上写帝王将相,下写才子佳人,读者面非常之广。同时,高阳小说具备一定的实用性,类似于“励志”类图书,能够给读者带来直接的精神或者物质效益。高阳出身于钱塘旺族,“旺族”一般都是读书人家,言行举止有着固定的阶级规范。这种规范表现在高阳的历史小说里,除了行文的流畅和古文根底的深厚之外,还在于它的不夸张不矫饰,即使是一针一线一言一行,也都有根有据,符合当时的历史氛围。另外,他的小说技法,虽是中国传统小说的套路,却发展到了一个高度。 高阳最擅长的是清史,在他所有的历史小说中,写清代的几乎篇篇精彩绝伦,读者可以将其作为趣味横生的断代史来阅读。不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脉络、历史框架都与历史的真实面目贴近,而且,故事细节时常都有据可查。清人的笔记、野史、杂著、诗文,高阳烂熟于心,随时成为小说创作的素材。由此旁涉开来,清代的典章制度、佚闻逸事、地方风俗、民情世态,高阳都能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巧妙地结合到小说之中,或者通过小说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难能可贵的是,高阳不但有史才与史学,而且有史识,对近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都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判断,如对慈禧、李鸿章、胡雪岩,或“百日维新”、“义和团之变”等等。其历史观是否能够被接受,读者可以自己判断。  小说不是历史,必须有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高阳便是一位讲故事的大家。高阳历史小说的另一大优势,就体现在这里。晚清历史,头绪纷繁,变幻莫测,“剪不断,理还乱”。高阳却是从容驾御,诸条线索,分别写来,又交错相关。在一张一弛的故事叙述过程中,晚清的历史面貌自然地显现出来。读者在急欲了解故事的进一步发展的阅读渴望中,不知不觉也熟悉了那一段史实。


编辑推荐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袋中人,小红拂,雪媒,女贞子歌凤还巢,解差,犯妇六个引人入胜的古典短篇故事,读出鸳鸯谱细节。本书不仅注重历史氛围的营造,情节跌宕,旨在传神,写人物时抓住特征,寥寥数语,境界全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鸳鸯谱 PDF格式下载



啥也不说了,看过不后悔!


都是短篇,还可以吧.......


书名起的很有意思 不用多说,很有意思。 书中唯一让我愤愤的是罗小凤乃一妓女,又是骗子,最后的倒是有了着落,找了一个憨厚老实健硕的半百男人;也许是这个男人有艳福和财运吧!


高阳的爱情小说都一般,作品水平参差不齐


一直在收集高阳的作品,感觉这一本水准还可以。


高阳的数写得都非常好,推荐大家看一下。这个版本的也很好。


  才子佳人的老式爱情爱情故事
  但是,我遇见了你,这一生,天涯海角我都要追随的
  碰触到了心里最期待的那一部分
  于是,这本书,我读了六遍
  长情和专一,我竟然是那样的渴望
  当,我在寻求,那一丝一毫的温暖时,我是那样的可耻
  当我在期望,牵起手就是一辈子时,我发现,这样,真的很难很难
  
  往往老式的爱情故事能有幸福的结局
  现在世界,诱惑太多
  也许,我们都失去了本心
  
  但是,他们没有,他们就这样简单的爱了
  并且,毫无畏惧,毫无后悔的爱了
  一生只爱一次
  爱的那个人,这辈子,只有你
  
  我羡慕,也敬佩,所以,我还会继续读下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