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孤独症诊疗康复与教育

舒明跃 主编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作者:

舒明跃 主编  

页数:

312  

Tag标签:

无  

前言

“孤独症”诊断概念的提出已有60多年,国内于上世纪80年代首次见到病例报道,其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无论从临床确诊的患者数还是从各地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看,该病绝非像早期教科书上介绍的那样“罕见”。临床上。除了为数不多的精神科医生外,许多有机会接触到孤独症患儿的其他专科——特别是儿科和全科的医生,对该病的表现、诊断和治疗都不大熟悉,往往难以做到及时确诊。更为紧迫的情况是,家长们对孤独症的基本知识太缺乏了解,这不仅延误了就医时间,还造成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些家长误认为孩子的病是由于自己关心不够、教育不当造成的;有些家长不切实际地要找到治愈本病的良方,不惜周折带着孩子到处求医;还有些家长病急乱投医,不管什么方法、是否真的有效,别人一介绍自己就盲目听从。如此,不仅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负担,还容易错过最佳的康复时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残疾人康复和教育事业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

内容概要

孤独症的可疑病因、家庭自查、医学诊断、国际通用治疗与康复方法,重点阐述机构康复与家庭康复的具体实施细节,指出了孤独症患者的生涯发展方向及实现的措施。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早期发现与诊疗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病名的提出与诊断概念的演变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 第三节 临床特征 第四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二章 早期发现与就诊  第一节 早期表现  第二节 早期发现  第三节 早期就诊 第三章 临床评估与诊断  第一节 临床评定量表  第二节 临床诊断 ……第二编 早期康复与服务第三编 教育与生涯发展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卫办医政发[2010]123)

章节摘录

适用于3岁以前甚至周岁以前的儿童孤独症筛查量表在发达国家已经使用,这使得抢救性康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此词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的早期干预性教育训练的多种方法被广泛地引入中国,在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各种类型的康复训练机构迅猛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服务事业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在种种探索和努力之中,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教师和医生们的努力尤其可歌可泣。他们的坚忍不拔、卓越才智和舍身奉献,使苦难变成了“炼金炉”,为人类历史的精神宝库增添了一笔难得的财富。由深圳市一批专家在市残联的组织下撰写的这本有关孤独症儿童诊疗康复教育的书稿,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之一。它的出版发行,将是对国际国内现阶段有关成果的梳理和汇集。我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像深圳市残联一样,重视对孤独症服务和相关服务人才的扶持;希望各类相关服务机构像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一样,在开展孤独症相关服务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多出更新更好的成果;希望全国孤独症儿童的亲友及相关服务人员更加努力,为中国孤独症服务事业争取更加美好的明天。(3)病情较轻、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口语发展,讲话多一些,甚至能讲连续句子,但即便这些言语功能发展相对较好的患儿,也很少主动向别人提问,难以维持交谈,且常有词语运用不当。他们说话往往漏掉相关的介词、连词和代词,对人称代词的使用尤为困难,分不清“你、我、他”的含义,反而经常出现一些无实际交流意义的刻板、重复和模仿语言。说话的语调非常平淡,缺乏抑扬顿挫,也少有表情配合。(4)语言理解能力也明显受损,主要表现在听不懂指令。轻者尚能借助于背景信息或讲话人的手势明白一些简单语义,受影响的仅仅是对抽象概念和词义差别的准确理解;重者根本不能领会他人说话的意思,即使在模仿或重复别人的话,也多不理解其含义。(5)言语表达和理解困难必然影响交流活动。除此以外,非言语交流一般也明显受损。最突出的表现是不会利用身体姿势、手势或模仿与他人沟通。比如不会用点头、摇头来表示“是”、“否”的意思;不懂挥手表示“再见”等。想要什么东亩时,通常就拉着大人直接走向目标,既不会用语言、也不会用手势表达。3.兴趣与行为异常(1)患儿兴趣狭窄、局限且非常奇特。一般来说,他们对有生命的物体不感兴趣,对非生命物体表现得强烈好奇;对正常儿童喜欢的玩具和游戏活动大多不感兴趣,对个别玩具或某些物品的依恋却又异常固着,时刻不肯丢下;对物体的整体属性和功能不感兴趣,却喜欢反复摆弄物体的某些部件。一名9岁的患儿,对同龄孩子喜欢的玩具一概毫无兴趣。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在兼顾医学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孤独症康复、教育和社区服务的技术、方法和经验介绍,适宜于患者家属、康复机构、医务人员和相关政府部门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顾秀莲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孤独症”这一名称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这个病的很多内幕还没有被揭开,真正了解这个病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如果医生对孤独症缺乏了解,就会使患者难以得到及时的确诊和救治。如果家长对孤独症缺乏了解,就会误认为孩子的病是由于自己关心不够或教育不当造成的,会由此产生无端的内疚与自责,还会费尽周折带着孩子胡乱投医,却使孩子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机。  ——卢世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康复协会理事长本书从临床医学特征、康复教育与训练、特殊教育与护理和康复训练机构的业务督导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有关孤独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适用于相关机构、专业人士和家长阅读。  ——舒明跃深圳市康宁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


编辑推荐

《孤独症诊疗康复与教育》是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孤独症诊疗康复与教育 PDF格式下载



没什么读书心得就是想多了解一些孤独症知识,用以帮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


没有一定有效的方法,只有可供参考的方式。


相关图书